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

捉襟见肘

汉语成语
捉襟见肘,汉语成语,读音为zhuō jīn jiàn zhǒu,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出自《庄子·让王》。[1]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常作为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名称:捉襟见肘 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出处:《庄子·让王》 近义词: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百孔千疮、左支右绌 反义词:绰有余裕、绰绰有余、完美无缺 用法:贬义,谓语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例子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成语应用

基本用法

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在现代汉语中,捉襟见肘可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也可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典型例句

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见肘的情形。”(邹韬奋《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明·程允升《幼学琼林·贫富》)

成语典故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隐居不仕,过着艰辛的生活。他住在魏国,面容憔悴,手脚都长满了茧子,衣服破烂不堪,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

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分不清表里。由于吃的很差,脸上浮肿,带着病容,手掌脚底都长满了老茧。

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

就这样,曾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使他为臣子,诸侯不能和他结交朋友。所以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