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鼠

地鼠

帛鼠亞科下的一屬動物
地鼠是晝伏夜行動物,一般在夜晚8~11點最為活躍,運動時腹部着地,行動不敏捷,巧手營巢,牙齒十分堅硬,可咬斷細鐵絲,有很強的貯食習性,興奮時發出強烈的金屬性音響。雌鼠比雄鼠強壯,除發情期外,雌鼠不易與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傷。地鼠的生産能力旺盛,生長發育快。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别,在許多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并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并被排斥。
    中文名:地鼠 外文名: 别名:倉鼠 界:動物界 綱:哺乳綱 目:齧齒目 科:鼠科 亞科:帛鼠亞科 中文學名:地鼠 屬:地鼠屬 門:脊椎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簡介

1.地鼠屬哺乳綱、齧齒目、鼠科、帛鼠亞科動物。它是由野生動物訓養後進入實驗室的動物。

2.地鼠是晝伏夜行動物,一般在夜晚8~11點最為活躍,運動時腹部着地,行動不敏捷,巧手營巢,牙齒十分堅硬,可咬斷細鐵絲,有很強的貯食習性,興奮時發出強烈的金屬性音響。雌鼠比雄鼠強壯,除發情期外,雌鼠不易與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傷。

3.尾短,有頰囊。地鼠頰囊是缺少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學特殊區,是進行組織培養,人類腫瘤移植和觀察微循環改變的良好區域。

4.生殖周期短。妊娠為16(14~17)天,為齧齒類動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地鼠成熟期快。雌鼠一個月已性成熟,之後即可進行繁殖,雄鼠2.5月可交配。哺乳期20~25天,離乳後雄鼠2月齡,雌鼠1.5月齡可配種。雄鼠成熟時體重為100克左右,雌鼠120克左右。成熟期時除發情期以外雌鼠不許雄鼠靠近。

5.生産能力旺盛,生長發育快。每年每隻雌鼠可産7~8胎,每胎産仔5~10隻,平均7隻左右。幼仔出生後生長發育很快,出生時全身裸露。3~4日耳殼開始突出體外,以後張開,4日長毛,12日可爬出窩外覓食,14日眼睜開,一邊覓食一邊靠母鼠汁哺育,生長很快。

6.有嗜睡習慣,睡眠很深時,全身肌肉松弛,且不易弄醒,有時誤認為死亡。室溫低時出現冬眠,一般于8~9℃時可出現冬眠,此時體溫、心跳、呼吸頻率、基礎代謝率均降低。室溫低于13℃則幼仔易于凍死,室溫最好保持20~25℃,相對濕度40~70%。

7.好鬥為其行為特征,難于成群飼養。金黃地鼠初胎時有食仔的惡習。

8.中國地鼠易産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島退化,β細胞呈退行性變,易培育成糖尿病株。

9.具有貯藏食物習性。其頰囊可充分擴張,貯藏能力極大,便于冬眠時食用。地鼠口腔内兩側各有一個很深的頰囊,一般深度為3.5~4.5厘米,直徑為2~3厘米,一直延續到耳後頸部。通過頰囊将大量食物搬于巢中。

10.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别,在許多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并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并被排斥。

11.金地鼠體溫的高低與季節有關,夏天一般為38.7±0.3℃,一天内也有變化,晚上9~10點體溫最高,從中午到傍晚較低,上午3~5小時和10時,其體溫上升。頰囊内的溫度為37±1℃,雄鼠直腸溫度和頰囊溫度大體一緻,雌鼠直腸溫度比頰囊低1~2℃。

12.金地鼠心率為400次/分,呼吸頻率73.6(33~127)次/分,呼吸量60(33.3~82.8)ml/分,在20~21℃血液量為體重的5%,壽命為的條件下,每小時每克體重要消耗氧2.3ml。頸動脈血壓,8~12周齡時為78.7~101.3mmHg,12~17月齡為64.3~88.3mmgHg,17~24月齡為65.5~92.5mmHg,24月齡以上為62.0~91.8mmHg,紅細胞總數5.9~8.3百萬/mm3,血紅蛋白14.85~16.20g/100ml血,白細胞總數7.200~8.480/mm3,成年地鼠2.5~3.0年。

13.中國地鼠(黑線倉鼠)與金黃地鼠解剖生理特點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如中國地鼠的染色體少而大,二倍體細胞2n=22,大多數能相互簽别,定位明确,尤其Y染色體在形态上是獨特的,極易識别。無膽囊,大腸長度比金地鼠短一倍,但腦重、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一倍。

生活習性

1、夜出晝伏憑嗅覺就知道裡有什麼食物,吃飽後三三兩兩打鬧、追逐,餓了或發現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結伴聚餐。

2、非常靈活且狡猾,怕人,活動鬼鬼祟祟出洞時兩隻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歡在窩—食物—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

