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井點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

建筑专业术语
轻型井点降水,是一种基坑降水施工工法,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1]
  • 中文名:轻型井点降水
  • 降水设备:井点管、连接管
  • 水井分类:无压井和承压井
  • 减少:基坑开挖边坡坡率
  • 施工特点:易于操作、便于管理

施工特点

1、机具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便于管理

2、可减少基坑开挖边坡坡率,降低基坑开挖土方量。

3、开挖好的基坑施工环境好,各项工序施工方便,大大提高了基坑施工工序。

4、开挖好的基坑内无水,相应的提高了基底的承载力。

5、在软土路基,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段应用,有明显的施工效果。

降水原理

如下图示:

水井分类

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水井分为无压井和承压井。

当水井布置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时(即地下水为自由面),称为无压井;当水井布置在承压含水层中时(含水层中的水充满在两层不透水层中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面具有一定水压),称为承压井。

根据水井埋设的状态,水井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当水井底部达到不透水层时称为完整井;否则称为非完整井。

因此水井大致分为四大类,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降水设备

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滤料。

施工工艺

井点布置

对于铁路桥涵的基础在地下水丰富地段,一般采用单排环型布置,利用单排井点降水,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

首先进行基坑处原地面标高的测量,根据地面标高及基底设计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计算开挖坡率及开挖尺寸,依据开挖尺寸,在距离基坑边缘约1.0m处,布置井点吸水管位置。

高程布置

井点吸水管的滤水管必须埋设在透水层内,埋设深度可按下式计算:H1≥h2+h1+il1(m)

h2:井点管埋置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1: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

i:水力坡度,环型井点降水一般取1/10

l1:井点管距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按照上式计算出来的H1值,一般情况不超过6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不超过0.3m,如果大于6m,则要降低井点系统顶面标高。

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 挖井点沟槽 冲孔 下设吸水井点管 灌填粗砂滤料 铺设集水管 连接集水管与井点管 安装抽水设备 试抽 正式抽水 基础施工 撤离井管

利用7.5KW高压水泵,通过软管与一根特制的Φ40钢管相连,钢管端部设有喷水孔,由两名操作工人手持钢管在集水管位置上下抽动,直至成孔,成孔深度一般比滤管深度0.5m,冲孔时注意冲水管垂直插入水中,并做左右上下摆动,成孔后立即拔出Φ40冲水管,插入井点管,,以免坍塌,集水管放入完成后,向孔内灌入少量粗砂,保证流水畅通。

每根井点管埋设完成后应检查其渗水性能,检查方法为,在正常情况下,井点口应有地下水向外冒出;否则从井点管口向管内灌清水,看管内水下渗情况,如果下渗越快,说明该管质量优良。

然后铺设Φ100集水钢管,集水管与井点水管之间的连接采用L=1.2m,Φ40的橡胶软管连接,两头用铁丝拧紧,外涂抹黄泥,以防漏气,最后连接真空水泵进行试抽。

试抽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接头的质量,井点的出水状况,真空泵的运转情况,如发现漏水、漏气现象,应及时进行加固或采用黄泥封堵处理,因为漏气会影响整套系统的正常工作,影响整体的降水效果。

井点降水在使用时,要求不间断的连续抽水,真空泵旁侧必须配有备用发电机,一但停电,立即要进行恢复,否则可能造成基坑大面积坍塌,井点降水的正常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原则应立即检查纠正,在降水过程中,要派专人观测水的流量,对井点系统的维护观察。

质量标准:

1、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3、埋入地下的井点管及井点联系总管,均应除锈并刷防锈漆一道,各焊接口处焊渣应凿掉,并刷防锈漆一道。

4、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55.3~66.7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注意事项:

1、 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2、 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会导致井点管的滤网阻塞。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

3、 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浑后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4、 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要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5、 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

6、 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7、 在打井点之前应勘测现场,采用洛阳铲凿孔,若发现场内有旧基础、隐性墓地等应及早上报。

8、 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增大水泵压力,但不要超过1.5MPa。

9、 主干管流水坡度流向水泵方向。

10、 如在冬季施工,应做好主干管保温,防止受冻。

11、 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12、 井点位置应距坑边2~2.5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坑边土坡的稳定性。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离基坑越远越好,以防止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13、 如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安保措施

1) 井点管透水节段必须包裹严实不透砂,埋设深度应达到方案要求标高,并插于透水层。透水节段必须回填中粗砂,保证透水效果。

2) 井点管与橡胶管、橡胶管与集水管、集水管和真空泵的连接保证密封不漏气。

3) 抽水用电必须严格实行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釆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4) 降水期间,应设专人巡视降水情况和机具设备的维护,当发生机械故障,如电机烧坏、开挖无意破坏或出现清水混浊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处理,确保正常抽水。

5) 对各水管连接处保证一天检查一次,防止漏气,影响抽水效果。

6) 开始抽水时,如观测降水在计算时间内还未达到规定降水深度时,应立即检查原因,对降水进行重新修正和计算,直到达到规定降水深度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

7) 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8) 如基坑周围有高楼或重要建筑物时,在抽水期间内,应在基坑周围建筑物设临时沉降观测点每日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一次(观测应有观测记录),当发现有沉降异常时,应及时釆取措施处理,处理时可在井点管和建筑物之间设回灌井,釆用回灌法,保证建筑物地基以下水位平衡。  

