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

南雄市

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
南雄市是廣東省韶關市的一個縣級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湖南,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狹長盆地,地質學稱之為“南雄盆地”。素有“中國黃煙之鄉”、“中國嶺南銀杏之鄉”等美稱。
    中文名:南雄市 外文名:Nan Xiong City 别名:雄州 行政區劃代碼:440282 行政區類别:副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北部 面積:2361.4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雄州街道、烏迳鎮、界址鎮等 政府駐地:雄州街道雄州大道349号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三影古塔、梅關、蒼石寨等 機場:韶關機場、南雄通用機場 火車站:南雄火車站 車牌代碼:粵F 地區生産總值: 地方特産:闆鴨、銀杏、烏迳啤酒鴨等 電話區碼:0751 郵編區碼:512400

曆史沿革

南雄地域,春秋為百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兩漢為南野縣,屬豫章郡。

東漢順帝建康時屬桂陽郡之曲江縣。

三國孫吳時南野縣屬廬陵郡,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南野置始興縣,南雄地屬之。

吳末帝甘露元年(265年)分始興置斜階縣,南雄地屬之,隸于始興郡。

晉廢斜階複南野,改屬廬陵郡。

南朝宋因之,齊複置令階縣,梁複置安遠縣,均轄南雄地。

陳改安遠縣為安遠郡,隸屬東衡州,即韶州。

隋廢諸郡,改安遠為大庾縣,隸于廣州總管府。

旋廢大庾入始興。

大業三年(607年)屬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屬番州,不久更名為東衡州。

貞觀元年(627年)改為韶州。

光宅元年(684年)劃始興縣的化南、橫山兩鄉置浈昌縣,因境内浈、昌二水而取名。

縣治設在今雄州。

南漢乾亨四年(920年)在浈昌縣置雄州,轄浈昌、始興兩縣。

宋開寶四年(971年)改雄州為南雄州,與河北雄州别,屬廣南東路。

天聖元年(1023年)因避仁宗趙祯諱,改浈昌為保昌。

宣和二年(1120年)賜保昌為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為南雄路,領保昌、始興兩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轄保昌、始興兩縣,屬廣東道。

洪武二年改行中書省,九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南雄府屬相随。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改府為直隸南雄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裁去保昌縣,領始興一縣。

嘉慶十六年複升為府,次年又降為直隸州,直至清末。

民國開始,改南雄州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沿襲不變。

1958年12月,南雄縣與始興縣合并稱南雄縣。

1960年10月複分為南雄縣、始興縣,隸屬廣東省韶關專員公署。

1982年6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後,隸屬韶關市。

1996年6月,撤縣設市(縣級),由韶關市代管。

自然地理

南雄地形

南雄市境内四周群山環抱,中部丘陵平原,稱“南雄紅層盆地”,是遠古時代恐龍的故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素有“中國黃煙之鄉”、“中國嶺南銀杏之鄉”等美稱。

南雄境内地質屬燕山期花崗岩體及寒武紀震旦紀變質岩體。四周群山環抱,浈淩二江斜貫腹地。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山區最高峰為觀音峰,海拔1429米,南部山區最高山峰為青嶂山,海拔917米。

中部為狹長丘陵,自東北向西南沿浈江兩岸伸展,直到始興縣馬市,稱為“南雄紅層盆地”。紅層下蘊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61年廣東區測隊采得的晚白垩紀恐龍化石非常珍貴,是全世界研究恐龍的最佳地方。

南雄山脈

青嶂山

青嶂山是南雄市南面最高峰,山體面積100多平方千米,主峰海拔917米。山頂有個火山口,面積約7萬平方米,當地人稱為“天池”。天池生長着世上罕見的野生睡蓮,山上有千畝杜鵑林,水鹿、白鹇、穿山甲、水杉、半楓荷等珍稀動植物廣布其間,站立青嶂山頂,南雄市區和南雄盆地盡收眼底,青嶂山已成為南雄有名的旅遊勝地。

