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的童年

伊萬的童年

俄羅斯1962年由安德列·塔科夫斯基執導的電影
由莫斯科電影制片廠于1962年出品的戰争類劇情影片《伊萬的童年》是由安德列·塔科夫斯基執導,由尼古拉·布爾雅耶夫、瓦倫丁·祖布科夫、尼古萊·格陵柯等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伊萬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害,伊萬懷着對納粹的仇恨,投身革命為國效力的故事。 [1]
    主标題:伊萬 副标題1:演員 尼古拉·布爾雅耶夫 副标題2: 副标題3: 12歲的伊萬,家人被德國軍隊殺害,小小年紀的伊萬也不得不走上戰場,成為一名在戰火和死亡中穿梭的偵察兵。紅軍中校欲安排他到後方上學,小伊萬聽了很是惱火,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在伊萬的強烈要求下,再次讓他做偵察活動,而這一次,伊萬再也沒有回來。 主标題: 科林上尉 副标題1:演員 瓦倫丁·祖布科夫 副标題2: 副标題3:科林上尉是走在戰争前方的軍官,他希望軍方能将伊萬帶離戰場,送他到遠方讀書。然而伊萬卻拒絕離開,科林上尉一直關懷着伊萬。并在戰争結束後在納粹的絕密檔案中發現了伊萬的名字。 主标題:伊萬的母親 副标題1:演員 伊爾瑪·勞什 副标題2: 副标題3:伊萬的母親,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害,過早的離開了伊萬,是經常出現在伊萬夢境的中人,是伊萬最思念的人。這也是伊萬選擇加入前線做偵查兵的重要原因。 中文名:伊萬的童年 外文名: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類型:劇情 出品公司:RUSCICO 制片地區:俄羅斯 導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編劇:弗拉基米爾·博戈莫諾夫 制片人: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主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古萊·格陵柯 上映時間: 對白語言:俄語,德語 色彩:黑白 其它譯名:Childhood of Ivan,伊凡的童年時代 出品時間:1962年4月6日 分級:芬蘭:K-16;西德:16 制作日期:1961年6月15日 - 1962年1月18日 混音:單聲道 獲獎:金獅獎 片長:95分鐘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16 mm、35 mm

劇情簡介

一個名叫伊萬(尼古拉·布爾雅耶夫飾)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害。他懷着對納粹的仇恨,他加入了蘇聯紅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深入德軍敵後,執行危險的任務。紅軍上尉(瓦倫丁·祖布科夫飾)認為戰争不是孩子的事情,欲安排他到後方上學,小伊萬聽了很是惱火,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在伊萬的強烈要求下,再次讓他進行秘密的偵察活動,而這一次,伊萬再也沒有回來。戰争勝利後,上尉在敵人的材料中發現了伊萬的檔案。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尼古拉·布爾雅耶夫 飾 

伊萬

瓦倫丁·祖布科夫 飾 

科林上尉

尼古萊·格陵柯 飾 

Gryaznov上校

葉夫根尼·紮裡科夫 飾 

Galtsev中尉

斯特潘·克裡洛夫 飾 

Katasonych中校

德米特裡·米爾尤滕科 飾 

老人

瓦倫蒂娜·馬利亞維納 飾 

瑪莎

伊爾瑪·勞什 飾 

伊凡的母親

薇拉·米圖裡奇 飾 

女孩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飾 

士兵

職員表

制作人

G. Kuznetsov

導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副導演(助理)

Georgi Natanson

編劇

弗拉基米爾·博戈莫諾夫、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攝影

維迪·尤索夫

配樂

維亞切斯拉夫·奧夫欽尼科夫

剪輯

Lyudmila Feiginova

藝術指導

Yevgeni Chernyayev

美術設計

Ye. Chernyayaev

造型設計

Yevgeni Chernyayev

角色介紹

幕後花絮

有傳聞說本片拍攝所采用的都是自然光線,沒有用任何的人工照明,事實上并非如此。例如在布賴恩得知自己将會擁有一匹馬的時候,場景選用的就是人工照明。然而在燭光場景中用的又都的确是自然光。

還有傳聞說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影片中選用的服裝都是真實的古代服裝。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錯誤,其中有些古代服裝的确是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從拍賣會借過來的貨真價實的古董,但大部分服裝還是專門制作的,參考了影片所處時代背景所能看到的圖畫中的服飾。

影片制作場地從愛爾蘭轉移到英格蘭,原因是斯坦利·庫布裡克得到消息說由于他在愛爾蘭拍攝一部英國軍隊的電影,他的名字已經上了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名單。

