吳窯鎮

吳窯鎮

江蘇省如臯市
吳窯鎮位于江蘇省如臯市南二十公裡,西連高井鄉,南傍石莊鎮,東與郭園鎮和下原鎮接壤,北與桃園鎮、磨頭鎮毗鄰。東接二○四國道,西依如臯港引河,新二○四國道和如港一級公路穿鎮而過,南銜甯通高速公路和沿江一級公路,十分鐘可到達臯張汽渡,三十分鐘可到達江陰長江大橋、蘇通大橋、南通興東機場,一個半小時可到達上海。南有如臯、南通兩個長江深水港。有較好的區位優勢。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是江蘇省重點建設的222個中心鎮之一。[2]吳窯鎮是聞名遐迩的“長壽之鄉”、“銀杏之鄉”、“建築之鄉”、“山羊之鄉”、“優質蠶繭之鄉”。2008年5月17日,經市人民政府批準,黃石村、錢莊村、小馬村、立新村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吳窯居民委員會更名為吳窯社區居民委員會。
    中文名:吳窯鎮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如臯 地理位置:位于江蘇省如臯市南二十公裡 面積:64.36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0513 郵政區碼:226500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如臯火車站 車牌代碼:蘇F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長壽之鄉”、“銀杏之鄉”、“建築之鄉”、“山羊之鄉”、“優質蠶繭之鄉” 建立時間:1994年 人口:57059人(2017年) 知名産業:紡織、服裝、化工、機械、食品、冶金、電子、橡膠 知名企業:江蘇江中集團有限公司

曆史沿革

相傳500多年前,蘇州有一位姓吳的遷居此地,以築窯燒磚為業,遂定名吳窯。吳窯鎮景1934年開始設有吳窯鄉。新中國成立後,于1957年實行大鄉制,錢莊鄉、沈天井鄉、何正鄉東部(原陳莊鄉)并入。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更名五星人民公社。1959年複名吳窯人民公社。1983年農村政治體制改革,政社分設,複名吳窯鄉。1994年吳窯被批準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2000年4月23日,長莊鄉并入。

氣候人口

吳窯鎮地處長江下遊沖積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比較短。

城鎮人口1996年20462人,預測2010年達到29905人,人均建設用地由1996年的99.37M2/人變化至2010年的103.40M2/人。農村人口1996年60586人,預測2010年達到58178人,人均建設用地由1996年的122.44M2/人變化至2010年的109.79M2/人。

工業發展

經濟優勢雄厚。吳窯工業經濟起步早,發展快,呈現加速增長勢頭。吳窯鎮擁有各類企業276家,已形成紡織、服裝、化工、機械食品、冶金、電子、橡膠等特色産業闆塊,民營經濟區開發近600畝,擁有企業25家,總投資超5億元,成為如臯民營經濟最為集中和最佳成長的地區之一。吳窯鎮呈現出跨越發展的良好态勢,創造出“十一五”期間大發展的良好開局。經濟總量偏小、層次偏低,小集鎮建設速度不快,規模項目的支撐能力較弱等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要着力解決。吳窯鎮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發展潛力,開拓新空間,發揮新優勢,注入新活力,确保完成和超額完成目标任務。要加快打造台商機械電子産業園、蘇南産業轉移園、輕紡産業物流園、民營經濟工業園等各類全新平台,實現招商引資的全新突破。要建立健全項目投入的管理機制,培育全新優勢,積極吸引外來投資。要全面推進拆遷新政策,做好相關保障機制的落實工作。要重點培育規模項目和産業經濟,不斷優化投資結構。要高起點規劃小城鎮建設,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将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基礎優勢突出。面實施大開放、大開發的發展戰略,以營造更好的開放載體和更高的發展平台。民營經濟區和外商投資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已較為完善,可以承接各類企業入駐。區内水、電、汽等均能滿足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需要,區内“三縱三橫”道路主骨架已經形成。百營置業開發的70000平方米标準廠房全面招租。南通聯合輕紡市場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35.4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共設攤位428個。三星級賓館坐落鎮中。

産業優勢明顯。建築業是吳窯鎮的支柱産業,素有“建築鐵軍”之稱的江中集團江蘇江中集團是一業為主、多元發展,具有綜合優勢與實力的省級集團企業。下轄10個建築分公司及房産開發、裝飾裝潢、設備安裝、鋼架結構、消防、市政、起重設備、建築勞務、物業管理等專業公司及賓館、培訓中心。集團母公司江蘇江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國家房屋建築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施工隊伍分布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及海外建築市場。董事長沈良兵被評為全國勞模。銀杏業和山羊業是吳窯的特色産業。江海銀杏市場是中國最大的銀杏集散基地之一,年成交幹果1100多噸,占全國銀杏市場交易量的九分之一。中國山羊城是華東著名的山羊交易城,成交額150萬隻,成交額億元以上。蠶桑生産。吳窯的蠶桑生産,在省内外小有名氣。吳窯鎮現有胡桑3460多畝,全年發種8848張,産繭69萬多斤。蠶繭的品質優良,被江蘇省定為“優質原料繭生産基地”。

