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語文教育家于漪著的散文
《往事依依》是江蘇省特級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優美散文,從不同層面回憶童年的往事,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寫兩位老師所講的兩首詩,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表達了對兩位國文老師上課情景的深情回憶,是用老師注滿情思的眼睛,來激發愛國情懷。
  • 中文名:往事依依
  • 别名:
  • 正文字數:
  • 始興年代:
  • 作者:于漪
  • 文學體裁:散文
  • 年代:當代
  • 省份:江蘇

作者簡介

于漪,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畢業于複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

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

現任上海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教師研究會會長。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賞析

《往事依依》是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優美散文。作者從不同層面回憶童年的往事,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對兩位國文老師上課情景的深情回憶,是用老師注滿情思的眼睛,來激發愛國情懷。

選文開頭先感謝兩位老師“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是“我”後來能熱愛文學,走上文學之路的重要因素。“雕镂”是雕刻的意思。寫出了兩位老師的影響之深,就好像用刀刻在心裡一樣,永不忘記。接着,作者回憶了兩位老師的不同之處:教古文的老師喜歡大聲朗誦,而且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着”。這是對老師教課時入情狀态的描寫。

也正是老師這種忘我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慷慨悲壯,從而産生愛國情懷。年輕的白話文老師采用的是另一種感染學生的方法,他是用自己滿含深情的眼睛,在演繹着田漢《南歸》所表達的愛國之情,使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

“傳染”而不是“感染”言外之意老師的這種用眼睛所傳出的感情沒人能回避的了,不想接受也得接受。“鴉雀無聲”寫出了學生被感染後的聽課狀态。“深深”則寫出了學生被感人的程度。這都是造成作者“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能信口背出。”的主要原因。文章沒有運用任何華麗的詞語,就是通過細緻的觀察,精緻的描寫來刻畫兩位老師的形象,表達往事依依的由來。

寫兩位老師所講的兩首詩,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兩首詩的主題都是愛國,這正好與作者要表達的文章主題是一緻的,真可謂别具匠心。也有人把這兩首詩說成是作者當年上課時的真實回放,這就更能說明兩位老師對作者影響之深。

原文

年華似流水。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不得,但有幾件事曆曆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小時候,我住的小屋裡挂着一幅山水畫。這隻是一幅極普通的畫,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說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厭。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仿佛進入畫中,"徜徉于山水之間",甚得其樂。入了神,自然樂在其中。家裡有一部《評注圖像水浒傳》,一打開,就被一幅幅插圖吸引住了。梁山雄偉險峻,水泊煙波浩淼,水面有無邊無際的蘆葦,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好像就是家鄉長江邊焦山一帶。

那時讀《水浒傳》,會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風景當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的官軍在茫茫蕩蕩的焦山下,在蘆葦水港中走投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猶如身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後年齡增長,也曾重讀《水浒傳》,雖然理解比小時候深入,但是形象卻不如那時鮮明。後來才懂得,這就是形象思維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記憶。

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來自讀書。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而其中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的,竟是一本讓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詩》。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雲變幻,真是美不勝收。

《千家詩》中很大部分詩歌歌詠祖國風物,按春夏秋冬時序編排,打開書往下念,四季風光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吟誦這些詩句,春花秋月,夏雲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詩句中豐富的顔色給生活塗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鹂鳴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亂,心曠神怡。腦海裡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郁。

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國文教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誦。記得一次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老師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着,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此後我每次登上滿眼風光的北固樓,望着滾滾長江水,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不用說,這首詞我至今還能背得滾瓜爛熟。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

也是在初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老師,是年輕的新派人,他喜歡教白話文。有一次,教到田漢《南歸》中的詩;模糊的村莊已在面前/禮拜堂的塔尖高聳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園柳、屋頂上寂寞地飄着炊煙"。老師朗誦着,進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裡。這種感情傳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這幾句詩镌刻在我心上,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能信口背出。此後,我對新文學更有興趣,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如今隻要稍一回憶,就仿佛看到國文老師那左右搖晃的身子和那注滿情思的眼睛。

老師常對我們說:"你們光念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諄諄教導銘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