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華僑

青田华侨

丽水市青田县在意大利的华侨
在著名侨乡青田,曾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一大批青田华侨深受革命思想熏陶,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无数革命先辈一起战斗,驱走黑暗迎来光明。[1]
  • 中文名:青田华侨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汉族
  • 籍贯:
  • 毕业院校:
  • 职业:
  • 主要成就:
  • 总人口:约33万
  • 分布:121个国家和地区

起源与发展

清初已有县人侨居国外,民国24年《中国年鉴》(英文版)记载,前在十七、十八世纪年间,就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数开海禁,出国经商谋生者日益增多。

道光晚期,县人到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大城市贩卖青田石雕。据《华侨经济年鉴》记载:"清光绪年间,到意大利定居最早为湖北省天门人及浙江省青田人,前者贩卖纸花,后者贩卖青田石雕。""我国人移殖至中欧者在满清末期即已开始,初期到德国的是浙江青田人及山东省江湖艺人,多沿陆路经西伯利亚、莫斯科到达柏林。"

光绪年间(1975~1908),方山奎岩庄出国者共76人,少数赴欧,多数去日本。赴日者起初贩卖石雕,后转做苦工,大多当挑煤脚夫。光绪十四年(1888),山口村石雕艺人林茂祥,携销石雕于美国旧金山一带。其墓志铭载:"林先生茂祥,……及壮,负有远志,携销其作品于海儿……清光绪戊子年,远适美洲,遇我国星使傅公云龙于旧金山……。不数年,长次令嗣,先后遍历五洲,所谋皆遂。"同年,魁市村詹阿有赴法经商。

光绪十六年,港头村周留贤,辗转到南美一带谋生。光绪十八年,山口村商民季兆钧等7人,到南洋群岛及印度一带贩卖石雕。光绪二十三年,小令南木宕村留甘木,到英国、荷兰经商。光绪二十四年,方山裘山村季富典赴俄国销售石雕。光绪二十六年,山口村石雕艺人朱某,受雇于英国商人,后在伦敦开设中国工艺品商店。光绪末年,县人陈元丰在浙江普陀贩卖石雕,得知西欧人非常喜爱,便携带石雕经海道到法国,获利甚多。

亲友闻讯,纷纷前往。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之前,青田石雕声誉日盛。民国4年(1915),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青团石雕参展,获银牌奖,由此名声大振,引起美国人的浓厚兴趣。方山龙现村吴干奎,裘山村裘振珊,山口村周芝山、黄松轩,油雅番村金美斋等人,先后在美国开设石雕商店,营业颇盛。民国6年,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两地共有青田华侨100多人,贩卖花瓶、小型雕刻品等青田石雕,后因交通困难,货源不继改做皮制品(小皮包)生意。7年,吴岸黄山村王志南,由法国转至荷兰,与广东人简谭合股开设水手馆,代荷兰轮船公司招募国海员,国内外乡亲往投者甚多。

民国6年,北京国。民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大批劳工赴欧洲参加战地服务。是年冬,县政府开展招募工作,凡报名者均被录取,共招募2000多人,每人发大洋5元,新棉衣1套。战后大多定居欧洲,其中在法国1000多人。1918年12月27日,法国总统给他们颁发国民证、享受公民权利。山口杉树园头村陈绍初,还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一枚。

早期陆续赴欧行销青田石雕的"图书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欧参战的华工,奠定了青田华侨在欧洲的基矗继而,旅欧华侨提携国内亲友到欧洲创业,20年代至30年代成为县人出国的旺盛时期。仅在西欧的青田侨胞,约1万人,其中旅居法国3000多人,荷兰、奥地利、意大利各1000多人,比利时300多人,西班牙300多人,葡萄牙200多人。民国8~17年,共有427人到日本,其中9~11年赴日158人。少数以贩卖石雕为业,多数靠做苦工谋生。光绪二十七年至民国26年,共有120人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其中巴西最多。

