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明代王陽明提出的心學思想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為王陽明提出的心學思想,意為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隻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中文名: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外文名: 别名:心即理也 提出者:王陽明(王守仁) 類别:心學思想

概述n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陽明,谥文成,中國浙江餘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和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中國宋代哲學家陸九淵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發展了陸九淵的這些思想,提出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守仁所說的“心”,指最高的本體,如說“心即道,道即天”;也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如說“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這比陸九淵所說的個人本心意義廣泛。

釋義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是說,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從一方面說,靈明的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從另一方面說,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客觀的事物沒有被心知覺,就處于虛寂的狀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見,則與心同歸于寂;既被人看見,則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守仁的心外無理是說,心的本體,就是天理,事雖萬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與理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無理也就是心外無善。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對後世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