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西晉時期典故
何不食肉糜,出自《晉書·惠帝紀》,晉惠帝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隻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于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中文名:何不食肉糜 釋義: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 原文:“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記載文獻:《晉書·惠帝紀》 肉糜:肉粥 主人公:司馬衷(晉惠帝) 發生時期:西晉

原文出處

出自《晉書·惠帝紀》: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注釋譯文

注釋

肉糜:肉粥。

帝:指晉惠帝司馬衷(259-307),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西晉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馬衷于267年被立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華林園:宮苑名,即芳林園,魏正始初年,因避諱齊王曹芳諱而改名為華林園,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東。

蝦蟆:蛤蟆

左右:侍從

或:有人。

嘗:曾經。

聞:聽到。

及:到。

蒙蔽:昏聩癡頑。

譯文

司馬衷曾經在華林園裡遊玩,聽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聲,就對侍從們說:“這叫喚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們說:“這叫喚的東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災荒的年歲,百姓餓死,司馬衷竟然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他的昏聩癡頑都是這種樣子的。

詞語含義

一、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也指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對别人的處境或行為妄加評論或建議

二、幸存者偏差。

類似事件

法國

盧梭《忏悔錄》中: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我終于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說的挽救時局的辦法:當她獲知農民沒面包時,她說“讓他們吃布莉歐(一種奶油糕點)好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