3、視力敏捷地鼠大多數在夜間活動、覓食,夜間活動的地鼠在很暗光線下能察覺出移動的物體,白天活動的地鼠視力更好。

4、鑽洞本領高家鼠鼠洞很明顯,常在牆旮旯裡、牲囗圈、倉庫夥房處。

5、很強的記憶性和拒食性在熟悉的環境中改變一部分,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不敢向前,經反複熟悉後方敢向前。如處受過襲擊,它會長時間回避此地。

生長規律

地鼠終年在地下活動,它的挖掘活動春、夏、秋各季都有,但以春秋為盛。春季日活動高峰在10至12點以及18至20點,秋季日活動高峰在下午14至18點。小雨或陰天則全天活動,雨後地面潮濕時,活動最為頻繁。

地鼠經常活動的通道稱為常洞,離地面10至30厘米,與地面平行,由常洞通向老窩的洞是一條急劇向下的通道,稱為朝天洞,長40至60厘米。穿過朝天洞,便到達地鼠的巢穴,這裡構造精緻,内墊幹草,左右不遠處各有一盲洞,分别為便所和倉庫。

地鼠的食性很雜,筆者對抓獲的地鼠進行解剖,其胃裡主要是當地的多汁植物,有早熟禾的地莖、委陵菜、酸摸、狗蛙花等,也有少量昆蟲的殘體。

地鼠雖然對高爾夫球場和農田為害很大,但它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西北人将地鼠抓獲後,剖開扒去内髒,用針縫合,裹上一厘米厚的稀泥,投入火中燒熟,剝去土時,毛也被剝離,趁熱吃肉,據說此法治療哮喘病有奇效。另外,地鼠常年生活在陰冷潮濕的地下,卻不得風濕病,可見身上帶有抗風濕物質,因此,醫藥部門用地鼠的鮮骨代替虎骨配制抗風濕藥,也有人直接用該鮮骨泡酒,治療風濕病。

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1.腫瘤移植、篩選、誘發和治療等研究:瘤組織接種于頰囊中易于生長,利用頰囊觀察對緻癌物的反應。金黃地鼠對移植瘤接受性強,比其它實驗動物易生長。近15年來大量開展用金黃地鼠研究移植瘤。因此腫瘤研究可能是當前生物醫學研究中使用地鼠最多的科研項目。地鼠對可以誘發腫瘤的病毒很易感也很敏感,還能成功地移植某些同源正常組織細胞或腫瘤組織細胞等。這些方面,甚至也能成功地反應一些非近親品系的地鼠。因而地鼠是腫瘤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動物,廣泛應用于研究腫瘤的增殖、緻癌、抗癌、移植、藥物篩選、X線治療等。

2.寄生蟲學的研究:如溶組織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利氏曼原蟲病(Leishmaniasis),旋毛蟲病(Trichinellapiralis)等。

3.細菌、病毒研究:如小兒麻疹病毒等。由于金地鼠對病毒非常敏感,已成為病毒研究領域的重要實驗材料。

4.生殖生理的研究:妊娠期短,僅16天,雌鼠出生後28天即可繁殖。性周期比較準,約4.5天,适合于計劃生育的研究。

5.老化、冬眠、行為等生理學方面的實驗研究:如誘發冬眠,可研究冬眠時的代謝特點。

6.内分泌學研究:如腎上腺,腦下垂體,甲狀腺等。中國地鼠的鼠丸很大,為傳染病學研究的良好的接種器官。

7.糖尿病研究:中國地鼠是真性糖尿病的良好動物模型。

8.營養學研究:如維生素A、E缺乏症,維生素B2缺乏(Riboflavindeficiency)的研究等。

9.微循環和血管反應性的研究:常選用頰囊粘膜觀察淋巴細胞和血小闆的變化及血管反應性變化。

10.遺傳學研究:選用近交品系地鼠進行遺傳學研究。中國地鼠已為細胞遺傳學、輻射遺傳學等學科廣泛應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習性和繁殖特點也成為進化遺傳方面饒有興趣的研究對象。

11.牙科醫學研究:如龈齒的研究。

12.藥物學研究和心血管的研究,如毒性和緻畸的研究。

13.利用地鼠的腎髒作組織培養接種毒種,制造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狂犬疫苗,用量很大。

14.組織移植(皮膚、胎兒心肌、胰腺等)研究和血液學(血小闆減少症等)研究。

15.染色體畸變和染色體複制機制的研究:中國地鼠染色體大,數量少,且易于相互鑒别,在小型哺乳動物中是難能可貴的,為研究染色體畸變和染色體複制機理的極好材料。當前還更多地應用于組織培養的研究,在對各種組織細胞的體外培養中,不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體在二倍體水平的細胞株,尚在抗藥性、抗病毒性、溫度敏感性和營養需要的選擇中,建立了許多突變型細胞株。

主要品種和品系

地鼠在世界上共有4屬66個變種或亞屬。培育的近交品系有38個。常用的有三種:

