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裡村

占裡村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
占裡村位于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距縣城約25公裡,全村8個村民小組,現有168戶,791人。該村解放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為零,被譽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1]其寨規要求生育必須一男一女,少有違抗者,該現象也引發了國内外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
    中文名:占裡村 外文名: 别名:中國計劃生育第一村 所屬國:中國 所屬鄉鎮:從江縣 主要民族:侗族 相關事件:古老寨規規定家庭隻能生育一男一女 其他:被稱為是掌握着生育秘密的村落 所在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票價:免費

簡介

位于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距縣城約25公裡,全村8個村民小組,寨子雖不大,但這裡的人們卻創造了一項令世人驚訝的紀錄:解放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為零,被譽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

占裡村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是一個植被良好、民族風情濃郁的美麗侗寨,村外蒼山疊翠,門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腳樓錯落有緻,鼓樓、風雨橋曆曆在目。占裡的祖先為躲避戰亂,在1000多年前由廣西梧州遷徙而來,他們溯都柳江而上,最後找尋到這塊風水寶地定居下來。

曆史

占裡人的祖先是1368年從江蘇逃難,長途跋涉後,經廣西梧州最終定居此地的,占裡村的得名就來源于其祖先“吳占”和“吳裡”。由于地理環境好,祖先們在這裡定居以後,開墾了很多土地,生活過得十分富裕,享受着與世無争的幸福生活。漸漸的,這裡的人口逐步從最初的兩戶發展到了100多戶。

随着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也開始突現。到了清朝初期,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經使得曾經富裕的占裡村開始衰敗。一位叫吳公力的村民挺身而出,他找到寨中的老人不斷商議,決心尋找解決辦法。最終,一條奇特的寨規被制定出來:“有50擔稻谷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但必須是一男一女;有30擔稻谷的夫婦隻能生育一個孩子。如有違規者,輕者會将其飼養的牲畜強行殺掉;重者則将其逐出寨門”。

寨規在占裡一直沿襲了數百年,至今還未有人違反過。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全寨人都要聚集到鼓樓裡聽寨老訓誡,并用侗歌傳唱寨規;青年男女行歌做夜時,也要被要求先唱控制人口增長的歌,确保這一習俗一代代地延續下去。

人口

零增長

1952年開始截至2000年,整整48年裡,占裡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幾近為零。1952年,侗寨占裡有168戶人家,人口總數為729人。1965年至1980年的15年間裡,由于政府鼓勵少數民族多生多育,占裡的人口才開始呈現出大幅度的增長。這是占裡自古沿襲下來的節育思想和本土制度遭到了首次“外來力量”的否定和“破壞”。

1980年、1981年、1985年和1986年,占裡的人口戶數竟然降到了125戶,人口總數也隻有600多一些。至1992年開始,人口戶數的增長才開始有所回升。然而截止到2000年,人口戶數也才增長到150戶。而且,人們還發現,在占裡人口增長和下降的過程中,增長的速度明顯要比下降的速度慢得多。

1980年,占裡開始執行國家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并又重新恢複了自古承襲下來的人口觀念和節育思想。2000年,有154戶人家,而人口總數則有739人。

據了解,人口下降快的原因是因為在一定的時期内由于老年人口達到高峰期,并且又幾乎同時在那幾年裡相繼謝世,這樣一來,人口也就呈現出較為嚴重的負增長狀态。而三年自然災害,也是占裡人口急劇下降的重要因素。

計劃生育

在占裡村流行着許多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的歌詞,比如:“一棵樹上一窩雀,多一窩就挨餓”、“崽多了無田種,娶不了媳婦;女多了無銀兩,嫁不出姑娘”、“人會生崽,地不會生崽”等等,歌詞含義深刻,給人以無盡的遐想與啟迪。這一有利于全寨安泰祥和的寨規,後人代代堅守不渝,形成了占裡人獨特的節育慣制,被人口專家稱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占裡村自古以來一對夫婦隻生兩個孩子,使全村的人口長期保持在零增長狀态。

生活狀态

占裡地處邊遠,具有樸素、先進的人口意識,這裡群衆的生活可以說豐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耕地面積1.3畝,比全縣人均稻田面積高出一倍多,高于全國人均耕地占有面積,人均占有糧食大大高于全縣人均水平,家禽飼養量也居全縣前列。

占裡是原生民族生态文化中一塊不可多得的瑰寶,占裡不僅引起國内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而且迎來了五洲四海的賓朋,已開始愈來愈受到世人的矚目。

2000年8月,國家計生委科技司副司長肖紹博專程到占裡進行了考察。中央電視台前來拍攝了專題片《大山深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報》等國内多家媒體及台灣《漢聲》雜志都作了專題報道。

婚姻習俗

戀愛

占裡青年男女的社交十分自由,一般在十八九歲就可以開始談戀愛。但占裡村同時又遵循着晚婚晚育的習俗,因此姑娘們大都在23歲以後才結婚。在占裡人看來,結婚晚就老得晚,早要孩子就意味着會早當老人,壽命也就短了。正是這種淳樸的生命觀使占裡的青年不願意過早的結婚,而生育期的縮短,客觀上降低了婦女的終身生育率。

除此之外,占裡村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使得村裡的青年即使早婚也不會早育。在占裡村,男女結婚後,新娘會仍住在娘家——“不落夫家”。農忙時,男女可以到對方家裡幫忙幹活——“夫妻互助”,待姑娘年紀稍大一些——二十七八歲時,才會住到夫家去。

集體婚禮

有趣的是,幾百年來,占裡人一直都舉行着“集體婚禮”——在占裡村,隻有在正月初五和初六的日子才能舉行訂婚儀式,而婚禮則隻能在農曆二月十六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才能舉行,其他日子都不允許結婚。

除了對結婚嚴格限制外,占裡人對離婚者還會進行嚴厲的懲罰:如要求提出離婚者上繳“稻谷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而這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會用來充公。之後,提出離婚者,不得繼續留在村裡生活。

男女平等

在占裡村,還有一條規定很特别:女兒繼承棉花地,兒子繼承稻田。此外,父母還要給女兒一份“姑娘田”,誰家若不給女兒“姑娘田”,不僅會遭人取笑,還會被男方退婚。在老人的财産繼承上,山林、菜園實行男女對半分成,房基、家畜歸兒子,而金銀首飾、布匹讓女兒帶到夫家。因此在占裡村,中國的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并不存在,而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占裡人也沒有“多子多福”這種觀念,他們說,孩子一多,每個人分的就少了,人家就不願嫁給你或娶你了,因此誰也不願意多生孩子。

換花草之謎

占裡侗寨,幾乎98%的家庭的孩子均為一男一女,很少有雙男雙女的現象。這裡面有一個近乎神話的秘密隐藏在裡面,那就是用一種叫做“換花草”的草藥來平衡胎兒的性别。在整個侗寨占裡,并非每個人都知道“換花草”的廬山面目,能有資格知道的也就隻有一人,這個人被寨裡人稱為“藥師”。并且“藥師”通常都是傳女不傳男的。據有關資料記載,這種現象是自占裡人遷來此地時開始的。

據說,當女人生完第一個小孩後,倘若第一個生的是男孩的,那麼“換花草”就會讓她的第二胎懷上一個女的;倘若是女的,則第二也就必定會懷個男孩。換花草據說是一種藤狀的植物,但根部卻不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