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獅獎

金狮奖

电影领域最高奖项之一
金狮奖是威尼斯影展的最高荣誉,从1949年开始颁发,被认为是电影界最高荣誉之一。1970年增设荣誉金狮奖,表扬对于电影有重要贡献的工作者。1947年与1948年颁发的威尼斯国际大奖(Grand International Prize of Venice)与金狮奖地位相同,都是威尼斯影展的最高荣誉。1936年至1942年之间,威尼斯影展的最高荣誉则是颁给最佳意大利片与最佳外语片的墨索里尼奖。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当地时间2009年9月12日晚在丽都岛闭幕。战争题材的以色列影片《黎巴嫩》夺得最佳影片金狮奖,以失去爱情的移民男子为主角的影片《心灵厨房》夺得评委会大奖,凭借处女作《没有男人的女人》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伊朗裔美国女导演西丽·娜沙特夺得最佳导演奖。[1]
    中文名:金狮奖 外文名:Golden Lion Award 别名: 英文名:Golden Lion Award 起始年份:1949年 电影界:最高荣誉之一 设立历史:1932年 目 的:促进电影工作者交往和合作

历史

1932年,贝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后来人们称之为“国际电影节之父”。这个电影节除评选和奖励优秀影片外,还放映大量观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电影节上得过奖或未入选的影片,举行各种讨论会、纪念活动,开办电影市场等。同时也会吸引游客到威尼斯观光,这个电影节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个主题。

威尼斯电影节在1934年举办第二届之后每年举行一次(二次大战期间停办7年),大都在当年8、9月间,为期2周。二次大战前的奖项主要有: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外国片奖,最佳意大利电影奖、特别奖。

1946年增加了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

诞生之初

1932年“开张”的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它比戛纳电影节早14年,比柏林国际电影节早19年。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的两周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坛的焦点。

奖项

一开始,影节主要奖项分为“最佳外国片”、“最佳意大利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第一届威尼斯影节没有固定的评审委员会,由观众投票选出喜欢的电影和演员,结果千奇百怪,连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选票。

停办

威尼斯电影节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奖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为对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应运而生。威尼斯电影节从1938年到1942的评奖不为后人承认。1943年到1945年,因为战争电影节停办。

复苏

威尼斯电影节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在1946年重新开办之后。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的《南方人》获得“最佳国际影片奖”。而此后《曼侬》、《王子复仇记》纷纷获奖,显示了电影节不凡的艺术气息。1949年,电影节正式将最高奖项“最佳国际影片”更名为“圣马克金狮奖”;1953年撤了“最佳意大利电影”,增设了“圣马克银狮奖”,显示了威尼斯影节国际化和艺术化的雄心。

定位

威尼斯最大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冒险精神,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评判标准为“艺术性”。戛纳影节兼顾影片的商业性艺术性,而柏林影节注重意识形态。

摇篮

威尼斯以“新、奇、快”发掘导演而著称,被称做“电影大师的摇篮”。它挖掘过黑泽明、沟口健二、萨蒂亚吉特.雷伊这些亚洲电影泰斗。1951年对黑泽明的《罗生门》授奖,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点对准东方电影。

趋势

进入90年代,由于电影制作主导思想的变化和世界电影商业化趋势愈见明显,威尼斯影节的质量有所下降,被商业化运作的戛纳影节超越。 

相对于戛纳和柏林,威尼斯电影节更注重参赛者对电影艺术的创新,对具有实验性的独立制作尤其偏好,而非过多强调意识形态和商业与艺术的兼容,这一特色充分体现在威尼斯的口号“电影为严肃艺术服务”之中。 

以发掘新导演著称的威尼斯电影节被誉为“电影大师的摇篮”,黑泽明、沟口健二、塔尔科夫斯基等名导都崛起于威尼斯。1951年,威尼斯选出《罗生门》为金狮奖得主,这是西方电影界首次将目光投入亚洲电影,对黑泽明本人也具有重大意义,当时黑泽明因《罗生门》在日本国内受到冷落几乎落入自杀的境地。 

对美国电影的不屑一顾使威尼斯成为亚洲电影的天堂,张艺谋、侯孝贤、蔡明亮都曾获得过威尼斯的青睐。如今的威尼斯电影节虽然在商业经营上落后于戛纳,但其独特的风格仍然受到国际电影界的高度评价。

国际电影节

其他名称: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时间: 1932年

威尼斯电影节标志主办单位:威尼斯艺术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杂技奖项

中国杂技,是深受广大群众热爱的一种艺术。丰富多彩的节目,悠久的历史传统,构成了中国杂技独树一帜、绚丽多彩而古朴大方的艺术特色,卓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中国是个杂技大国,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杂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闪着耀眼光辉的艺术瑰宝。而四年一届的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被誉为“杂技界奥斯卡”,代表了中国杂技的最高水平。高难度的技巧、神奇惊险的表演和时尚的包装,使当代中国杂技充分表现出“难、新、美”的特征。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奖杯的雄狮图案,以沧州铁狮子为范本绘制。沧州铁狮子,本名“镇海吼”,铸造于后周广顺3年(公元953年),重40多吨,是中国现存铁狮中最大的一个。之所以选择铁狮为范本作为奖杯图案,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铁狮子在沧州,而吴桥位于沧州地区。以铁狮子为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河北的象征;--狮子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在民间也广泛流行,以狮子为图案,反映了杂技艺术节的特点; --狮子在佛教里被作为护法神看待,民间也把它作为力量和吉祥的象征,用狮子作图案,反映了杂技艺术节组织者的美好祝愿;--狮子,古称兽中之王,以它作为奖杯的图案奖给优胜者,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最近奖项

