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

姜姓

中國姓氏
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于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1]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布于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中文名:姜姓 外文名:Jiang;강;luya;ขิง;jahe 别名: 得姓方式:以地為氏 當代聚集區:中:魯甘遼黑吉等;韓:晉州等

曆史發展

起源始祖

(jiāng)姓起源有:

起源一: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農氏出生地姜水,屬于以居邑名為姓。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神龍首爾生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戰國時期,姜姓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呂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起源二:源于"癸"。癸+女=姜。"姜"姓本意女癸所生,女癸之後代(有些史籍誤作"女登",當為"女癸")。有人皇部落,居任,任有女癸。女癸,嫁給帝,其所生子皆賜姓曰"姜"。癸+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廟号"母癸"。姜姓後人絕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後。另據甲骨文字義,姜是癸女合體字,即癸女所生之意。癸+女=姜。壬娶女丁,産生了皇,皇族逐漸強大,又産生了帝族(戊娶癸)。女癸嫁給帝,所生的後代就是姜姓。

遷徙傳播

姜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六十位,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六十六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4%左右。

(1)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輔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呂,建呂國,複賜以祖姓姜,以續炎帝香火。炎帝部分子孫,在曆史的進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易為其他姓氏,姑且不論。夏商以來,姜姓,分為齊、許、申、甫四國,世顯諸侯,居戎狄者為姜戎氏,系古戎一支,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

炎帝出生的姜水,姜姓的發源地,姜姓得姓則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商朝東伯候姜桓楚之子姜文煥,因姜皇後被殺害,然北方冀州侯蘇護仍聽命于商朝,北伯候崇侯虎因至死效忠商朝國王,不與東伯侯聯合,被周人典籍所貶低,今北伯候崇侯虎商朝大将的評價仍沿用周人的說法,被稱為"告密者"。今所遂聯合西伯伯侯,推翻商朝,南伯侯未知。東伯候後裔姜尚(今山東日照人)建立的齊國,表明姜姓又發源于山東淄博一帶,田和滅齊後,姜子牙的後代子孫散居各地。金學孟曰:"其中一支西遷甘,史誤為姜戎,其實為中原炎帝部落後裔"。

(2)"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國的呂尚(潘承祥語)"。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掌四嶽有功,子孫從封姓。"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嶽有功,被封于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和封底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曆29世。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呂為姓。

也有姜姓《左傳-桓公十八年》述其事(此為《左傳》中第十五項用"通"記載之事):"公将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渎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會齊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車。"這些婚外戀活動,《春秋》載作"純客觀報告"狀。如"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3)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田和滅齊姜子牙後代西遷移西戎---姜戎一支,東漸入陝,公元前368年,為秦所迫,遷至晉南。約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于晉國。西漢以前,姜姓,其後代繼續東歸河南等地,不斷繁衍發展,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

西漢初,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大族。西漢為充實關中人口,時劉邦采納婁敬建議,遷六國貴族後裔的關東豪族于關中,關東大族遷至關中,姜氏望族被迫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遂世居天水(今屬甘肅),又返回西戎故地,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号。

(4)東漢末、三國---姜維盛于甘肅天水。後姜氏已有徙居到今四川者,姜詩盛于廣漢(今四川謝洪南)。姜維降蜀後,其後裔居川。漢代到唐代,天水一直是"姜氏發展繁衍中心(姜方語)"。兩晉南北朝時期---為避戰亂,姜族紛紛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四川姜族遠隔中原,故曆千餘年長盛不衰,代有顯官(張友茂語)"。

(5)唐代,四川姜族一支,出蜀北,轉漢中,入天水,繼續融入姜姓發展繁衍中心地。便是蜀國北出漢中,西遷甘肅天水的那支,姜方為三國名将名臣----姜維後裔。其中天水姜維後裔,乃唐舒州刺史姜神翊的先人。姜神翊嫡孫姜公輔在唐德宗時任宰相,後貶為泉州刺史,當是姜姓最早入閩者。神翊後裔,為保血脈,繼續遠遷蠻荒之地,發展成中派天水分支---九真姜姓,因其族人仕途而南移福建,後沿海岸線西遷廣西。