客串演出:攝影師John Alcott睡在瑞恩·奧尼爾(Ryan O'Neal)的旁邊,有兩個女孩則正在縱酒狂歡。

電影制作周期曆時兩年,300天,開始于1973年五六月份,制作過程中經過兩次重大的停頓最終預算成本追加到了一千一百萬美元,并且于1975年12月完成。

片中大部分鏡頭都很凝重,這樣拍攝是為了創造出一種18世紀古典油畫的風格,特别是洛可可主義英國的肖像及風景畫家根茲伯羅(Gainsborough)的作品。

斯坦利·庫布裡克最初是想拍攝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最著名的小說《名利場》,但他發現根本無法在有限的三個小時電影片長裡把書中豐富詳盡的劇情講述清楚,所以才決定改成他的中篇小說《巴裡·林登的遭遇》,但并沒有像此前宣揚的那樣制作一部電視連續劇。

有一個場景是帕特裡克·馬吉表演分牌,他開始出汗,由于手掌上的汗水使他無法順利地發牌。斯坦利·庫布裡克找了一位專業的發牌師,但發現發牌師的雙手很光滑而馬吉則有一雙多毛的手。為了不出現穿幫,馬吉不得不把毛刮幹淨,這樣在不同鏡頭切換的時候看起來還像是同一個人。

影片中表演魔術一段中坐在林登夫人左肩後面的年輕女孩,正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親生女兒薇薇安·庫布裡克。

斯坦利·庫布裡克經常在拍攝期間播放古典音樂,目的是為了讓演員們獲得更佳的情緒狀态。據說這種做法是他從拍攝《美國往事》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的大導塞爾喬·萊翁那裡學過來的。

拍攝巴裡和布林登之間的最後一場決鬥用去了42天的時間。

出演林登夫人的馬裡莎·貝倫森後來介紹說,在拍攝燭光場景的戲時演員們不允許自由走動,原因是專門定制的鏡頭中總是有太多的影子。這也就證實了約翰·奧爾科特的說法,在這些段落裡攝影機的運動也是最小化的。

斯坦利·庫布裡克在1970年代初期的時候打電話詢問導演肯·拉塞爾有什麼地方适合他當時的電影作為拍攝場地的,拉塞爾推薦了一些,庫布裡克就在這部電影中用到了這些地方。多年之後,拉塞爾提及此事還說道:"我真的很高興"。

電影中有一小部分德語和法語對白,在發行的DVD裡如果你選擇的是英語字幕,這些對白也都配上英語字幕,但在标準的電影膠片上這些是沒有任何字幕的。

獲獎記錄

時間

類型

獲獎對象

第27屆(1962年)威尼斯電影節

金獅獎

伊萬的童年》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獲獎)

第5屆(1962年)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最佳導演獎

《伊萬的童年》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獲獎)

制作發行

主創公司

制作公司

1.莫斯科電影制片廠(蘇聯)

2.Mosfilm

發行公司

1.Empresa Hispanoamericana de Video(阿根廷)

2.Sovexportfilm(澳大利亞)

3.RUSCICO(俄羅斯)

4.Shore International(美國)

5.Fox Lorber家庭錄像(美國)

6.Seagull Films(美國)

7.Contemporary Films(英國)

8.General Video(意大利)

9.标準收藏(美國)

10.Another World Entertainment(丹麥)

11.Sovxportfilm(阿根廷)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時間

前蘇聯

1962年4月6日

意大利

1962年10月

瑞典

1963年1月7日

芬蘭

1963年1月18日

東德

1963年4月26日

美國

1963年6月27日

西德

1963年10月24日

中國香港

2004年10月15日

影片評價

《伊萬的童年》是塔可夫斯基的處女作,拍攝于1962年,同年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影片講述了12歲的孤兒伊萬,由于父母在戰争中被德國納粹殺害,懷着對納粹的仇恨,加入了蘇聯紅軍,當了一名小偵察員。紅軍中校認為戰争不是孩子的事情,欲安排他都後方上學,小伊萬聽了很是惱火,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在伊萬的強烈要求下,再次讓他進行秘密的偵察活動,而這一次,伊萬再也沒有回來。戰争勝利後,中校在敵人的材料中發現了伊萬的檔案,伊萬被絞死。(鳳凰網評)

定格第268期,這個瞬間來自《伊萬的童年》,蘇聯的戰地護士瑪莎跨過壕溝,被中尉戈克森緊緊抱住,兩人接吻。這時攝像機一直下沉,深度到壕溝中。在密集而安靜的白桦林中,兩人無聲地吻了很久,這是戰争中難得的美好時光。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叫伊萬的小男孩,他的家人被納粹德國軍隊殺害,他年僅12歲,為了給親人複仇,執意要參軍。當德國最終投降,蘇軍占領柏林後,戈克森中尉才在納粹的檔案中發現,伊萬早已被俘虜、殺害。(網易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