南雄水文

南雄境内主要河流自有浈江、淩江,其他多是山間小河。浈江由浈、昌兩水合成。浈水源于梅嶺,經經靈潭、湖口出水口河村與昌水彙合。昌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經烏迳到水口何村與浈水合流,自東北南西橫貫南雄中部,全長77公裡。淩江發源于百順俚木山,自西北向東南流,在南雄城彙合于浈江。

南雄氣候

南雄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具大陸性氣候特征,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9.6℃,降雨量1555.1毫米,年日照1852.4小時,無霜期293天。

自然資源

南雄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礦産、森林、水力、陶土、花崗石、藥材等,發展工農業生産的潛力大。現有耕地面積47.1萬畝,有林地280萬畝,森林覆蓋率63.4%,活立木蓄積量580萬立方米;毛面積36萬畝,是廣東省毛竹的主要産區之一。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經濟作物有黃煙、銀杏、田七。素有“黃煙之鄉”“銀杏之鄉”之美譽。

有大小河流110條,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1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6.47萬千瓦,可開發量近5萬千瓦,尚未開發1.2萬千瓦。全市庫塘水面1467公頃,蓄水量2.1億立方米,既可發展養殖業,又可發展庫區和山澗旅遊業。

有豐富的花崗石和紅土資源。全市花崗石蘊藏量達2.6億立方米,品種有17個之多,市内有多家花崗石闆材廠。面積達700多平方公裡的南雄紅土,是燒制防潮磚、彩釉磚的優質原料。

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壤,富含磷、鉀,是發展優質煙葉生産得天獨厚的條件。南雄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所産煙葉色澤金黃,煙味醇香,易燃灰白,素負盛名。南雄有300年的黃煙種植曆史,是著名的“中國黃煙之鄉”,現被國家煙草公司列為“國際型優質烤煙生産基地”。

經濟

花崗岩

全市花崗石蘊藏量達2.6億立方米,品種有17個之多,市内有多家花崗石闆材廠。面積達700多平方公裡的南雄紅土,是燒制防潮磚、彩釉磚的優質原料。

特色産業

南雄種植黃煙已有300多年曆史,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地為優質煙葉生産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南雄煙葉品質上乘,曆來飲譽中外,曾一度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内銷中國23個大中城市。

近年來,南雄種植煙葉的農戶達6萬多戶,年種植黃煙穩定在16萬畝左右。收購量25萬擔到30萬擔,占全省煙葉總量的40%。南雄注重實施科技興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狠抓國際型優質烤煙開發基地和曬黃煙兩個基地建設。推廣三段式烘烤技術,實行封閉式密碼收購,南雄煙葉從科研、生産、收購到加工、銷售形成了生産經營體系。

經國家局考核,南雄煙葉大田生産和外觀質量已達到了較高水平,南雄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黃煙之鄉。黃煙生産已成為南雄的支柱産業。

交通

近年來,南雄加強了交通、能源、通訊等方面的改造建設。轄區内已形成以G323線、S342線為骨架,以縣、鄉道為網絡的公路體系,G323線縱貫南北,S342線穿越東西,縣鄉道聯接各鎮,公路總裡程1300多公裡,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裡55.4公裡,通往20個鎮的公路已鋪就水泥路面,鎮到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63%,市轄公路東連京九鐵路,西接京廣鐵路,北通105國道,南接京珠高速公路。

城市建設

近年來共投入市政建設資金7億多元,市區醫院、學校、市場、商場、賓館、酒家、公園、供水、供電、文化等一批重點服務設施項目已基本完善。市區規模不斷擴大,規劃達到23.8平方公裡,市區常住人口8萬。城市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是廣東省衛生城市。

招商引資

南雄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是一方投資的熱土。市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誠招天下客,廣納八方财”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招商引資已成為發展南雄經濟的主旋律之一。

農業

農業是南雄經濟發展的基礎産業。該市充分利用和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大面積種植黃煙、優質稻、銀杏、竹子、油茶以及藥材等經濟作物,培育和形成了一批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産基地。

工業

1963年至1965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對工業進行整頓,土高爐煉鋼鐵煉銅全部下馬,恢複工業生産正常秩序,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工業總産值1965年比1962年增長64.8萬元,全員勞動生産率增長96.6%。

