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英語: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一般簡稱為伯克級驅逐艦,英語:Burke Class Destroyer)是美國海軍隸下唯一一型現役驅逐艦,為美國海軍主力。伯克級分為FlightⅠ/ⅠA(21艘)FlightⅡ(7艘)FlightⅡA(34艘)等多種構型,現役共計62艘,仍在建造,使得伯克級至今仍為世界上最新銳,最先進,戰鬥力最為全面的驅逐艦,也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現役驅逐艦。本級艦以首艦阿利·伯克号命名,阿利.伯克号得名前任美國海軍部長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将,上将在伯克号服役典禮上說:“此艦為戰而生,你們擁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戰艦!”
    中文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英文名: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 下水時間:1989年9月16日(I型) 服役時間:1991年7月4日(首艘) 前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次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數量:計劃75艘,已完成62艘 單位造價:18.43億美元(DDG114-116)

發展沿革

研制背景

DDG51級策劃于70年代中期,研制這級艦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用于替換從1959-1964年服役的老導彈驅逐艦,60年代初建成的10艘“孔茲”(Coonts)級和23艘“亞當斯”(Adams)級導彈驅逐艦90年代初都将退役;二是新研制的這級驅逐艦能夠作為“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級“宙斯盾”巡洋艦的補充力量。

這一計劃被稱為DD-X;不過由于當時的卡特政府認為美國海軍的主要戰略任務是防禦來自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對帶有攻勢思想且價格昂貴的航母與兩栖攻擊艦,卡特政府持排斥态度。因此,卡特政府任内拒絕購買新航母,這也連帶使航母護航艦隊的規模受到影響,DD-X計劃發展緩慢。

計劃重啟

80年代後,形勢的變化使得美國海軍可以建造更大的水面艦艇。1981年裡根政府上台,美國開始擴大海軍建設投入,積極推行"海上計劃2000"攻勢理論(即前進戰略),加上國會對海軍以"經費導向"發展的佩裡級護衛艦非常不滿,衆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更明确表示不支持經濟性重于性能的造艦設計。以上諸多有利因素,都使得DDGX能擁有更合理充裕的設計條件。

1981年2月,新任海軍部長萊曼(John Lehman),制訂了著名的"600艘艦艇"大海軍計劃,這一計劃下美國海軍防空艦艇的缺口業已顯現,如果美國海軍不能在80年代中期開始推出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則之後随着現役老艦退役,艦隊護航兵力将出現空白期,DD-X計劃開始全速發展。

概要确定

新驅逐艦的設計由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負責,1982年2月,設計概要确定:新驅逐艦排水量為8500噸,水線長度142m,水線寬18.89m,持續航速29.6節,最大航速30.7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4900海裡,進一步降低航速時可獲得5350海裡的續航力;戰鬥系統、航速/續航力、生存性、居住性與未來發展裕度都被提高為優先需求。

這個方案經過水面戰副作戰部長、海軍軍備司令與NAVSEA司令審核後,上呈給海軍作戰部長海沃德;最後海沃德于1982年3月26日正式批準此方案,同時将DDGX更名為DDG-51,代表此計劃的概念已經确立。

合約設計

1983預算年度裡,DDG-51的初步設計終告完成。由于将排水量限制在8000噸以内根本不切實際,因此在1983年5月進入合約設計階段時,将DDG-51排水量基準放寬到8370噸;直到1984年合約設計階段将近完成時,萊曼還是讓英格爾斯廠提出一個采用斯普魯恩斯級艦體的備案。

不過此時DDG-51已被國會接受,雖仍有少數人鼓吹改用基德級,但随着提康德羅加級的陸續服役,宙斯盾系統優秀的性能已是有目共睹,雜音逐漸消失。1984年,美國海軍在1985年度預算中列入首艘DDG-51的細節設計與建造經費,總計11.2億美元,并計劃在1987~1992年陸續訂購後續28艘。1985年,DDG-51正式進入細節設計階段。

合約建造

共有巴斯鋼鐵、英格爾斯和托德太平洋等三家船廠競标DDG-51首艦的建造合約。1985年4月2日,美國海軍與BIW廠建造首艦DDG-51的建造合約,原訂于1986年7月開工,1989年10月服役。

但由于BIW廠發生勞資糾紛與罷工事件,首艦直到1988年12月才安放龍骨,1989年9月16日下水,由前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伯克的夫人命名為阿利·伯克号(USS Arleigh Burke DDG-51),并在1991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從此揭開這種二戰後美國建造數量最多、構成當今美國海軍水面艦隊核心的新型驅逐艦服役經曆。

為了适應時代發展不斷融合新興技術現役伯克級分為FlightⅠ/ⅠA(21艘)Flight Ⅱ(7艘)Flight ⅡA(34艘)多種構型,以下分而叙之:

FlightⅠ

伯克級首艦伯克号為Flight 1。伯克号的建造工作于1985預算年度執行,而第二、三号艦(DDG-52、53)的建造排在1987預算年度開始,有近兩年時間做進一步設計修改。

因此從二号艦巴裡号(USS Barry DDG-52)起,進行了簡單修改,稱為Flight 1A,主要是修改直升機甲闆布置,以改善為直升機重新挂載魚雷、聲呐浮标的作業效率,同時充實了直升機整補設備,以提高航空後勤支持作業能力。相較于伯克号,從巴裡号起的Flight 1A,排水量稍有變化。

基本設計

伯克級與斯普魯恩斯級一樣采用大型化艦體,但長度低于後者。伯克級采用美國戴維·泰勒海軍船艦研發中心在70年代開發的新船型,着重于提高耐海能力,擁有寬水線面,長度較短而寬度增加,長寬比減少,這種設計能減小縱搖力矩,改善耐波性并增加甲闆面積,但是這種較為短粗的艦體在流體力學上不利于高速航行。

因此,伯克級加速到30節所需功率比提康德羅加級增加25%,續航力也低于提康德羅加級、斯普魯恩斯級。從後期Flight1A開始,所有伯克級改用提高功率的LM-2500-30燃氣輪機,總輸出功率達到105000軸馬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