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語前置

宾语前置

写作手法
宾语前置,是语文上的一种写作手法,一般在初二开始学习。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中文名:宾语前置 外文名: 定义: 英文名:Object pre - 用处:语文

基本内容

条件

宾语是代词的否定句中,古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现代汉语的“时不我待”仍然保留着这种用法。

但也有反例,如: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欧阳修苦学》)

非否定句,宾语是“读书”,正序:“是惟务读书”

举例

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疑问句中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北朝民歌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王嘉《拾遗记》

动词宾语前置

有标志的宾语前置

标志词

例句

备注

之为

《孟子·告子上》:“惟弈秋之为听。”

《书·益稷》:“惟慢游是好。”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欧阳修苦学》) 

“唯......是......”的格式比较常见,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现在“唯利是图”仍然保留着这个用法。

《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左传·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

唐 刘禹锡 《陋室铭》:“何陋之有?”

现在“何罪之有”仍然保留着这个用法。

《列子·汤问》:“造父曰:‘唯命所从。’”

《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猃狁于襄。”

《诗·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伊予来塈。”

《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无标记的宾语前置

宾语是代词的否定句中

古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现代汉语的“时不我待”仍然保留着这种用法。

也有不放在前面的,如“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魏风·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未之有也《张衡传》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疑问句中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韩愈《祭十二郎文》

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 《柳毅传》

无情郎安在 李朝威《柳毅传》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北朝民歌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王嘉《拾遗记》

介宾提前

简介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举例

《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特殊结构

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

唯命是听(成语)

唯利是图(成语)

唯马首是瞻《冯婉贞》

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唯你是问。

在英语中

一般来说,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的,但也存在宾语前置的情况。宾语前置时,用来表示强调。例如下面两个句型:

exp1:It is ......that ......

前置宾语:It is you that I love.

正常语序:I love you.

exp2:What ......

前置宾语:What a beautiful woman she looks like!

正常语序:She looks like a beatuiful woman .

不仅是文言文和英语,现代汉语也有一些宾语前置现象。

比如:饭吃完了。

啤酒喝完了。

玛丽汉字写得很好。

惨象,我已目不忍视了;流言,我亦耳不忍闻。

当然有人认为这是现代汉语的语义被动形式,当然也可被认为是宾语前置。这是一个有待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