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鎮

建興鎮

南部縣西南部
建興鎮位于南部縣西南部,國道212線、省道101線公路交彙處,距縣城30公裡、南充市70公裡,1996年被省、市列為重點小集鎮。全鎮幅員面積27.82平方公裡,屬低山丘陵,平均海拔720米,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oC,年降雨量100毫米。轄14個村、2個居委會,130個居民小組、5,266戶,總人口20,998人,其中常住城鎮非農業人口11,000人。總耕地面積9,949畝,森林覆蓋60%,是川北一個淺丘農業大鎮。[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建興場、建興區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 地理位置: 面積:76.889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2個社區、轄4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園子壩社區(平橋東街) 電話區号:0817 郵政區碼:607305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建浩寺、蓮博園、袁家寨、百科園 機場:南充高坪機場、阆中機場(在建) 火車站:南充火車站、南部火車站(在建) 車牌代碼:川R 地區生産總值: 中文名稱:建興鎮 方言:西南官話(南充話、川北話)

基本概況

建興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下轄鎮。是南部縣唯一建立市級直管部門中心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城鎮”、“四川省百強示範鎮”、四川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小城鎮,“四川十大名鎮”、國家級重點鎮。南部縣著名的産業大鎮、經濟強鎮和集鎮重鎮,更是南部縣著名的戲曲文化之鄉、評書文化之鄉;交通、衛生、文化、教育強鎮,川北地區小城鎮中心鎮,也是南部縣城區之外第一人口大鎮。

建興曆史

建興場始建于東漢末年,古屬巴郡阆州,是古新井縣的門戶。屢經戰火,明朝末年張獻忠駐兵前方臻鼎盛;那時,平橋碼頭帆影交錯,商賈雲集。而今街上還保留有少量古建築,但以清末或民國初期所建居多。

唐代在此設鄉,唐玄宗避難入川,曾行宮于此;蒙古王窩闊台率蒙古鐵騎曾在此鏖戰數載;張獻忠與李自成激戰漢中更是以建興一帶為大後方,并最終被鳌拜射殺于相鄰的西充鳳凰山。大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取名建興場,民國時期于1941年設立建興鄉。1985年建興撤鄉設鎮。1992年以前設建興區(轄建興鎮、流馬鎮、三官鎮、四龍鄉、碾垭鄉、龍鳳鄉、義豐鄉)。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建興鎮便是“上五區”(升鐘區、大坪區、大橋區、伏虎區、建興區)的交通、衛生、教育強鎮和集鎮中心鎮,1992年,大面積調整區劃建制,撤區,建鎮。1995年恢複建興區工委。2006年夏秋之際撤區,7月拆鄉并鎮合并原龍鳳鄉和義豐鄉,全鎮幅員面積達72.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7653畝,轄40個村和2個社區。

建興榮譽

1996年先後被省、市列為重點小集鎮。

2010年度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城鎮。

2013年4月被省發改委敲定為,四川省“十二五”重點小城鎮發展規劃,被定位為商貿型小城鎮;根據規劃也是南充市入圍“全省百鎮示範鎮”建設的8個鎮之一。

2013年8月17日,“2013四川十大名鎮(街道)”評選活動結果出爐,南部縣建興鎮,成為川東北城市群中唯一進入前十的名鎮,榮耀上榜“四川十大名鎮”。

2014年3月6日,從南充市發改委獲悉,南充市将全面啟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工作,五屆市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将建興鎮,正式确定為南充市首批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鎮。

2014年7月,建興鎮被國務院七部委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城鎮。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項目安排上對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予以扶持。

2015年3月,四川電視台—《百鎮行,走進人文建興》,對建興鎮近年來的發展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

城區情況

建興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南部縣城西南部,是南部縣的南大門。距南部縣城27公裡,距南充市區約60公裡,距省府成都約170公裡。背靠蓮花山,面向寶馬河,場鎮三面環水,徐岸河、占岩河環繞建興場鎮兩翼,水利資源十分豐富。現有場鎮面積達5平方公裡,規範性居民小區16個,場鎮常住人口6.32萬人。建興地形地貌屬淺丘陵地帶,平均海拔516米,最高海拔678.30米,最低353.70米,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季風氣候明,年降水量600毫米至1300毫,土地肥沃,植被較好。場鎮具有山、水、城、林、壩、園融為一體的自然景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發展優勢。

