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币

北海币

抗戰時期的貨币
抗日戰争期間,我黨在山東抗日根據地通過發行"北海币",建立起獨立自主的貨币市場,戰勝了敵僞在貨币金融上的侵蝕和掠奪,從而穩定了根據地的經濟,安定了人民生活,支援了戰時财政和解放區經濟的恢複發展,也很有力地支援了戰争的勝利。經曆了抗日戰争與解放戰争兩個曆史時期,其全部活動具有“戰時金融”和“地方金融”的特點。北海銀行所發行的紙币在抗日戰争時期是山東革命根據地的主币,在解放戰争時期成為山東解放區乃至華北、華中解放區的本位币。北海銀行為山東革命根據地與解放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北海币 外文名: 别名: 發行時間:抗日戰争期間 形式:貨币 學科:經濟學

起源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序幕,8月日寇入侵山東,不久德州、平原、禹城、濟陽相繼失陷。10月中旬,中共山東省委在濟南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制訂了發動抗日遊擊戰争的十大綱領,作出了相機發動各地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人民政權的決定。

背景

抗戰前,國民黨政府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發行的鈔票作為法定貨币(簡稱"法币")代替銀元、銅元,各省也都先後發行了"地方流通券"作為"法币"的輔币在地方流通。山東國民黨政府官僚們為了彌補自身财力的不足,中飽私囊,成立了山東省的地方銀行--山東民生銀行,發行了"民生票"。由于"法币"發行主要是元以上的大額票,市場上又發生了小輔币短缺現象。當時金融呆滞,各種紙币紛紛出籠,連一些縣、鎮的商會、大小商号都可以出"錢貼子",代替貨币流通,各種各樣的"票子",造成了貨币市場的極度混亂。

抗戰開始後,沈鴻烈繼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為了印造錢鈔方便,他将印鈔機搬進了他的部下--投敵叛國的僞山東中部民團司令陳三坎的駐地,私自印發"民生票"。1940年秋,日僞又将印"民生票"的全部器材運到濟南,随意印發。在貨币上日、僞、頑同流合污,在全省各地發行的各種票券達27種之多,他們用來向群衆強購棉花、糧食等物資,不擇手段地向群衆榨取财物,而群衆再用這些票子買他們的東西則買不出來,要求兌換又不允許,實際上成了廢紙,使群衆遭受了重大損失。日寇占領華北後,成立了僞聯合準備銀行,發行僞聯銀券,妄圖以此取代"法币",并利用"法币"套取"法币"作為外彙,到國際市場上購買物資,以達其"以戰養戰"的目的。他們先後在濟南、青島、煙台等地設立了僞聯銀行機構,僞聯迅速在淪陷區普及,并侵入我抗日根據地。在貨币金融方面,我抗日根據地處于敵僞頑的包圍與多角鬥争之中。在此情況下,我抗日根據地曾一度采取了堅決保護"法币",嚴禁使用僞币,對敵展開了貨币戰。

抗戰中北海币

1938年3月8日中共掖縣(今山東萊州市)縣委舉行了武裝起義,在總指揮鄭耀南(1908--1946年,山東掖縣人)的率領下,攻克了掖縣縣城,槍斃了漢奸縣長劉子容,組建了“膠東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成立了山東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掖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财經委員會。為了安定市場秩序,扭轉金融混亂局面,加強軍政建設,抵制日僞貨币,拟4月籌建北海銀行,由鄭耀南委托原青島中魯銀行總經理張玉田(山東掖縣人)負責籌建工作。初期的北海銀行是公私合營性質。1938年8月初發行了掖縣版的北海銀行币,票面上的“北海銀行”四字為原青島中魯銀行職員邢松岩所書,發行的壹角、貳角以掖城火神閣為主景,伍角以掖城鼓樓為主景,壹元以掖縣抗日民主政府院為主景,四種票面的右下角簽有“振元”二字,說明這四種紙币是掖縣人鄧振元設計繪制的,掖縣版北海銀行币在青島光華制版社制版後,由掖縣同裕堂印刷局用道林紙石印。這是最早的一批北海銀行币,因其發行量少、流通範圍小及流通時間短,實物得以流傳至今的極少,因此所有加蓋“掖縣”的北海銀行币均較珍罕。

1938年8月15日在黃縣成立了以蓬萊、掖縣、黃縣抗日根據地為基礎的“北海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曹漫之(1913---1991年,山東榮成人)任專員。随後北海銀行總行設在掖縣,蓬萊、黃縣各設辦事處,張玉田為總行經理,陳文其為總行副經理兼黃縣辦事處主任,這一時期的北海銀行币仍用“掖縣版”票券,但在印刷顔色及号碼加蓋上作了改變,且沒有加蓋“掖縣”地名,便于在“北海公署”所轄的三縣範圍内流通。