“政治问题”影片成主角

最近一次颁奖在2009年9月丽都岛举行。作为世界影坛最受瞩目的电影节,柏林、戛纳、威尼斯各有所好,柏林电影节对以政治为主题的影片情有独钟,戛纳电影节注重影片的观赏性,而威尼斯电影节推崇影片的艺术性。然而,200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却“抢”了柏林电影节的“风头”,《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战时生活》、《没有男人的女人》、《黎巴嫩》等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或以政治事件为背景,或以此为主题。夺得金狮奖的以色列影片《黎巴嫩》以身陷黎巴嫩战场的几位以色列坦克士兵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考验,之前该影片曾分别报送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但却因为“政治问题”落选。可以想见,连柏林电影节都将其拒之门外,《黎巴嫩》的政治倾向性可想而知。然而,到了威尼斯电影节中,这反倒成为《黎巴嫩》的特色所在,而且能一举打败颇受好评的文艺片《心灵厨房》,夺下金狮奖。要知道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可是李安,一个素来对宏大题材不感兴趣的导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以政治为主题、获得媒体打分较高的影片《战时生活》最终仅获得最佳剧本奖,这部电影以调侃的手法讽刺美国政府在本国及他国推行的政策,美国的友邦以色列也未能幸免,成为美国独立导演托德·索伦兹嘲笑的另一对象。从《黎巴嫩》与《战时生活》的双双获奖,不难看出威尼斯电影节正在探求新的出路。当然,既然能夺下金狮奖,以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为背景的《黎巴嫩》自然不乏可取之处。影片的许多镜头都是通过坦克和枪支的瞄准镜展现的,整部影片的气氛极为紧张。这要得益于导演毛茨本人正是那场战争的经历者,他在获奖感言中说:“我要把这部电影献给所有从战争中平安归来的人们。他们会生活得很好,结婚生子,但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内心的痛苦中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黎巴嫩》是已届中年的毛茨的处女作,评委会主席李安在发布会上给予了影片很高的评价,他还拿导演毛茨打趣道:“这是毛茨的第一部电影(已经获得了金狮奖),那他的下一部电影做什么?”

“失意男人”得意获奖

现年36岁的土耳其裔德国导演费斯·阿金近年来在欧洲三个大电影节上屡有斩获,不过,却从未赢得过大奖,堪称是“无冕之王”。2004年,他凭借《勇往直前》夺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7年,他的作品《天堂边缘》又赢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入围今年威尼斯金狮奖的《心灵厨房》是费斯·阿金与大奖最接近的作品。影片的主角依旧是费斯·阿金偏爱的“异乡客”,不过这次主角失去了爱情又失去了事业,不但要寻找身份认同,更要寻找心灵和情感的归属。在全球文化融合加速,以及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心灵厨房》似乎格外能引发共鸣。虽然影片的叙事和节奏圆熟有余,但题材的狭隘似乎早已注定它与大奖失之交臂。除了《心灵厨房》之外,奢侈品牌Gucci的前创意总监汤姆·福特“设”而优则导的《单身男人》同样以一位失意男人为主角,在BBC电视剧《傲慢与偏见》中饰演达西先生而声名鹊起的英国演员科林·费斯扮演一位因为同性爱人遭遇车祸去世而失去生活方向的大学教授,凭借这一角色他赢得了最佳男演员奖。纵观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科林·费斯并无强劲竞争对手,他能获奖只能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要知道这位凭借《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场“出水芙蓉”以及《BJ单身日记》中与休·格兰特的干架而迷倒无数女影迷的老帅哥之前甚至未染指过英国本土的电影奖(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更不用说欧洲三大电影节了。拥有一位当制片人的意大利妻子的费斯在接过奖杯后用意大利语“大献殷勤”:“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的最高荣誉。感谢威尼斯电影节,感谢意大利,他不但给了我这个奖项,还给了我一位美丽的妻子。” 此外,以《小英雄托托》、《第八日》等影片蜚声影坛的比利时导演雅科·范·多梅尔的新作《无名氏》获得了最佳布景奖,影片延续了多梅尔作品一贯的魔幻色彩,并将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机遇之歌》的叙事方式嫁接其中,讲述一名男子从火车站台开始的几番不同的人生经历。