地理位置

建興鎮轄區東連四龍鄉、碾垭鄉,西接大河鎮,南與西充縣義興鎮接壤,北與三官鎮相望。這裡北上廣元劍門,南下重慶三峽,西進成都平原,東連巴山,自古乃兵家重鎮。這裡既是承接川渝兩地通往阆中古城、川陝紅色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節點,又是進出縣域西部所有鄉鎮的咽喉要道,更是成渝經濟圈“五條”發展主線的要塞重鎮。現在的國道G212線和國道G245線仍在這裡交彙。地貌以丘陵為主,土質結構多為水稻土。建興地屬淺丘,平均海拔516米,日平均氣溫17.2℃。

基礎設施

情況概述

全鎮有國省道31公裡、鄉道20公裡、村社道水泥路214公裡;有中小型水庫3處、堰塘263口,五大渠系遍布全鎮,長達68千米;有中心車站1座,占地1800平方米,為南部縣西區所有鄉鎮交通樞紐;有中小學19所,在校學生20000人;有醫院3家,醫務人員231人,千人床位達3.5張;是周邊30多個鄉鎮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衛生中心。建設有工業園區2平方公裡,入駐工業企業達到12家。

城區部分機構

現有駐鎮機關單位35個;有金融機構5家;設有南充電信南部西區分公司總部。

鹵鹽資源

古産井鹽

建興鎮為川東北地區重要的井鹽産地,地下鹽藏量豐富。早在東漢時期,即已鑿井取鹵煎鹽,在明、清時期,就有鹽井數千計之多,至今還有“千井壩”、“中和井”等地名,到上世初期已停止開采地下的井鹽。

古鹽運道

建興鎮是古代及近代重要的鹽運通道,産自槐樹、八角、鹽亭、新井、鳴龍、義和、罐垭等地的鹽和鹽商,從寶馬河和唐巴古道将鹽運往巴州(今通江、南江、巴中)、梁州(今漢中)等秦嶺、巴山大地,哺育秦巴兒女。上世紀初期還有很多以背鹽為生的鹽工,當地人稱“鹽老二”。

水利文化

寶馬河、徐岸河、占岩河等水系、河灘濕地交彙于場鎮城區。

寶馬河

寶馬河是西河第一大支流,嘉陵江二級支流,源自鹽亭縣境内,流經西充縣鳴龍鎮、義和鄉、槐樹鎮、中南鄉,經南部縣建興鎮、三官鎮、大王鎮,于定水鎮彙于西河。

寶馬河包裹着建興鎮;建興鎮則是寶馬河這條藍色絲帶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目前正将寶馬河流經城區的十裡水岸築堤加固,建成一條靓麗的濱江綠化帶。千百年來,江河無聲,寶馬河默默地滋養着這塊古老的土地,哺育着這塊土地上善良而勤勞的人們;也哺育了沿岸無數的優秀兒女。據統計,從寶馬河沿岸及流域周邊鄉鎮走的曆史文化名人有以下。

(1)紀信(-前204),字成,四川省西充縣紫岩鄉紀公廟村人。

秦末漢初時舍身救主假扮劉邦安漢的大将。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全國建立政權後,便于第二年将紀信家鄉從阆中縣分出,漢高祖禦賜“安漢”,屬充國縣。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621年(唐武德四年)又将紀信家鄉從南充縣分出,新置西充縣。故紀信為今西充縣人。由于紀信為保劉安漢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後人立廟以祀。且曆代王朝都有追封: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

《紀信替死》的英勇事迹也被搬上了文藝舞台。南充還被譽為“忠義之邦”。唐尚書右丞盧藏用曾作過《吊紀信文》。宋代果州南充郡郡守邵博在《紀将軍廟碑記》中說:“漢高帝之興,有天命哉。方因困于荥陽,其勢甚危,一時謀臣多亡去者,獨将軍死焉,嗚呼!古固有死,貴成天下事也,若将軍之死......。”宋果州太守楊濟有感紀信诳楚成漢,書刻“忠義之邦”4字于南充城西金泉山。西充縣人民政府修建了紀信廣場,以此紀念。

