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

全日制公立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創建于1951年5月17日,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貴州省重點建設高校、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高校。學校現有兩個校區,花溪校區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大學城校區坐落在産城融合創新、生态文明示範的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占地面積共2009.8畝、校舍面積共79.6萬平方米。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069人,另有合作辦學獨立學院本科生16171人。建校以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餘萬名各級各類人才,為貴州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1]
    中文名:貴州民族大學 簡稱:貴民大(GMU) 主管部門:貴州省人民政府 碩士點:60(一級學科6個 二級學科50個 專業學位4個) 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 校訓:自強不息,全面發展 校歌:《高原雪松,花溪河畔》 知名校友:唐世禮、唐建榮、蒙啟良 學校代碼:10672 學校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花溪大道南段 學校類型:民族類 所屬地區:中國貴州貴陽 郵編:550025 全國綜合排名:489名(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英文名: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類别:公立大學 屬性:省部共建大學(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貴州省省屬重點大學建設院校(2007年) 現任校長:王林 舊稱:貴州民族學院 主要院系:法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院、體育學院等

曆史沿革

貴州民族學院成立公文1951年3月,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向西南軍政委員申請成立貴州民族學院的請函。n

1951年3月17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處同意成立西南民族學院貴州分院的通知。5月17日,舉行開學典禮。開辦普通幹部政治班。n

1952年,貴州省省委決定破土動工修建。成立民族文工團。n

1953年初,學院從貴陽市普陀路遷至花溪,學校開辦了民族政策研究班、幹部輪訓政治班、幹部輪訓文化班,共輪訓了2480名少數民族在職幹部。n

1954年,學校開辦幹部輪訓文化班,民族研究室成立。n

1955年,學校開辦預科初中部。70年代校園1956年,學校制訂了十二年規劃,陸續開辦民族語文系、曆史系、政治系、經濟系、法律系、藝術系等,民族研究室擴大為處級單位,并逐步辦成一所綜合性民族大學。n

1956年秋,學校開辦了預科高中班、藝術中學部、民族語文班。省委和省政府決定将貴陽師範學院藝術科(包括全體教師及其設備)調整到貴州民族學院,成立貴州民族學院藝術系。n

1956年10月,學校開辦民族語文班。該班辦了兩期,第一期招收學生194人,有苗、布依兩語種。n

1957年,學校成立藝術師範專修科。n

1958年,學校成立民族語文系。n

1959年,貴州大學遷入民院的校址,貴州民族學院并入貴州大學後被撤銷,按上級指示,民族研究室的全部人員和全部文物、資料并入貴州省少數民族研究所。n

70年代校園1974年,經國務批準恢複貴州民族學院。n

1977年,學校開始恢複後第一屆高考招生100人,成立中文系、政治系。n

1981年,學校成立數學系。n

1982年,學校成立幹訓部。n

1983年,學校成立曆史系。1984年,成立物理系,恢複成立藝術系。n

1986年,學校成立法律系、管理系、馬列主義教研室。n

1988年,學校成立社會學系、預科部。n

1989年,學校成立社會科學部(由馬列主義教研室改建)。n

1990年,學校成立中專部,外語系。n

1991年,學校成立成人教育處。n

90年代校園1992年,學校成立函授部、化學系、傩文化研究中心。n

1993年,學校成立委培部、旅遊系、體育系。n

1996年,學校成立成人教育中心(撤銷成人教育處、函授部、委培部)。n

1999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n

2001年,學校成立清溪學院。n

2002年,學校清溪學院更名為人文科技學院。n

貴州民族大學2002年.學校成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

2003年,成立預科教育學院(由預科部和中專部合并)。

2004年,學校進行學科(專業)調整,成立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n

2006年1月,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首批碩士專業6個。n

2007年5月,學校入選貴州省省屬重點大學建設行列。n

2008年3月,貴州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建貴州民族學院在北京舉行,被國家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高校。n

2009年6月,學校成為專業碩士學位培養單位。n

2010年3月,學校獲得碩士學科一級學位6個,下設35個二級學科。學校成立貴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法學研究院。n

2011年5月,貴州民族學院建校六十周年在學校體育場舉行。n

2012年4月,貴州民族學院正式貴州更名為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下發貴州民族大學按照一校兩校區建設文件。n

2013年7月,貴州民族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成立貴州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民族文化産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生處更名為研究生院。9月,貴州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成立,并招留學生80人。n

2015年,學校成立民族醫藥學院、民族文化與認知科學學院。貴州民族大學n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截至2016年3月,學校設有21個學院,1個研究生院,1個獨立學院,設有74個普通本科專業、28個本科專業方向。n