1938年12月1日北海銀行在掖縣城内舉行了規模隆重的開業儀式,銀行開業不久,日僞武裝大舉進攻掖縣,1939年1月16日掖縣失陷。張玉田率北海銀行職員倉促轉移至黃縣,黃縣失陷後又向蓬萊轉移,在蓬萊的北溝張玉田投靠駐在萊陽境内的國民黨山東省第八區第三旅旅長趙保原(1904--1946年,字玉泉,山東蓬萊人),同時他将職員疏散。北海銀行暫時停業,其初期活動随之告一段落。

1939年4月中共中央批評山東取消了“北海公署”及北海銀行,5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膠東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創建膠東抗日根據地及發展地方武裝的有關方針與政策。根據中共山東分局的指示,膠東區黨委克服了重重困難,于1939年8月在膠東區萊陽、招遠交界處的張格莊(今山東萊西市)恢複北海銀行建制,任命陳文其(1895---1988年,山東龍口人)為行長,9月在掖縣成立東海地區印鈔廠(即後來的膠東印鈔二廠),開始印制發行膠東版北海銀行币,仍用掖縣版票券,改為加蓋“膠東”地名,并且在号碼、印章及刷色上作了變化。随着我抗日根據地的擴大,掖縣版壹元券分别加蓋了“東海、南海、南、北”分區域流通。

1940年6月1日在壽光成立了清河北海銀行,發行了加蓋“清、清河”的該券,同時在臨淄縣的許家莊籌建清河印鈔廠,1941年3月遷至博興縣,不久遷至廣饒,1942年2月的“辛莊事件”(辛莊村長叛變,印鈔廠全部人員被俘)後,清河印鈔廠又在墾利縣惠魯村重建,在極為困難的戰争環境中陸續印制發行加蓋“清河”的北海銀行币。

1940年8月北海銀行總行在魯中地區的臨沂縣青駝寺(今山東沂南縣)成立,由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财政處長艾楚南(1901---1987年,陝西米脂人)兼任行長,灑海秋(1904--1971年,山東泰安人)參與北海銀行總行的創建工作,從1941年4月以後一直擔任北海銀行副行長。總行成立後即着手籌建印鈔廠,于1941年春印鈔廠在沂水縣大梁峪村開工生産,首批印制了伍角高樓、壹元火車、伍元天壇等加蓋“山東”的北海銀行币。總行成立前後,清河北海銀行改為北海銀行清河分行,王有山(山東泰安人)任分行行長,繼續發行加蓋“清河”的北海銀行币;膠東北海銀行改為北海銀行膠東分行,陳文其任分行行長。1941年8月文登印刷所并入東海地區印鈔廠,同年底改稱膠東印鈔二廠,但所印制的北海銀行币還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1941年底在栖霞成立膠東印鈔一廠,同時印制發行加蓋“膠東”的北海銀行币。□北海銀行币的發行是在與敵僞及法币的鬥争中進行的,較其它地區成功的是膠東區在1942年8月基本上建立了以北海銀行币為本位币的統一貨币市場。抗戰勝利後,膠東印鈔一廠、二廠及山東制版廠合并為膠東印鈔廠,1948年初改稱北海銀行印鈔三廠,發展成後來的濟南第二印刷廠,印制膠版第一套人民币(較著名的紅、藍火車與大橋即其印制)。

1941年7月冀魯邊分行成立,分行行長張耀曾(河北鹽山縣人),8月在樂陵縣籌建冀魯邊印鈔廠,1942年8月遷至河北的海興縣,陸續印制發行加蓋“冀魯邊”的北海銀行币。1941年7月濱海區成立辦事處,王子芹任辦事處主任,1942年2月在莒南籌建濱海印鈔廠,9月濱海辦事處改為濱海分行,王子芹(山東臨淄人)任分行行長,陸續發行加蓋“濱海”的北海銀行币。魯南區在1942年秋開始設辦事處,耿荊山為辦事處主任,不久辦事處改為支行歸濱海分行領導,1944年7月成立魯南分行,分行行長耿荊山(山東金鄉人),1946年1月任志明(陝西米脂人)調任分行行長,魯南區初期不印制鈔票,所發行的鈔票是從濱海分行調來的。□1944年冬在平邑縣的天寶山區建立了魯南印鈔廠,開始印制發行加蓋“魯南”的北海銀行币,抗戰勝利後魯南分行由農村遷至滕縣城,魯南印鈔廠印制鈔票不到一年即與魯中印鈔廠合并,所有加蓋“魯南”的北海銀行币均較珍罕。