(2)谯周(201~270年),字允南,西充縣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谯周幼年喪父,孤苦伶仃,随舅父生活。他發憤讀書,廢寝忘食,孜孜不倦,熟讀五經,深研書禮,知曉天文。蜀漢建興二年(223年),丞相諸葛亮推舉他為勸學從事,後又擢升典學從事,負責學校、生徒、訓導、考核、升免等事。238年(蜀延熙元年)被調任劉璇太子家令。後曆任中散大夫、光祿大夫等。蜀漢滅亡後降晉,在晉官至散騎常侍。谯周被稱為“蜀中孔子”,他博學廣識,着書育人,忠肝義膽,憂國憂民,有一邦蒙賴,全國之功,魏封陽城亭侯。史學名着《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即出自他的門下。

(3)陳省華(939年—1006年),字善則,北宋阆州阆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祖陳翔為蜀新井令。早年随祖父陳族至四川阆中。為蜀西水縣尉,後為宋隴城主簿,再遷栎陽令。任栎陽令期間,鄭伯渠為鄰縣強占,陳省華設法使水利均沾。官至左谏議大夫。卒贈太子少師、秦國公。妻馮氏,封燕國夫人。馮氏性嚴,每天帶着兒媳婦下廚做飯,與陳省華有三子,不許事華侈。長子陳堯叟是端拱二年(989年)狀元、次子陳堯佐進士出身、三子陳堯咨是鹹平三年(1000年)狀元,世稱“三陳”,父子四人皆進士,故稱一門四進士,陳省華的女婿傅堯俞是狀元,又稱陳門四狀元。

大橋鎮因此而聞名當世。由于當時的新井屬保甯府(今阆中)管轄,今天阆中市的三陳街就是以這三兄弟的事迹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縣也留下了金魚溪、金玉橋、狀元橋、三元街等美名轶事。

(4)陳堯叟(961~1017)北宋大臣。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陳省華長子。端拱二年進士第一,狀元,與弟陳堯佐同科。授光祿寺丞、直史館,與父同日賜绯。曆官秘書丞、河南東道判官、工部員外郎。淳化四年,出使交州。景德元年,遼軍直逼澶州,陳堯叟主張遷都,被寇準斥責。天禧元年卒。真宗廢朝二日,贈侍中,諡文忠。着有《請盟錄》三集二十卷。

(5)陳堯佐(963~1044)北宋大臣、書法家、畫家。字希元,号知餘子,今四川阆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陳省華次子,兄陳堯叟、弟陳堯咨皆狀元。太宗端拱元年(988)進士,曆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工書法,喜歡寫特大的隸書字,鹹平初,任潮州通判,鹹平二年(999)建韓吏部祠于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宋仁宗時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慶曆四年(1044)卒。贈司空兼侍中,谥文惠。着有《潮陽編》、《野廬編》、《遣興集》、《愚邱集》等。現存詞一首。

(6)陳堯咨(970?—1034?)宋代官員、書法家。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陳省華第三子,陳堯叟、陳堯佐弟。真宗鹹平三年進士第一,狀元。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陝西緣邊安撫使、以尚書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武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贈太尉,卒谥康肅。

(7)馬廷用(1446---1519),字良佐,号紫崖。四川西充縣紫岩鄉人。明朝,教育家,禮部尚書。祖父馬覺照、父親馬铎,後因馬廷用貴贈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他還寫過許多文章,明“吳都文萃續集”收有馬廷用《茂恩堂記》、《峒春堂紀》等文。馬廷用還任《元和州縣志》、《大明會典》、《漕運志》總纂。正是由于馬廷用的文章詩歌的名氣很大,這也極大影響了西充文學、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所以,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志》稱為其“文壇宗伯”,并認為“西充文學,自馬廷用宗伯始盛。”