1966年至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影響,部分工廠一度停産“鬧革命”。

1970年縣革委會采取老企業辦新廠的辦法,增辦無線電元件廠、農機廠、制藥廠、水泥預制構件廠、電機廠、膠合闆廠等8家工業企業和電珠廠、栲膠廠等41家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

1978年重點興辦骨幹企業。當年縣氮肥廠投産。

1983年卷煙廠列入國家計劃,成為南雄工業龍頭企業。

1980年縣陶瓷廠創制防潮磚新産品。

1984年擴建縣水泥廠,在發展骨幹企業的同時,外向型輕工企業和鄉鎮辦企業發展較快。

1987年有4603個企業,從業13941人,其中個體企業3760個。這一時期工業發展速度與效益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1987年,縣屬主要工業企業有36家,在冊職工(含臨時工)6801人。其中國營工業企業職工4238人,占62.3%;二輕直屬企業職工2563人。主要産品有:卷煙、竹木工藝品、竹木筷子、羽絨制品、碳酸氫铵、栲膠、錦磚、防潮磚、液壓榨油機、電滲析器和土紙等。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随着改革開放政策深入貫徹執行,逐步打破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市場競争激烈,國有(營)企業和二輕企業由于觀念、機制、市場、資金等原因,難于經營,普遍虧損,債務沉重,甚至資不抵債。1990年以後分别采取措施改革轉制。

民間文藝

推車燈

清光緒年間由江西全南傳入江頭鄉武嶺新屋村,抗日戰争及建國前夕廣為流傳。建國後多由民間藝人在春節期間自行組織演出。

推車燈的人物有一男醜角提鯉魚燈,六個花旦提六角花燈,後有兩架花車由兩個"小老頭"推着,内坐二個花旦,一個舞彩綢扇和彩帕,另一個輕輕打着花鼓伴唱。曲調有《十二月花》、《祝英台歌》、《倒木歌》、《石榴歌》、《恩情歌》等。

茶花燈

大約在清康熙年間由南畝鄉官田裡溪村盧正萬公傳藝下來,一直繼承不衰。舞蹈演唱由5人組成,分别迎龍頭、提花燈、龍頭鳳尾身鯉魚,動作與舞龍略同,有樂器和鑼鼓伴奏。

演唱有《讀書歌》、《摘茶歌》、《繡香包歌》。

出行時唱《出門歌》。

表演結束時唱《謝茶歌》。

還演唱采茶戲文,如《補皮鞋》《賣絲線》《賣雜貨》《釣》等。

祁劇

祁劇也叫祁陽戲、湖南班。在南雄農村流行甚廣,特别是湖口、黃坑、烏迳、大塘、界址一帶的鄉民更為喜愛。祁陽戲初期演出需演員2-3人,後發展到上10人,有生、旦、淨、醜、末、副淨、副末、老旦、貼、占等。初期唱腔為高腔、昆腔、清朝時才有彈腔。傳統劇目200多個,絕大部分是彈腔。

民國時期,湖南戲班常住南雄演出祁戲,劇目有《貴枝寫狀》、《二度梅》、《昭君和番》、《白蛇傳》、《山伯訪友》、《楊家将》、《困幫逼霸》等。群衆喜愛的祁劇演員有花中喜、花中魁、唐有翠、徐君洪、李漢柏等。

1961年9月,南雄祁劇團成立,從廣西、湖南、江西聘請藝人,又從南雄文體學校挑選學員組成,全團30多人,一邊學習、一邊演出。劇團以演古裝戲為主。傳統劇目有《拾玉镯》、《孟君搬兵》、《三氣周瑜》、《封神榜》等。新節目有《社長的女兒》、《洪湖赤衛隊》、《兩個女紅軍》等。1964年因經費困難并入南雄采茶劇團。此後祁劇停演。

