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華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冠華,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上海,資源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部長。1963年徐冠華從北京林學院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教師、助理研究員、研究員、資源信息所所長;1979年至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從事遙感數字圖象處理研究;198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1994年至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95年擔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至2007年擔任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主要從事專業為資源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研究。
    中文名:徐冠華 畢業院校:北京林學院 職業:科研管理工作者 學術代表作:《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與監測》

人物經曆

1959年—1963年,就讀于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并獲得學士學位。

1963年—1971年,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教師、助理研究員、研究員、資源信息所所長。

1971年—1979年,在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工作,擔任機械專業教師。

1979年—1981年,被派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從事遙感數字圖象處理研究。

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92年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2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

1994年8月—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95年,擔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

1996年6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地學部主任。

1998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1年2月—2007年4月,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部長,擔任部長期間,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組織編制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自主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國家戰略。

2003年10月,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5年10月,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08年3月,擔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

2008年5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偉倫太空與地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徐冠華在衛星數字圖像處理研究方面,發展了邊界決策、訓練樣地分析、圖像分類、圖斑綜合、生物量估測等理論和技術,研制成功中國最早的遙感衛星數字圖像處理系統發展了遙感綜合調查和系列制圖的理論和方法,領導編制了第一部再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系列制圖技術規程,在分類系統、制圖比例尺、技術流程、專題圖種類等方面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領導的“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課題在空間遙感應用規模、技術難度和時間要求上均取得突破。

根據2019年11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網站顯示,徐冠華先後獲得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

人才培養

徐冠華結合親身經曆對中國提倡科學精神發表了看法,他說:要大力倡導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要大力倡導追求真理,寬容失敗的精神;要大力倡導鼓勵競争,崇尚合作的精神;要大力倡導熱愛科學,淡泊名利的精神。

2019年3月29日,徐冠華為長安大學師生作了主題為《地球大數據及應用》的專題學術報告。

社會任職

2017年11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專家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1年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專家顧問組組長

2008年03月—2013年0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

2002年11月—2007年10月任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徐冠華院士在校(長安大學)工作期間殚精竭慮、無私奉獻,為學校的建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做出了突出貢獻,離開長安大學後雖曆經不同崗位,卻一直關心着學校的建設發展,對母校傾注的感情讓全體師生深受感動,也是長安大學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長安大學黨委書記陳峰評)

徐冠華具有良好的地學和數學基礎,在衛星數字圖像處理、遙感綜合調查與制圖的理論和方法上有所創造。(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