内容简介

死亡帽的别称有毒鹅膏、死帽蕈、鬼笔鹅膏。为一种剧毒的担子类真菌,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

千万不要将可食用的蘑菇种类同死亡帽(Amanita phalloides)混淆,后者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 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基本资料

蕈伞:绿或灰色,凸圆形,边缘平滑,表面为内生纤维质。

蕈褶:白色离生。

蕈柄:和蕈伞相同或为白色,有显著的蕈托,宽3-5厘米。

生长环境:与多种硬木树形成菌根,如山毛榉栎木和榛木等,多见于肥沃的土壤上。

分布:广泛分布于欧洲,也见于整个北美。

毒鹅膏的菌盖很大,一般直径是5-15厘米,呈圆形或半球状,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扁平 。 菌盖颜色以灰色、微黄、橄榄绿为主,雨后颜色往往更淡。菌盖当湿润时呈黏性,表皮容易脱落 。毒鹅膏的菌杆上的体环像小裙,一般位于菌盖下1-1.5厘米的位置。白色薄层自由下垂。菌托色白,像气囊肿胀。 由于这样的菌托是它的重要特征,应该避免瓦砾掩盖,以便检查。

科学命名

毒鹅膏第一次被描述,是在1727年,法国的植物学家赛巴斯汀·凡利恩特所做的。当时他给予一个简洁的名称和描述:“Fungus phalloides, annulatus, sordide virescens, et patulus”,这个描述当时被认为是真菌类,现今仍然也被承认是如此   。纵使其学名phalloides意思为“阴茎状的”,但并不清楚到底这个命名是因为外型像字面上的阴茎,还是分类上和荪同样为鬼笔属。

1821年,伊莱斯·马格尼斯·弗莱斯描述它并命名为Agaricus phalloides,但是本命名范围却是所有的白色鹅膏菌属真菌。 。最后在1833年,约翰·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林克决定命名为Amanita phalloides,30年后克里斯汀·亨德里克·培生命名为Amanita viridis,但晚了一步 。纵使路易斯·萨克里顿比林克还早使用Amanita phalloides,此命名争论以萨克里顿的被驳回作为结束,因为他的研究没有坚定使用二名法 然而,一些分类学家对于这个结果有不同意见 。

分类学

毒鹅膏为鹅膏菌属鹅膏菌节的模式物种,这个节包含所有早就鉴定出来的剧毒性鹅膏菌属物种。在这些物种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毁灭天使”的鳞柄白鹅膏、死亡天使和白毒伞。“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这个名称有时也会被应用到毒鹅膏上,但是“死帽蕈”(death cap)早就成为英文中最常用的俗名。其他常用的俗名包含了“恶臭鹅膏菌”(stinking amanita)和“致命鹅膏菌”(deadly amanita)。

一种罕见的全白色子实体的菌种,刚开始被马克斯·毕泽尔视为毒鹅膏的一种,并命名为A. phalloides f. alba,尽管其情形并不清楚。这种菌种长被发现在普通有颜色的毒鹅膏中生长。2004年,它已被描述为一个不同的变种,并且被认定为白毒伞的变种A. verna var. tarda。真正的白毒伞植物部分在春季会因为和氢氧化钾作用而变黄,但毒鹅膏并不会这样。

外形特征

毒鹅膏的菌盖很大,一般直径是5-15厘米,呈圆形或半球状,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扁平。菌盖颜色以灰色、微黄、橄榄绿为主,雨后颜色往往更淡。菌盖当湿润时呈黏性,表皮容易脱落。毒鹅膏的菌杆上的体环像小裙,一般位于菌盖下1到1.5厘米的位置。白色薄层自由下垂。菌托色白,像气囊肿胀。由于这样的菌托是它的重要特征,应该避免瓦砾掩盖,以便检查。

生物学特征

毒鹅膏 

毒鹅膏,是鹅膏菌属的一员。毒鹅膏广泛分布在欧洲,并且以菌根型式共生于落叶性乔木。在某些案例中,毒鹅膏会因种植如橡树、栗树和松树的非本土树种,而意外散播到新的环境中。大型的植物部分(子实体)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菌伞一般呈现绿色,并且有白色的菌柄和菌褶。

这种毒菇会被误认为数种可食用种类(尤其像草菇)而被人类食用,因而导致意外中毒的比例上升   。毒鹅膏是已知的毒菇中最毒的一种菇类。这种菇类在人类因毒菇中毒而死亡的比例中,超过了半数,并且有可能是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六世的死因。毒鹅膏成为众多研究的主题,而且其生物学上的活性物质也被分离出来。主要的毒性物质为α-鹅膏蕈碱,通常主要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致命伤害。没有任何已知的决定性解毒剂被发现。

毒性特征

正如名字所说,死帽蕈剧毒无比,是世界上几种最毒的蕈类。根据估计,进食大约30毫克或者半个菌盖足以致命。2006年,一个三口的波兰家庭中毒后,一名逝世,两名幸存者则需要肝脏移植。

2011年末,澳洲堪培拉有四位亚洲人因误食而导致死亡或者肝移植。有权威人士建议要避免接触毒鹅膏。 另外,毒鹅膏的毒性不能通过煮、冷冻或风干方法来减低。在过去十多年,科学家已经对它的毒性作出深入研究。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