馬燈

有界址馬燈和江頭馬燈,均于民國時期向江西師傅學藝傳入。馬燈進村要打鬧台,用打擊樂奏《天官》,後唱《十二月花》,有比較完整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界址馬燈有紅、黃兩隻馬,還有兩個老翁推車,内坐兩個花旦,花旦一手拿花束,一手拿花帕或彩綢扇。演唱時載歌載舞,中間夾雜一花面小醜。江頭馬燈有紅、黃、白三色馬,一男一女演唱。

裝故事

南雄"故事",即如佛山"飄色"。每逢元宵、端午、中秋等節日或某些神誕,藝人用特制鐵枝及其他道具,裝扮故事人物,以小孩充任故事主角,坐立于貌似驚險的道具台上。市區知名裝故事藝人羅時清所裝《子奇賣瘋》、《時遷偷雞》、《祖師得道》最為人們稱贊。

名勝古迹

三影塔

于南雄市區中心。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記載的宋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傳說中的三影奇觀雖不複見,而宋代建築藝術風格猶存,一塔古樸雄偉,矗立廣場之中,與市博物館、廣場景色、街市風光相襯映。

珠玑古巷

南雄珠玑港位于梅嶺與南雄縣城之間,珠玑古巷唐時為驿站,北宋時已經成為沙角鎮,珠玑古巷是中原人移居嶺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和海外無數華僑的祖居。

珠玑古巷基本保持着古驿道的原貌,巷内分為北門、中街和南門,有3座城門式門樓,珠玑古巷總長1公裡多,均為明末建築物。在珠玑古巷牌樓西北,有一七層八角形的元代實心石塔,是廣東省現存元代石塔中唯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現已經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文物。n

梅關古道

位于南雄城北28公裡,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水系的陸路交通孔道,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南粵雄關”、“驿道寒梅”列為南雄十大景點。有秦漢時十萬戶侯梅鋗故城遺址,唐相張九齡開鑿古道的蹄痕足印,宋關殘樓、六祖禅宗,猶曆曆在目。古道旁重立了餘靖、蘇東坡、朱熹、文天祥、戚繼光、何香凝、陳毅、陶鑄等名人度嶺題寫的詩碑。每當寒冬,嶺梅盛開,鎖關夾道,漫山遍野,十裡飄香,為嶺南所罕見。

蓮開淨寺

位于南雄市南郊一公裡處、浈江河畔,是粵北較大的尼衆叢林之一。1994年由南雄市政府禮請當代禅宗大師、佛門泰鬥本煥老和尚(上本下煥老和尚)發起重建,于1994年發起策劃籌備,并委派其徒印先、徒孫頓勇等人籌建。蓮開淨寺外的蓮花池種滿了白蓮、紅蓮、千葉寶蓮,寺内用盆子也種滿了各種蓮花,紅蓮、白蓮、紫蓮、黃蓮、粉色的等争相綻放。

大雄禅寺

大雄禅寺位于南雄東北方向、離南雄市區9公裡的珠玑鎮珠玑古巷。大雄禅寺初名沙水院,後稱沙水寺,始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是嶺南廣東古代名刹之一。

千年古銀杏群

位于南雄市東北,距南雄市區58公裡的坪田鎮。坪田鎮境内有一大片叢生千年銀杏林,2000多株銀杏樹中,樹齡最長的有168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有二三百年。成了南雄獨特一景——古銀杏群落。

南雄恐龍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雄恐龍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分為三個區。

保護一區位于南雄城南—主田鎮一帶。

保護二區位于湖口鎮—水口鎮公路西南一帶的龍鳳塘—上湖洞—羅佛寨等地。

保護三區位于黃坑鎮東北一帶的楊梅坑—坪嶺等地。

整個自然保護區共涉及7個鎮,總面積為42.21km2。南雄盆地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發現的65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該地區是除北美西部蒙大拿之外研究恐龍滅絕的另一個重要地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提供了恐龍滅絕年代與白垩紀第三紀地層界線相吻合線索的地方。

發現14種的恐龍蛋化石約占世界已知種類的1/3,近幾年又發現恐龍骨骼化石及含有胚胎的恐龍蛋化石,并發現恐龍行走時的腳印,為研究恐龍滅絕提供了極為有力的證據。發現的恐龍蛋化石以及其他地質遺迹具有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