(6)南宋末期,姜氏居河南。姜方的先人,因忽必烈軍團,遠征大理國,姜族一部自廣西北還中原故裡---河南,融進當地姜族土著居民之中。明洪武年間---此支系繼續在豫繁衍生息,複成望族。清---其一脈,就是姜世良11世孫于清乾隆年間由内地移居台灣。其一脈,遷往海岸城市青島等地,暫居齊魯境内。

(7)其族人居小青島,以捕魚為生。德國侵占青島後,将小青島改名為"阿克那島"。1898年夏,改名為"青島百合",或"百合綠島"。姜先人退出該島,去海岸内定居。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侵占了青島,地名全換成日文名稱。當代,全國已形成四川西部、山東東部、東北、河南四大塊姜姓聚集區。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後逐漸東遷,約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于晉國。

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号。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

唐、宋時期,姜氏還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并在此發迹。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後來姜世良11世孫于清乾隆年間由内地移居台灣。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姜姓諸氏

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别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注"貴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

經考證,從姜尚起到如今,曆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有的姓氏還有别的起源,但是姜姓卻是他們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其中包括呂姓、許姓、章姓、謝姓、齊姓、高姓、國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盧姓、柴姓、慶姓、賀姓、紀姓、丘姓、薄姓、賴姓、蓋姓、丁姓、査姓、封姓、邱姓、崔姓、駱姓、左姓、充姓、郦姓、逄姓、連姓、向姓、谷姓、聶姓、尚姓、焦姓、柯姓、饒姓、景姓、浦姓、厲姓、強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個單字姓氏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姓等38個複姓。

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話,姜姓的分支姓氏則達到247個。

傳統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廣漢郡

堂号

天水堂:湘陰姜氏【始祖:(後周)姜松年;先祖:姜應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後裔、廣東、香港、台灣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堂:江蘇沭陽、福建。山東郯城姜姓【始遷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蘇遷徙】、合肥姜氏【始遷祖永貴,明洪武初自句容遷合肥東鄉浮槎山】。

渭濱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莊,為漢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傳世,大被流芳。

敬義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興祿、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陽新、大冶、武漢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義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為孝友堂分支,為孝友堂分支,湖北華榮郭店姜姓

表海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漢黃陂姜家灣2500人,江蘇贛榆縣石橋鎮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獅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戶,男丁300餘人。

敬勝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蔭堂:湖南甯鄉

雲磬堂:湖南長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甯鄉【始遷祖:[後唐]姜德厚】

瀚靜堂:河北始遷祖浩,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安徽安慶地區和湖北黃梅地區

寶璜堂:湖北湖北漢陽、打虎莊16莊、

崇本堂:浙江鄞縣姚江姜氏、鄞東梅墟姜氏、浙江慈溪慈東青林姜氏

經草堂:東禅來經草堂,浙江黃岩,黃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慶堂:(餘慶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蘇丹陽滕村

龍砂支脈:餘慶堂分支,江蘇江陰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東萊陽姜氏

孰樂堂:湖南甯鄉

敦倫堂:湖南邵回

瀚靜堂:始遷祖:(清)姜浩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緻遠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華姜氏

贻安堂:凰林姜氏

聚儀堂:浙江省龍泉市城北鄉,字輩“洪、昌、幹”

東海堂:山東

仁德堂 :山東煙台福山肖家溝,始遷祖姜苛....

忠儀堂:山東

貴三堂:清朝年間,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帶領姜貴春、姜貴林、姜貴芝,在遼甯莊河縣鼓山溝,開辦的以擡錢生意為主。後因槍支官司和經營不善而關閉。

善慶堂(善慶堂)開陽姜氏

獲勝堂(獲勝堂)

叙倫堂:浙江蘭溪澤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樂顔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時,其子真九[明]、先三[明],遷居當塗洪山,真九之子後歸南昌,先三子孫落籍當塗,清初,其後裔再徙泰興】

追遠堂:江蘇武進西林姜氏【始遷祖宗揚,譜稱明永樂初自濑水(或雲雲陽)遷武進西林】

魯文盛堂:湖南嶽陽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始遷祖十三世孫時升,宋嘉定間由江西分甯縣陂山遷巴陵一都梅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