黨建機制

2008年以來,吳窯鎮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号召,充分用足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的試點政策,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強勢推進土地拆遷整理,積極鼓勵農民進城進鎮居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1-9月份城鎮建設共完成房産開發16萬平方米,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200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進程。創新工作推進機制。鎮村分别建立領導組,書記挂帥,鎮長、村主任任組長,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土管、建管、農經等部門全程參與,大學生村幹部任材料員,有力地保證了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在吳窯鎮範圍内通過發放宣傳單、召開廣播會、開通流動宣傳車、張貼标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民進城進鎮居住的意義和政策。通過宣傳,使廣大群衆認識到進城進鎮居住是發展趨勢,是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的必然要求,變農民被動選擇為主動要求。長江現場推進會召開後,吳窯鎮正式啟動了土地拆遷整理工作。經市國土局驗收确認131戶,拆除房屋總面積11601.76平方米,整理土地141.05畝。已驗收的131戶中有91戶選擇了進鎮居住、15戶選擇了進城居住。

創新政策激勵機制。為鼓勵農民進城進鎮居住,吳窯鎮依據市政府相關文件出台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對進城進鎮居住的基本原則、組織建設、相關措施及激勵政策進行了明确。對進城進鎮居住農戶拆除原住房且将宅基地交鎮土地儲備中心的,在鎮區購買安置房時享受80元/平方米的購房補貼,另據實獎勵宅基地複墾補助費;對進城進鎮居住後未放棄承包地的,享受200元/畝的遠距離耕作補助費;對進城進鎮居住後自願放棄承包地的,比照相關政策精神,享受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對家庭生活困難,符合城鄉低保條件的,可享受城鄉低保待遇,并優先推薦到相關企業就業,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創新利益保障機制。由鎮城建投資開發公司開發建設多層住宅,嚴格控制成本,讓利于民,确保進鎮居住工作的順利開展。吳窯鎮鎮區多層A幢已交付使用,B幢已封頂,C幢即将開工。依托鎮成教中心及鎮人力資源市場,建立了農民進城進鎮技能培訓中心。培訓合格後,根據農民意願,在鎮區優先安置或推薦就業,确保身體條件許可、願意就業的拆遷戶成員充分就業,共同達小康。對人均耕地在0.3畝以下的失地農民視同被征地全失地農民,實現失地即保、人人基保的全覆蓋。

城鎮建設

吳窯鎮創新舉措,力争跻身全市第一方陣。

一是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實現開放型經濟新跨越。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走吸納發展之路,讓各種外來要素在吳窯集聚,讓各種資源在吳窯得到充分利用,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推進大招商,打造大載體,融入大蘇南。

二是持續推動項目大投入,增強工業經濟騰飛新動力。要堅持規模投入做總量,堅持高效投入做速度,堅持廣泛投入做平台。

三是創新思維謀發展,再創建築新業績。要樹立全新的經營理念,創新内部管理制度,多元興業快發展。

四是奮力打造城鎮環境,展現中心鎮新形象。吳窯鎮是省重點建設的中心鎮之一,處于跨超發展的新時代,加快建設高品位的現代化集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要高起點做好集鎮建設規劃,高品位包裝城建項目,高效益實施重大工程建設,高質量管理集鎮,高水平經營小城鎮。

五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創小康新局面。将立足鎮情,突出重點,以重點突破之功求全面推進之效。要大力推進農村集中居住,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壯大特色農業發展。

六是注重發展專業市場,實施市場興鎮戰略。加快形成山羊業闆塊經濟效應。山羊市場搬遷後已進入正常發展期,所有制的改革已給山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着力提高經營層次和水平,向羊産品加工方向發展,主動服務于陽春等羊産品加工企業,增加附加值。加強銀杏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銀杏同業商會的作用,在全國各地建立自己的銷售網點,規避市場風險,提高經營層次。加速蘇億小商品綜合批發市場的建設速度。加快人民路南延整體開發進程,力争建成蘇中地區具有影響力家居裝飾市場。加大農貿市場的改造力度,提高文明交易環境和質量,擴張交易規模,提升市場品位。力争通過兩年左右的發展,使吳窯鎮市場交易總額達到8到10億元。

七是合力構建和諧吳窯,共創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新業績。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強社會保障和社會穩定,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文明鎮創建和新農村建設,有針對性地開展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繼續抓好“十星”文明戶的評比活動,努力提高村(居)民整體文明程度。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吳窯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