(8)徐占彪(1840~1892),名承安,字昆山,西充縣鳴龍鎮宮子山村人。清朝将領,清朝晚期民族英雄。為大清王朝在剿滅西南地區農民起義、平定西北地區回民起義、收複新疆等戰役中戰功卓越,為大清王朝穩住中國西南、西北半壁江山作出了貢獻。徐占彪出生貧寒,1860年(清鹹豐十年)投效果勇營。因骁勇善戰,屢立奇功,由士卒升千夫長、分統、參将、副将、總兵、提督。成為蜀軍統帥,以“猛将”着稱。官至從一品。11892年病逝,葬于多扶徐氏祖瑩。大清朝廷在南充西橋河賜建“提督軍門昆山徐公諱占彪神道”金字牌坊1座。有聯為“蕩除西北餘腥,功從血戰完關守;撐住江山半壁,天為中興育将臣”。橫批“勳高銅柱”。晉城也立有徐家祠堂志念。

徐岸河

徐岸河水庫蓄水220萬立方米,是全縣小(一)型水庫之一。

商業貿易

建興鎮是鄰近三縣30多個鄉鎮的物資集散地,全鎮多家大型農貿市場,有集中商貿市場5座,商鋪店面近5000個,多家上千平方米的購物超市,這其中還不乏有知名購物賣場。場鎮堅決實行“坐商歸店、行商歸市”,高樓林立,商品琳琅滿目,條條街道硬化、美化,消防栓密集安裝。一座環境優美、設施齊備的人氣小城鎮已初步建成。目前,已完成牌坊街、老街等三條主街道近1000個店鋪店面進行規範,實施标美化改造。是一座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齊備的衛生小城鎮。

建興景點

寶馬河繞場淌過,河邊垂柳成蔭,山頭林木蔥郁。

有來龍山的神奇、飛龍山的蒼翠,建浩寺的幽靜、平橋的迷人,是令人陶醉的旅遊好去處;還有古文昌宮、宋青山墓、陳家大院、黃家祠堂、演教寺、天主堂等多處文物保護點。

建浩寺

佛教聖地建浩寺,位于建興鎮中心的蓮花山,面向寶馬河,現為南部縣佛教協會所在地。建浩寺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寺院,佛教文化内涵豐富,寺院發展迅速,建設規模較大,設施齊備,是南充市的大型寺院之一。建浩寺始創于清仁宗嘉慶十年(1805年),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及左右廂房的四合院式建築,中間是個長七丈、寬四丈二尺的一個大院壩。建浩寺占地面積800餘畝,其中大雄寶殿内有如來佛祖坐像三尊,全身鍍金,眼睛炯炯有神直視前方,神态栩栩如生。佛像高度18.80米,為川東北最大最高的坐佛。

每逢佛教重大節日,西充、射洪、儀隴、巴中、鹽亭、阆中等地廣大佛教信徒長途跋涉,不辭辛苦來建浩寺參拜佛祖。據正殿右側的古碑記載:“道光年間(約1830年),建浩寺一僧人還俗應舉,考中舉人,授官某縣知縣。寺僧以此為榮,乃在山門外豎建雙桅杆以彰殊榮。後來,朝延在建浩寺設置僧官,管理全縣寺廟僧人。1993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建浩寺為佛事活動場所,群情振奮,捐資建廟者衆。逐漸修成天王殿、接引殿彌勒殿、三聖殿、及僧寮客房;近年來,又新建一座壯麗的大雄寶殿。建有文殊殿、普賢殿、地藏殿、閻羅殿、普濟塔及西山門。使建浩寺青山擁佛鐘龍象,古刹新貌更輝煌。

飛龍山

飛龍山森林公園地處國道245線與國道212線交彙處,距建興約1公裡左右。公園面積有500餘畝。由農民自籌資金修建的文娛體育綜合場地。飛龍山綿延數公裡,公園環繞山勢修建宗教建築、體育鍛煉設施、休閑娛樂場地等綜合性建築設施。遠看各種建築屹立山頭高聳雲端,近看各種建築鑲入山中和諧相處相得益彰。可以說山是一個公園,也可以說公園是一座山。農閑之時,飯後之餘,或是節假日,來飛龍山公園遊玩的群衆是絡繹不絕。或是來爬山遊玩、或是鍛煉身體、或是參拜佛祖、或是來此閑庭信步,賞花幽會,妙處逢春,好不惬意。