1.金黃地鼠(Goldenhamster;Mesocricetusauratus)又稱叙利亞地鼠,金黃色,體重150克,染色體22對,1930年自中東叙利亞引起,各實驗室飼養有所不同,但遺傳上比較一緻,無大變異。應用最多,主要分布在東歐、南歐和亞洲的少數地區。

2.中國地鼠(Chinesehamster,Cricetulusgviseus)或稱條背地鼠和黑線倉鼠,灰色、體形小,染色體22對,體重約40克。栖住于中國的東海岸至裡海的東海岸這一地區。

3.歐洲黑腹地鼠(Europeanhamster;CricetusCricetus):體形大,性兇猛,體重約200克,染色體22對。

全世界普遍應用于醫學科研工作的多為金黃地鼠,約占使用地鼠90%,其次是中國地鼠,約占使用地鼠的10%。金黃地鼠是由野生動物馴養後進入實驗室的動物。它的起源是1930年耶路撒冷Hebrew(黑不若)大學教授Aharoni赴叙利亞作動物學調查時帶回當地的1胎8隻金黃地鼠,途中逃跑4隻,死亡1隻,餘3隻(1雄2雌)遂與其同事Abler博士進行黑熱病研究(由于利什曼原蟲感染)繁衍而來,且前它已遍及世界各國,雖然它在實驗動物中曆史較短,但因地鼠成熟快,示經馴化階段而成為實驗動物,因此各國培育的近交品系較多,目前為止,英國已有近十種近交系,美國有若幹系,日本亦有若幹系,總共有38個近交品系。常用的有十幾個近交品系,如APG品系(褐黑色,眼紅)和APA品系(白色、眼黑)等。我國現在普遍使用的是金黃地鼠,其來源較複雜,比較混亂。還有一種是白化地鼠(白色、紅眼),亦可用于醫學研究,多數用于狂犬疫苗生産。中國地鼠1948年由中國引入美國,1952年用于糖尿病研究,現已培育成4個近交品系。

叙利亞金黃地鼠最适合于誘發肺腫瘤,它無原發性肺腫瘤,對誘發支氣管性肺癌較敏感;其肺的抗感染力比大鼠和豚鼠都強。

1975年《國際實驗動物索引》所公布的金黃地鼠近交系有38種,突變系17種,遠交群38種。

滅鼠方法

1、灌水法

在黏土地區或斜坡地段向水流順暢的常洞灌水,讓水流灌其老巢,将地鼠逼出來。地鼠出地面,非常笨拙,很容易捕獲。當然,砂性土壤容易漏水,效果差。

2、煙熏法

在地鼠的常洞上垂直掏一個下大上小的坑,将常洞内的土掏淨,點燃幹草塞入坑中,然後用瓦片扣住洞口,上面覆土蓋嚴,不漏煙。不到半小時,地鼠自然拱出地面。

3、陷阱法

在地鼠的常洞上垂直挖一個60厘米深大坑,坑底墊一塊磚,磚上放PVC管或手筒,口邊與洞底對齊,口上用細棍支一張紙,紙上撒上細土,然後盡量将被破壞的常洞周邊恢複原狀,蓋上蓋闆,覆上土,地鼠掉進坑中就出不來了。如果地鼠改道繞過此坑,說明此法失敗,則另擇地段再挖,或使用其他方法。

4、地箭法

先查清地鼠老巢的方向,切斷洞道,在洞道口釘兩木樁以架木棍用。洞上方用粗鐵絲磨尖做3支鐵箭,長約20厘米。第一支箭距洞口17厘米左右,後兩支各距3至4厘米,箭尖不得插入洞中,洞上方支一杠杆,杠杆的短頭吊一壓闆,壓闆上堆放重物,長頭栓一細繩,細繩末端綁一小木棍。安放時,先捏一泥球塞入斷口,再把小木棍擋住泥球,别在小木樁上。地鼠封土時,推動土球,使小木棍脫離木樁,壓闆墜落,箭穿入鼠體。

5、毒針法

用磷化鋅1%至1.5%、毒鼠磷0.1%至1%、滅鼠憂0.25%至2%、滅鼠安0.25%至1%等拌大蔥、馬鈴薯、胡蘿蔔等多汁蔬菜,用一細棍在鼠道上方插個洞,将毒餌投入洞中,然後捏一土團将洞口封上。如果不再拱新土,說明地鼠已中毒。

6、鼠夾法

用弓形和環形夾放于鼠道上,鼠夾一端用鐵絲栓住,防止地鼠将夾帶走。

7、紮鼠環

用粗鐵絲做成比鼠洞稍大的圓環擰三條腿,另用14号鋼絲三根,一端磨尖,另一端繞在鐵環上,三根尖刺向中心,安放時用鐵闆橫切鼠洞,将紮鼠環垂放洞中,攔住鼠道,使地鼠通過時,感到有刺,往回縮時,正好紮入體内,越掙紮刺得越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