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

漢語漢字
慕(讀音mù)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字始見于西周金文。《玉篇·心部》中說“慕,思也。”可見,“慕”字的本義是思慕,思念之義。後由本義思慕引申為仰慕、敬仰,也引申羨慕、貪慕;《說文》中說“慕,習也。”可見“慕”字在古代還有模仿、仿效的意思。
  • 中文名:慕
  • 拼音:mù
  • 部首:艹
  • 五筆:ajdn
  • 倉颉:takp
  • 鄭碼:EKGU
  • 筆順: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丨丶丶丶
  • 字級:一級字(編号3066)
  • 平水韻:去聲七遇

字源演變

“慕”字始見于西周金文。“慕”字由“莫”字和“心”字構成。整個字的意思就是心裡想念着離開的人,由此産生了思念的含義。

金文的“慕”字,字形的上方是“莫”字,表示太陽落山,表聲旁;表聲旁;下方是“心”的形狀,作為形旁,表字義,表示和人的心理活動相關。因此,“慕”是個上聲下形的形聲字。西周金文的“慕”字也是“慕”剛開始的寫法。《說文》中的小篆文字比較于西周金文而言更加整齊化。在“慕”字演變過程中,古今字形均為上“莫” 、下“心”,因“心”作形符放在字的下部時,有時變寫作“”,故字有寫成“慕”的,也有寫成“?”的。“慕”字本義是思慕,思念之義。《孟子·萬章上》中說“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這裡的“慕”字是由本義思慕引申為羨慕、仰慕之義。

現代釋義

基本解釋

向往,敬仰:慕名。羨慕。仰慕。愛慕。景慕。敬慕。

思念,依戀:思慕。

姓。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心,莫聲。本義:依戀;向往)

同本義〖yearnfor;beattractedtoward〗

慕,習也。——《說文》。按,思也。

其往也如慕。——《禮記·檀弓》

巨室之所慕。——《孟子·萬章》

人少,則慕父母。

又如:慕義(向往正義);慕向(思慕向往);慕企(企慕,仰慕);慕位(思慕權位);慕尚(向往推崇);慕思(向往;仰慕思念)

仰慕;羨慕〖admire〗

誘慕于名位。——《淮南子·原道》。注:“貪也。”

衡不慕當世。——《後漢書·張衡傳》

又如:慕古(仰慕古人);慕仰(仰慕);慕羨(羨慕);慕豔(豔羨);慕效(羨慕仿效);慕利(追求财利);慕蔺(欽慕賢能的人);慕化(仰慕歸化);慕古薄今(厚古薄今);慕用(仰慕信賴);慕仰(仰慕)

【名】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 莫故切。

習也。從心莫聲。

說文解字注

習也。

習其事者、必中心好之。

從心。?聲。

莫故切。五部。

廣韻

莫故切,去暮明 ‖莫聲暮部

慕,思慕。又虜複姓,二氏。《前燕錄》雲:“昔髙辛氏遊于海濵,留少子厭越以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東胡。秦西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因山為号,至魏初,莫護跋率部落入居遼西,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跋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謂之步搖,後音訛為慕容焉。跋孫涉歸,進拜單于,遵循華俗。自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以為氏。歸子廆據遼東稱王,僭号燕。”後又有将軍慕輿虔。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暮。《說文》:習也,愛而習翫模範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慕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又思也。《禮·檀弓》:其往也如慕。

又系戀不忘也。《孟子》:大孝終身慕父母。

又姓。又慕容。複姓。

韻書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ɑɡ

王力系統

m

ua

董同龢系統

m

uɑɡ

周法高系統

m

waɣ

李方桂系統

m

agh

兩漢

西漢

東漢

o

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o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m

uo

拟音/王力系統

m

u

拟音/董同龢系統

m

uo

拟音/周法高系統

m

uo

拟音/李方桂系統

m

uo

拟音/陳新雄系統

m

u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合口呼

次濁

莫故切

muo

集韻

去聲

合口呼

次濁

莫故切

mo

韻略

去聲

莫故切

增韻

去聲

莫故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次濁

m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忙布切

洪武正韻

去聲

次濁

莫故切

mu

分韻撮要

陽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