1943年初魯中形式惡化,3月北海銀行總行遷至濱海區,濱海分行并入總行,1943年4月總行遷出魯中後成立魯中分行,賈洪(山東泰安人)任分行行長,1944年夏魯中行署副主任馬馥塘兼任魯中分行行長,1945年8月劉滌生繼任分行行長,陸續發行加蓋“魯中”的北海銀行币。□1943年秋冀魯邊分行與清河分行在墾利縣合并成立渤海分行,渤海行署财政處長王有山兼任分行行長,1944年底王子芹繼任分行行長,冀魯邊印鈔廠同時并入清河印鈔廠,成立渤海印鈔廠,印制發行“渤海”的北海銀行币,因戰事1944年春遷至沾化縣,抗戰勝利後遷至利津縣城。□這一時期總行發行的山東版北海銀行币及各分行發行的北海銀行币均僅限各區域流通使用。

抗日戰争勝利前後是北海銀行發展的鼎盛時期,各印鈔廠也得以發展壯大,主要工作也由農村轉移至城市,北海銀行總行又從濱海區遷回魯中區,原魯中分行并入總行,新成立的魯中分行進駐博山,濱海分行改為直屬分行。從1944年8月開始總行發行的山東版北海銀行币由魯中區擴大至魯中區及魯南區。随着抗日根據地的全面建立,

抗戰勝利後

1945年8月開始北海銀行币開始在山東不分區域等價流通。1946年底陳穆率華中銀行及其印鈔廠北撤山東,在中共華東局的統一領導下,華中銀行與北海銀行合并。1947年8月16日陳穆(1910---1996年,江蘇南京人)接替艾楚南繼任北海銀行行長。1948年10月5日起山東的北海銀行币與華北的冀南銀行币、晉察冀邊區币固定比價互相流通,11月16日又宣布北海銀行币與華中銀行币等價流通。這一時期的北海銀行币均不加蓋地名,便于山東以外的地區流通。

1948年12月1日,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在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但因工作的需要,北海銀行繼續營業,1949年1月底開始回收北海銀行币,2月初開始停止發行北海銀行币,4月北海銀行進駐濟南,陳文其繼任行長,至11月1日改稱中國人民銀行山東分行,北海銀行終于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宣告結束。

發行史

1938年10月,毛澤東主席在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要有計劃地與敵人發行僞币及破壞法币的政策作鬥争,允許被隔斷區域設立地方銀行,發行地方貨币,由國家銀行辦理低利借貸,協助生産事業的發展及商品流通"。中共山東省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當時山東貨币金融的混亂狀态,決定建立我抗日根據地自己的銀行,整頓貨币金融,加強抗戰的經濟力量。首先在膠東建立起了北海銀行,繼而又在抗日根據地發行了北海币。北海銀行最初是在膠東特委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支持下,由第三軍司令部投資,在蓬萊、黃縣(龍口)、掖縣(萊州)三縣聯合招股創立起來的。因三縣地處北海地區,定名為"北海銀行",因此,發行的錢币稱為"北海币"。1938年秋,首先在掖縣發行了一角、二角、伍角、壹元四種票面的北海币。1939年春,因劉黑七及日僞軍進犯,北海銀行即行停止。1939年8月,北海銀行又重新開張。1940年秋,膠東北海銀行改稱山東北海銀行膠東分行。1941年後,随着根據地的擴大,相繼建立了北海等支行。1942年夏,各根據地都公布以北海币為本位币,限制"法币"流入,并在比價上提高了本位币币值。1943年春,北海銀行總行由魯中遷到濱海地區。濱海區宣布自1943年7月21日起停用"法币",北海币迅速占領了市場,從而有力地打退了僞币的侵入,徹底清除了"法币"通貨膨脹的影響,粉碎了敵人利用貨币掠奪我解放區物資的陰謀,迫使僞鈔與"法币"貶值在40倍以上。

北海币的發行,使我黨在貨币鬥争中取得了勝利,使根據地的物價保持了較長時期的穩定,為全省北海币統一創造了條件,為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勝利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種類

北海銀行在其運作的10年中,共發行15個面額的紙币,分别為壹角、貳角、伍角、壹圓、貳圓、伍圓、拾元、貳拾伍元、伍拾圓、壹佰圓、貳佰圓、伍佰圓、壹仟圓、貳仟圓、及本票拾萬圓。因其在1945年8月1日以前所發行紙币均分區域流通,所以其紙币以地名券居多。地名有膠東、渤海、魯中、魯南、濱海、冀魯邊、清河、東海、南海、掖縣等,其中以膠東地名券為數量之首。建行初期,北海銀行實行保護法币政策,所以僅發行輔币及10元以下的小額鈔,以維護法币的信用,輔助法币的流通,發行額亦很小。1942年以前,累計發行額為2278.79萬元。1942年開始發行50元券;1943年開始發行100元券;1944年開始發行200元券;1947年開始發行500元券;而1000元、2000元及本票10萬元券,則是1948年才發行。

北海銀行所發行的紙币版式繁雜。根據年份、圖案、顔色、地名、文字加蓋圖章、簽署區分,北海币品種達210種以上。從圖案特征看,大多采用山東各地名勝及農民勞作的畫面,反映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