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隆之

河村隆之

日本名古屋市市長

河村隆之(かわむら たかゆき),1948年11月3日出生于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現任名古屋市市長,日本政治家、減稅日本黨黨首。曆任日本衆議院議員、裁判官追訴委員會第二代理委員長、總務省顧問等。2017年1月23日,河村隆之再次發表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并稱如果日方真的屠殺了30萬平民,那必須跪地道歉。次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河村隆之再次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表示,請履行承諾跪地道歉。2021年8月4日,河村隆之與在東京奧運會奪金的日本壘球選手會面時,咬奧運冠軍金牌,遭到輿論批評。河村本人在随後稱這是極其不恰當的行為,當時考慮得不夠周到,深刻反省,非常抱歉。

    中文名:河村隆之 外文名: 别名: 民族:和族 籍貫: 畢業院校:一橋大學 職業: 主要成就: 其它外文名:河村 たかし(かわむら たかゆ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11月3日 出生地:愛知縣名古屋市 政黨:減稅日本黨 職位:名古屋市長 代表作品:國破議員在

人物經曆

早年經曆

河村隆之,現任日本名古屋市市長,現年63歲,他的父親曾是舊日本陸軍101師團一名士兵,并參與了侵華戰争。河村父親的經曆,對河村的曆史觀産生了很大影響。2012年2月,河村公然否認舊日軍在中國制造的“南京大屠殺”,引起中方強烈不滿,最終導緻互為友好城市的中國南京市與日名古屋市斷交,但河村一直拒絕道歉。

1967年,河村高中畢業,一年以後考上日本一橋大學商學部。大學畢業後,他直接進入了父親開辦的一個小公司做銷售、當司機。作為知名大學的畢業生,河村在父親的公司裡一直感覺無用武之地,郁郁不得志。後決定放棄從商,轉投法律界。從1977年開始,河村開始學習法律,并持續不斷地參加司法考試,10年間他連考了9次均未過關,最後不得不放棄。

從商不得志,律師又考不上,河村開始涉足政界,成為極端保守政客春日一幸的秘書。

從政經曆

1993年—2009年,愛知1區衆議院議員。1993年,河村當選日本國會衆議院議員,此後一直仕途平順,五度當選國會議員。

2009年—2010年12月,名古屋市長。2009年,作為民主黨國會議員的河村回到故鄉名古屋,參選市長,并成功當選。

2010年12月—2013年4月,連任名古屋市長。2010年12月20日,因競選市長時承諾的減稅議案未獲市議會批準而辭職,并重新競選市長。

2013年4月—2017年4月,第三次出任名古屋市長。

2017年4月23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長選舉投計票,無黨派的現任市長河村隆之擊敗無黨派新人,第4次當選。

外界評價

從政評價

2010年12月,河村隆之因主張永久減稅和為市議員減薪而與市議會對立。2010年12月20日因競選市長時承諾的減稅議案未獲市議會批準而辭職,并重新競選市長。市議會主席橫井批評河村隆之的辭職決定是“借減稅議題玩政治遊戲”。

2012年,作為減稅日本黨擴大政黨勢力的王牌,河村原本一直被寄予厚望。他決定放棄參選可能是希望避免在正在召開的11月市議會例會上被批評為“抛棄市政”。還有日媒分析,河村隆之率領的“減稅日本”黨本來打算和石原慎太郎的“太陽黨”合并,但石原為了與“日本維新會”合并,撕毀與河村的協約,“減稅日本”實力減弱,已經不大可能獲得太多席位,所以河村選擇放棄此次選舉。

媒體評論

日本“新華僑報網”指出,在日本政界和民間,不少人始終都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在中日兩國之間的戰争保持否認态度,其中一個問題的焦點就是“南京大屠殺”的确認問題。盡管多年來,日本民間有人不斷訪問南京,為判明“南京大屠殺”尋找各種證據,但政界仍舊有人不願意正面曆史,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

日本“新華僑報網”稱,河村的這一看法早在2009年9月的名古屋市議會上便曾有陳述。當時,河村認為:“戰争行為或許不可否認,但關于‘南京事件’的問題是不是訛傳啊?!”

“新華僑報網”指出,2012年是中日恢複邦交正常化40周年,此時重新提起“沒有南京大屠殺這回事”的話題,顯然是不明智、也是不合時宜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