文昌宮

文昌宮古建築群位于建興公園山下,地處建興鎮中心位置。文昌宮修建于清嘉慶年間,為當地一退隐官員修建,距今有二百多年曆史。

建築為實木穿鬥結構,所有房屋均由檀木修建,窗台有人物花鳥浮雕,房檐有花草木刻畫。房屋布局為典型的清代王字型,從高處看該建築就是一個王字。從房屋中間兩扇門進入文昌宮内部,左右為仆從住房與客廂房,中間為小姐的繡樓,正對為廳房與主人的卧房。文昌宮建築面積原有3200平方米,由于曆史原因以及人為破壞,而留存面積1200平方米,為建興地區最大古建築群。

蓮博園

蓮花博覽園主景區位于建興片區--四龍鄉境内,以黑龍觀村為中心,包括建興鎮的10個村,四龍鄉的5個村,三官鎮的6個村、輻射流馬鎮、太華鄉、定水鎮、大王鎮七個鄉鎮,擁有全國最大的萬畝連片蓮藕基地。被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中國規模最大的蓮花博覽園”稱号,南部縣四龍鄉則被四川省花卉協會授予“四川蓮花之鄉”稱号。

景區有特色各異的蓮池近千個,蓮藕品種20餘種,構成了“九夏芙蓉”、“清漣園”、“醉蓮園”、“菡萏園”、“月牙灣”、“蓮花仙子”和“官字大院”、“婚紗攝影基地”、“蓮花文化主題公園”等特色景觀。每年6月至10月,各地遊客相約蓮花博覽園,共享萬畝荷塘蓮花綻放和攝影采風、情侶蕩舟、并肩采蓮、田埂垂釣、農家品蓮等體驗旅遊的快樂與惬意!

袁家寨

袁家寨漢白玉雲梯:800多米長的漢白玉雲梯,從山腳延伸到山腰,蔚為壯觀。袁芬和她的上海夫婿施渭祥,離開大上海花花世界,捐資3000萬元在南部縣大河鎮袁家寨,打造四川最長的漢白玉雲梯。漢白玉雲梯中間,雕有祥龍,蓮花為伴,其中80米長的漢白玉雕龍,雕龍傲視群山,氣勢磅礴,霸氣十足。袁家寨漢白玉雲梯還是遊客的“綠色健身器”,遊客爬595步台階、全長800餘米的雲梯,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式。

百科園

西充縣義興鎮,中國有機生活公園開園儀式暨西充首屆百科賞花節定于2014年5月1日開幕,中國有機生活公園是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标準,規劃打造的集有機生活體體驗、鄉村度假休閑、戶外健身拓展、川東北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大型景區。在園内讓你保證能刺激到你的味蕾,開闊你的眼界,放松你的身體。景區旅遊配套設施齊備。其中商業一條街設有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清幽淡雅的茶坊可供休閑、娛樂。

古祠堂

敬氏祠堂是大宋朝靖康年間所建至今有文字清晰可見,在晚清時期漸漸衰落後又改址7隊和平村重建,那時敬氏族人非常新盛建設的祠堂非常好。到新中國成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慘遭毀壞;近年來,又在5隊舊址的基礎上複修敬氏祠堂。

天主教

光緒十一年(1885年),南部縣武舉楊蜀達帶領何善堂等數十人,搗毀南部聖修堂。由于清政府屈從外教,不僅拘捕楊蜀達等,且賠款議和,故而教風日盛,教區遍及縣内建興、定水、東壩、河壩、龍廟等鄉鎮,教徒增到1373人。由于南部縣天主教徒主要分布于建興區、東壩區,為了方便信教群衆的生産和生活,根據合理布局的原則,經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和縣政府批準,2001年在建興鎮設立建興鎮天主教活動點,成立活動點管理小組,劉素華任組長,修建450平方米的教堂和一幢生活用房。

特色小吃

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是純樸、勤勞的川北人民數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因此川北漢子的形象是川北大衆的縮影。川北涼粉可謂是南充地區文化的一個縮影。

川北涼粉在販賣時,大多時候涼粉依然做好,等顧客點餐後,再根據顧客所喜好的口味進行作料的添加。整個過程一般1-2分鐘。這來即點、點即做、做即食的互動環節,充分體現出了南充人民的豪爽随性。再加上川北涼粉本身的辛辣勁爽,這一合一應,即成為南充日常文化生活中的一個縮影。川北涼粉以其微辣鮮香,細緻綿軟,滑爽利口,紅辣味醇享譽巴蜀。