处女作扎堆得奖

除了获得金狮奖的《黎巴嫩》以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单身男人》外,伊朗裔美国女导演西丽·娜沙特也凭借处女作《没有男人的女人》赢得最佳导演奖,她从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上世纪50年代伊朗传统社会中4位女性的故事。西丽·娜沙特在获奖后说:“通过这部影片,我呼吁伊朗政府给予人民基本的人权、自由和民主。我要将这个奖献给所有伊朗人民。”而为俄罗斯裔女演员克塞妮娅·拉帕波特赢得最佳女演员奖的影片《双重时间》也是意大利导演吉塞佩·卡波通蒂的处女作。表面上看来,今年的威尼斯似乎对新人导演格外青睐,从侧面看来,这也不过是因为没有知名导演和佳作入选而导致的尴尬,假如明年的威尼斯继续这样的尴尬,它在电影人和影迷心中的地位难免不受影响。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狮奖:《黎巴嫩》(以色列)

评委会大奖:《心灵厨房》(德国)

最佳导演:西丽·娜沙特 《没有男人的女人》(伊朗/美国)

最佳男演员奖:科林·费斯 《单身男人》(英国)

最佳女演员奖:克塞妮娅·拉帕波特 《双重时间》(意大利)

最佳编剧奖:《战时生活》(美国)

最佳布景奖:《无名氏》(比利时/法国/加拿大)

最佳新人奖:杰丝敏·特丽卡 《伟大的梦想》(意大利)

终身成就奖:皮克斯动画制作团队

终身导演万岁奖:史泰龙

3D电影奖:《洞》(美国)

影评人费比西奖:《卢尔德》(奥地利/法国/德国)

人道主义电影奖:《卢尔德》(奥地利/法国/德国)

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1428》(中国)

历届最高奖

01届:《化身博士》·鲁宾马莫利安、《我们等待自由》·雷内克莱尔、《战地情天》·Edgar Selwyn、《生路》·尼古拉斯厄克

02届:《阿兰岛人》·罗伯特弗拉哈迪

03届:《安娜卡列妮娜》·克拉伦斯布朗

04届:《加利福尼亚的皇帝》·路易斯特连可

05届:《舞会的名册》·朱利恩杜维威尔

06届:《奥林匹亚》·莱妮里芬斯塔尔

07届:《Cardinal Messias》·Goffredo Alessandrini

08届:《驿站长》·Gustav Ucicky

09届:《克鲁格总统》·汉斯斯坦因霍夫

10届:《伟大的国王》·Veit Harlan

11届:《大地之光》·让雷诺阿

12届:《罢工》·卡莱尔斯泰克利

13届:《哈姆雷特》·劳伦斯奥利弗

14届:《情妇玛侬》·亨利乔治克鲁佐

15届:《刑事法庭》·安德烈卡耶特

16届:《罗生门》·黑泽明

17届:《禁忌的游戏》·雷内克莱芒

18届:空缺

19届:《罗密欧与朱丽叶》· 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20届:《词语》·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21届:空缺

22届:《大河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

23届:《无法松的一生》·稻垣浩

24届:《大战争》·马里奥莫尼切利、《罗维雷将军》·罗伯托罗西里尼

25届:《横渡莱茵河》·安德烈卡耶特

26届:《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阿伦雷乃

27届:《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家庭日记》·瓦莱瑞奥苏里尼

28届:《城市上空的魔掌》·弗朗西斯科罗西

29届:《红色沙漠》·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30届:《北斗七星》·卢奇诺维斯康蒂

31届:《阿尔及尔之战》·吉洛彭特克沃

32届:《白日美人》·路易斯布努埃尔

33届:《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亚历山大克鲁格

34~36届:空缺

37届:《大西洋城》·路易马勒、《女煞葛洛莉》·约翰卡索维茨

38届:《德国姐妹们》·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39届:《事物的状态》·维姆文德斯

40届:《芳名卡门》·让吕克戈达尔

41届:《寂静太阳年》·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42届:《天涯沦落女》·阿涅斯瓦尔达

43届:《绿光》·埃里克侯麦

44届:《孩子们,再见》·路易马勒

45届:《圣洁酒徒的传奇》·埃曼诺奥尔米

46届:《悲情城市》·侯孝贤

47届:《君臣人子小命呜呼》·汤姆斯托帕德

48届:《蒙古精神》·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49届:《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50届:《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人生交叉点》·罗伯特奥特曼

51届:《爱情万岁》·蔡明亮、《暴雨将至》·米尔科曼彻夫斯基

52届:《三轮车夫》·陈英雄

53届:《傲气盖天》·尼尔乔丹

54届:《花火》·北野武

55届:《他们微笑的样子》·吉安尼阿梅利奥

56届:《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57届:《生命的圆圈》·贾法帕纳西

58届:《季风婚宴》·米拉奈尔

59届:《青楼姐妹花》·彼得穆兰

60届:《回归》·安德烈萨金塞夫

61届:《维拉·德雷克》·迈克李

62届:《断背山》·李安

63届:《三峡好人》·贾樟柯

64届:《色·戒》·李安

65届:《摔跤王》·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66届:《黎巴嫩》·塞缪尔毛茨

67届:《在某处》·索菲亚科波拉

68届:《浮士德》·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69届:《圣殇》·金基德

70届:《罗马环城高速》·吉安弗兰科罗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