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漢語漢字
賀(讀音hè)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于戰國金文。   《說文解字》說到“賀,以禮相奉慶也”。這裡說的是“賀”字的本義,也就是以禮物相慶賀。《詩·大雅·下武》中說到“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這裡的“賀”字就泛指祝賀,慶賀的意思。而在《晏子春秋·外篇》中說到“景公迎而賀之”這裡又用作“荷hè”,引申為扛,擔的意思。[1]
  • 中文名:賀
  • 拼音:hè
  • 部首:貝
  • 五筆:LKMU
  • 倉颉:KRBO
  • 鄭碼:YMJL
  • 筆順:折撇豎折橫豎折撇點
  • 字級:一級(編号1744)
  • 平水韻:去聲二十一個
  • 注音:ㄏㄜˋ
  • 筆畫:9
  • 音序:H
  • 統一碼:U 8D3A
  • 筆順編号:532512534
  • 四角:46802
  • 結構: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賀”字構型不甚明了。甲骨文中暫未發現“賀”字。此字始見于戰國金文,作圖1;字從貝、加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中的小篆見圖2;這是第一類,字形整體比較散亂。而到了秦、漢兩代,字形相對比較正規,緊湊。秦朝文字作圖3;漢代文字作圖4,圖5,圖6。直至發展到了楷書,作圖6,圖7。此字字形一貫相承,從金文至隸、楷均沒有改變。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英譯

例詞

名詞

古方術家稱錫為賀。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一·錫》:錫,方術家謂之賀,蓋錫以臨賀出者為美也。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貨語·連》:賀縣出錫,故名賀。賀,錫也。

tin

姓。

賀拔;賀若

動詞

增加,增益。

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德經》: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賀,今

《老子》作加。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釋贈》:凡與贈同義之字皆有增益之義矣……

《說文》雲:‘賀,以禮物相奉慶也,從貝,加聲。’按《說文》十三篇下‘力’部雲:‘加,語相增加也。’加訓增加,賀從加聲,亦有增加義矣。賀有加義,故《儀禮·士喪禮》曰‘賀之’,注即訓賀為加,此猶毛傳之以增訓贈矣。

increase;add

賀人

贊許;附和。

《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唐韓愈《楚國夫人墓志銘》:夫人入門,上下莫不贊賀。

《水浒傳》第五一回:雷橫道:‘我怎地不是曉事的?’白玉喬道:‘你若省得這子弟門庭時,狗頭上生角。’衆人齊賀起來。

清胡文英《吳下方言考》卷九:《北史》:‘溫子升詣梁客館曰:“文章易作,逋峭難為。

齊文襄館客元僅曰:諸人當賀推子升,合陳辭。

子升久忸怩。’案逋峭,波俏也。賀,衆并之辭。因在梁客館,故皆作吳語。吳中以衆人齊聲贊歎為賀夥。”

praise

賀曰;齊賀;贊賀

嘉獎;犒勞。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晏子對曰:‘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景公許。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儀禮·觐禮》予一人嘉之

漢鄭玄注:今文……嘉作賀。

漢趙晔《吳越春秋·夫差内傳》:故使賤臣以奉前王所藏甲二十領,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

award;reward

賀彩;賀功;賀軍;賀酒

以禮相慶;祝賀。

《詩·大雅·下武》:受天之佑,四方來賀。

孔穎達疏:武王既受得天之佑福,故四方諸侯之國皆貢獻慶之。

唐韓愈《雉帶箭》詩:将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堕。

郭沫若《山中雜記·雞雛》:我掉身回去,夕陽好像賀了我一杯喜酒。

send a present with congratulation

賀喜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六》《貝部》

胡箇切以禮相奉慶也。從貝加聲。  

說文解字注

㠯禮物相奉慶也。物字依韻會、玉篇補。相奉慶、玉篇作相慶加、為長。心部曰。慶行賀人也。是慶與賀二字互訓。賀之言加也。猶贈之言增也。古假賀為嘉。觐禮。餘一人嘉之。今文嘉作賀是也。廣韻曰。賀、擔也。勞也。此謂或假賀為儋何字也。儋何、俗作擔荷。從貝。加聲。胡箇切。十七部。  

廣韻

胡箇切,去箇匣 ‖加聲歌1部

賀慶也。擔也。勞也。加也。亦姓,出會稽、河南二望。本齊之公族慶封之後,漢侍中慶純避安帝諱,改為賀氏。又虜複姓,九氏。北俗謂忠貞為賀若,魏孝文以其先祖有忠貞之稱,遂以賀若為氏。《周書·賀蘭祥傳》曰:“其先與魏俱起,有纥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賀拔勝傳》雲:“其先與魏俱出隂山,代為酋長。北方謂土為拔,為其揔有地土,時人相賀,因為賀拔氏。後自武川徙居河南也。”《南燕録》有輔國大将軍賀賴盧。《後魏書》有賀葛、賀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字部》

《唐韻》胡箇切。《集韻》《韻會》胡佐切。

又《玉藻》:有慶,非君賜不賀。《後漢·禮儀志》:每月朔、歲首為大朝受賀。

又《廣韻》:賀,勞也,加也。

又《揚子·方言》:賀,儋也。自關而西,隴、冀以往謂之賀。凡以驢馬馲駝載物者謂之負他,亦謂之賀。《唐書·郝處俊傳》:羣臣皆賀戟侍。

又姓。《玉海》:賀氏,漢侍中慶純避安帝諱攺為賀。又複姓。《正字通》:賀蘭、賀拔,皆複姓也。  

  

方言集彙

◎ 贛語:hoe5(ghoe5) 賀屋

◎ 粵語:ho6

◎ 潮州話:ho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賀”字總體是上下結構,上面的字是“加”,下面的字是“貝”。“加”字位于“貝”的正上方。首筆為橫折鈎,最後一筆收筆為一點。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ɑ

王力系統

ɣ

ai

董同龢系統

ɣ

ɑ

周法高系統

ɡ

a

李方桂系統

ɡ

arh

a

a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ɣ

ɑ

拟音/王力系統

ɣ

ɑ

拟音/董同龢系統

ɣ

ɑ

拟音/周法高系統

ɣ

ɑ

拟音/李方桂系統

ɣ

â

拟音/陳新雄系統

ɣ

ɑ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開口呼

全濁

胡箇切

ɣɑ

韻略

何佐切

增韻

胡箇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歌戈

全清

中州音韻

去聲

歌戈

葉何去聲

洪武音韻

次清

苦卧切

k‘uo

分韻撮要

陽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