方酥鍋盔

方酥鍋盔選用上等面粉經發酵後,抹上椒鹽等特殊調料,反複揉搓,做成小正方形,兩端粘點芝麻,壓成方餅,放進平底鍋烙硬,再放入鍋下烤爐内膛四壁,烘烤至醬紅色。鍋魁表面殼硬,敲打有聲,但入口酥如餅幹,脆香可口。攜之遠行,三五天後依然酥脆,在半月内,仍可保持其酥香特色。

金絲鯉魚

寶馬河自古出産鲈魚(金絲鯉魚),鲈魚肉美,馳名川外。寶馬河水質獨特,金絲鯉魚獨産其間,為寶馬河獨特産品。“此魚因魚腹兩側各有一道金色紋線而得名。金絲鯉魚比普通鯉魚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細小的金色線紋,從腮邊直達尾部,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活蹦亂跳、逗人喜愛。其魚肉質細嫩,入口有粘糯感、鮮美異常。”

在清朝的時候,建興鎮上的“金絲鯉魚”是朝廷的貢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将河裡的魚供應給朝廷。近年來流經鎮區環境污染,這種魚很少見到了。

酸菜米粉

酸菜米粉是四川南充著名的漢族小吃,川北地區人有早餐吃米粉的習慣。湯鮮味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的南充米粉品種繁多,主要有牛肉、牛肚、羊肉、羊雜、雞絲、雞雜、肥腸、三鮮等。米粉的制作特别講究,是南充地區特色美食的代表。鹹鮮耙香,微有辣味,或者麻辣鮮香味濃厚。令人聞之食指大動。

肥腸幹飯

肥腸幹飯是四川省南部縣漢族特色小吃。謂肥腸幹飯,是指配套賣的一碗肥腸清炖蘿蔔或冬瓜,一碗白米飯,經濟實惠。肥腸香而不膩,蘿蔔入口即化,熱湯的爽口怡神和米飯的勁道清香,堪稱天作之合。它有米飯,有美味的湯,有葷有素,可口但又不失營養,夏天是冬瓜的搭配,可以清火,冬天是白蘿蔔搭配,可以降燥,最難得的是把豬大腸變成了美味的小吃。嘣脆的嚼在口裡,就些飯和肥腸,特别的爽口。

坨子肉

建興坨子肉類似紅燒肉佳肴,但其工藝不同于紅燒肉。用上好的五花肉(6分肥4分瘦),用火勾将皮烙一下(最好烙出黃色),也樣會去除毛味并增加皮的香味,然後洗幹淨,刷上香油等,切成4、5厘米見方的肉坨子,處理後,加作料蒸熟,加上高湯一起放鍋裡焖一下。

肉肥而不膩、入口即爛、香氣四溢、回味無窮。坨子肉是過年過節、結婚整酒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當地九大碗之一,在宴席時由于其油多油溫較高一般是将一大空碗放桌子上,然後用一個大的盛器盛出來舀到大碗裡,吃得差不多時又往裡邊加。

交通狀況

該鎮是212國道、245國道交彙處,是南北交通要塞。經過我鎮的國省幹線及高速公路有:國道G212(G212蘭州-重慶)、國道G245(四川巴中-雲南金平,原S101唐巴公路);G75蘭海高速廣南段、成德南高速公路(S2),兩條高速緊鄰建興鎮境内。

國道

212國道(或“國道212線”、“G212線”),起點為甘肅蘭州,經過甘肅、四川、重慶,終點為重慶。

245國道(或“國道245線”、“G245線”),起點為四川巴中,經過四川、雲南,終點為雲南金平。

農業情況

該鎮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為主,小雜糧以綠豆、豌豆等,年實現糧食總産量23316噸農業總産值1.8個億。

在鞏固傳統農業基礎性地位的同時,該鎮努力發展蠶桑、水果種植和畜牧養殖等産業。其中,蠶桑産業成為建興鎮經濟的支柱型産業,全鎮有桑園15000餘畝,年下發蠶種12000餘張;該鎮水果産業有枇杷5000畝,黃花梨400畝,琯溪蜜柚280畝;畜牧養殖方面有6個DLY養殖基地和32戶生豬重專戶,可實現年生豬出欄36000頭、7個小家禽養殖示範村,養殖量突破90萬隻實現人均增收200元。