師資力量

校園環境截至2016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1487人,其中專任教師1003人,具有正高職稱人員177人,副高職稱592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226人,碩士學位人員740人,博士生、碩士生指導教師539人。有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委員3人、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5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3人,有貴州省核心專家2人、貴州省管專家18人、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1人、享受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7人、貴州省級高校教學名師12人。n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個貴州省級特色專業;4個貴州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項貴州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9門貴州省級精品課程。n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3月,學校設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5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6個貴州省級重點學科,4個貴州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有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

學校榮譽

截至2016年3月,學校先後五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并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範學校、貴州省‘五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貴州省文明單位、貴州省優美校園、貴州省綠色大學,先後十五年被中宣部、團中央和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大學生優秀志願者服務隊和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學校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新加坡、荷蘭、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互派留學生、學術交流、合作辦學、教師培訓和科研合作。有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哈薩克斯坦、比利時、蒙古、巴基斯坦、泰國、馬裡、羅馬尼亞、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亞、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20個國家留學生369人,其中學曆生278人。n

學術研究

科研項目

截至2016年3月,學校主持或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55項,其中國家級科研課題84項(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及委托項目子課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2項,獲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獎78項。教師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0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及核心期刊論文1000餘篇,出版專著200餘部。

2015年,學校共獲國家級項目24項(含國家社科重大招标課題子課題和特别委托項目子課題各1項),其中國家社科項目15項(含兩個重大招标項目的子項目),國家自科項目9項,科研項目經費突破1000萬元(含橫向項目經費100萬元)。

省部級項目立項69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省科技廳項目29項,省社科規劃辦項目8項,國家民委項目22項,團中央項目1項,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項目1項,省古籍辦項目2項,省領導圈示課題4項。此外,還獲省教育廳項目42項,貴陽市規劃項目2項,其他課題6項。n科研數據n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0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及核心期刊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200餘部。獲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100餘項。

科研機構

校園環境截至2016年3月,學校有貴州重點實驗室2個,貴州省級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人文重點社科研究基地1個,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個,貴州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3個,獨立建制的研究機構共有8所,挂靠學校的研究機構共有9所。n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截至2014年12月,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紙質文獻總量為187.12萬冊。圖書館擁有131.53萬冊紙質文獻和27TB的電子資源,其中電子圖書103萬冊,13個自建數據庫。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主要包括貴州世居民族文獻、貴州地方文獻資料、傩文化資料、民族文化藏品等。收藏了古老珍貴的少數民族古籍“水書”、“彜族古文獻”、“布依族古文字文獻”,以及漢文古籍3萬4千餘冊;收藏了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文獻資料約5萬餘冊;擁有尚未公開出版發行的地方文獻資料約4萬件。“貴州世居民族文獻數字圖書館”初步建成。

學術期刊n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貴州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原名《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學報曾獲貴州省高校學報研究會首屆評比二等獎(1994年),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學報評比“質量進步獎”(1999年)。

1994年被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機構評為“民族學類核心期刊”。

1998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庫等機構評為“核心期刊”。2010年十月,學報被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樣優秀社科期刊”。

文化傳統

校訓

自強不息,全面發展校園活動釋義:“自強不息”指自己自覺地努力向上,開拓奮進,永不懈怠,造福天下,振興中華。“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天體運行,周而複始,永不停息,君子應效法天,強制自己,努力奮進,堅持不懈,造福天下。n“全面發展”指自己自覺按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要求,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發展”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園精神

奮發蹈厲,莊敬自強n

釋義:奮發,是指精神振奮,情緒高漲;

所謂“蹈厲”,是指手足齊動,踏地猛烈,形容精神奮發,意氣昂揚。有成語“發揚蹈厲”,語出《禮記·樂記》:“發揚蹈厲,大(太)公之志也。”孫希旦集解:“發揚蹈厲,以奮其武,将帥勇決之氣也。”n

所謂“莊敬”,端莊持重,踏實敬業。語出《禮記·樂記》:“緻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n

所謂“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有成語“自強不息”,語出《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n

校徽

釋義:用象征民族字母“M”組成一個永遠前進的視覺符号,17條多姿多彩的發展線條(其意為貴州省的17個世居民族),寓意了貴州省日新月異的進步與發展,外形的大圓象征各民族大團結,也有貴州字母“G”的含義。n

校歌

《高原雪松,花溪河畔》

你來自美麗的苗鄉,我來自歡樂的瑤寨。

你來自鼓樓侗鄉,我來自烏蒙彜村。

民族兄弟擁抱高原雪松,各族姐妹彙聚花溪河畔。

啊…高原雪松!花溪河畔!高原雪松!花溪河畔!

晨光中書聲狀元橋,星輝裡侗歌勵志山。

細雨中漫步櫻花路,陽光下寫生筆架山。

跳起排舞啊,放飛理想。

吹起竹蘆笙啊,盡情呐喊。

啊…高原雪松!花溪河畔!高原雪松!花溪河畔!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