林業生态

建興鎮是“天保工程”重點鎮,退耕還林示範鎮。速生林8150畝、水果4200畝,

1900畝退耕還林地已栽植柏樹52萬多株、核桃1.2萬多株、花椒2.4萬株,還套種了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地理優勢,并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進業主種植琯溪蜜柚10萬株,黃花梨、大、枇杷700畝;蠶桑、速生林挑産業大梁産業方面,建興鎮制定了“1+1”(蠶桑+速生林)的主打模式。作為南充蠶桑“雙萬擔”(即發種1萬張,産繭1萬擔)蠶繭基地鎮和南部縣蠶桑基地鎮,蠶桑已然成為建興鎮産業的标志。圍繞“道路綠化、水系綠化、低效林改造、庭院綠化”四大工程建設,專門建立千畝育苗基地,占地1020畝。結合“13215”工程,完成國省道兩旁綠化600畝,做到無縫銜接;沿寶馬河水系綠化2800畝,讓河水流經的每一處都能倒映出速生林的蔥郁之姿。

衛生事業

南部三醫院

醫療衛生事業基礎完善,該鎮有南部縣第三人民醫院(建興中心衛生院)。醫院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集醫療、防保、教學為一體的園林式綜合醫院,屬川北醫學院輔導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技術指導醫院,市、縣醫保、農合定點醫院、交通事故急救醫院,縣級最佳文明單位,市級衛生單位。醫院在職員工125人,業務人員人員占總人數的84%。其中副高職稱6人,中級職稱29人,初級專業職稱人員70人。科室齊全,設備先進。

醫院信譽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在全市同等級醫院中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名列前茅。在取得一定成績以後,醫院将環境設施的投入和建設放在首要位置。通過不斷的投入和發展,目前醫院總占地面積達14699平方米,各種設備更是一應俱全。軟硬環境的極大改善和發展,為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提供了土壤,人才留住了,醫院發展更加迅速。

2014年4月通過考評,成為國家二級乙等綜合醫院。

義豐衛生院

義豐衛生院(原南部縣義豐鄉衛生院)。醫院地址:南部縣義豐馮二垭,由1951年成立聯合診所,以中醫治療為住,于74年改建義豐衛生院,編制14人,因鄉政府拆遷義豐場,編制人員11人,退休6人,在職職工5人,擔負着公共衛生,防保和治療工作。對12個村,12000多人服務,包括公共衛生,婦幼保健,衛生防疫,治療等工作。

龍鳳衛生院

龍鳳衛生院(原南部縣龍鳳鄉衛生院)。地址:南部縣紅軍垭街43号,龍鳳衛生院擔負着預防保健,公共衛生,醫療衛生防治等工作,龍鳳衛生院現有職工5人,退休職工6人,有西醫執業醫師3人,中醫執業醫師1人。衛生技術人員1人。龍鳳衛生院服務于14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加強對轄區的醫療市場的管理,落實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醫療服務落到實處。

相關書籍

《寶馬河》

《寶馬河》共有36萬字、450餘頁,以流經南部縣的一條河流——寶馬河為紐帶,以位于寶馬河兩岸的建興中學和建興鎮為背景,描寫寶馬河沿岸重鎮,建興鎮的人文風情。全景記錄了“文革”結束至改革開放初,中國大變革時期川北農村的風雲變幻。長篇小說《寶馬河》是著名青年作家陳曦,殚精極慮耗時六年精心創作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最能代表作者迄今為止最高文學創作水平的作品。

作者陳曦,著名青年作家。畢業于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學碩士;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至今已發表各類文學及新聞作品三百餘萬字并獲獎無數。

近期規劃

建興鎮憑借其優越地理條件和人文優勢,在鼎力助推南部縣“五城”建設的同時,也在着力發展自身産業大鎮、商貿強鎮、文化名鎮、生态亮鎮、和諧新鎮的“五鎮”建設。夯實底部基礎,正昂揚奮進,将建興打造成南部縣經濟增長極和四川省實力名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