1982年对方山、油竹、阜山等15个重点侨乡(缺山口镇)1816名归国华侨进行调查,其中清末(1888~1911)出国61人,民初(1912~1918)出国13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抗日战争前的18年间,出国1568人,占总数的86。3%。1937~1949年,出国仅57人。

路线与流向

欧洲陆路

早期,县人多从上海乘船北上到旅顺或营口,经陆路至东北边唾满洲出境,沿西伯利亚铁路到莫斯科,再转赴欧洲各国。经此路线不用护照,当时俄两国办理铁路联运,有则广告载明:由东方乘西伯利亚铁路火车赴英国,一路甚趣味。由此北路赴英国颇便宜,由东方至莫斯科,毋须呈验护照,如在旅顺无验耽搁外,二十五日内可到伦敦矣!清末,山口一带掀?quot;番邦热"。光绪三十三年(1907),季美楷卖田6担凑银出国,携带两书笼石雕,与两位同乡自上海至旅顺,火车入俄境,历21天到莫斯科。兜售石雕时,俄国人摇摇手说:"这东西早买过。"只好再乘火车到德国柏林,石雕卖完后,再从国内邮寄两次石货。

水路

民国时期,县人大多从水路出国到欧洲,其方式有"藏舱"与办护照两种。"藏舱",出国者不必办理护照和出境手续,只需交200银圆(当时谷子三圆一)。由上海十六铺一些客栈里的秘密机构与远洋货轮的水手长联系,伺机扮成"水"上船,躲藏在机房水手寝室或蔬菜间、煤仓等处。到港后,趁夜深入静时,由首长领上岸,到青团同胞客栈。另一种是办理护照出国。当时县人在上海设有公昌、公达利、同昌等钱庄,专门代办出国护照。

出国者交付300银圆,就可包。若食宿费及出国费用不足,可由钱庄贷款。钱庄还为华侨办理邮购业务。出国获得护照后,从上海乘轮船经香港、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绕道好望角,抵达洲。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则过运河人地中海,至意大利那不勒斯或法国马赛上,分赴欧洲各国。

航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出国仍以欧洲为主。50年代中期至60代中期,国际直达航线逐步开通,出国人员大多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飞机出国。

旅居欧洲的青田华侨,走南闯北,常辗转数国乃至十几国,有的流向美洲。

亚洲

在亚洲,县人以旅居日本为主。以上海为出发地,有的直接坐船东渡日本;有经山东烟台,坐船到朝鲜仁川上岸,至釜山,再乘船去日本。其方式亦有"藏舱"办理护照两种。旅日者以经商、做工为多,部分转赴欧洲各国。据调查,到吗9年止,旅日青田华侨共785人,其中转赴欧洲等地214人,占27.3%。

美洲县人到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一般从上海出发,乘船到日本,再转乘远洋船横渡太平洋到旧金山或洛杉矾登岸。到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早期大多从欧洲前往,有的当海员,随船从欧洲去那里定居;有的从水路过大西洋,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或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上岸。80年代,旅居美洲的青田华侨,有的流向欧洲。

发展历史

据旅荷兰华侨陈彬《旅欧洲青田侨胞经过情况》记载:30年代,荷兰有青田侨胞1000多人(其中女性1人),大多做小生意,贩卖中国纺织品、瓷器、茶叶、小件青田石雕、工艺品及糖果等货物,少数人开店经营。在阿姆斯特丹有青田侨胞500多人,设有进出口公司、国货公司、批发商店、洗衣馆、面馆、理发店、豆腐厂、客栈、水手馆等;在海牙,有青田侨胞200多人,设有大酒楼、面馆、赌馆、瓜菜水果店、洗衣馆、面厂、杂货店、客栈、批发商店等。在鹿特丹,有青田侨胞100多人,设有公司、客栈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工业社会与旅游观光的需要,中国餐馆在世界各国崛起,许多青田侨胞转而经营餐馆业。947年开始以炒饭、炒面供应学生和街市小商人作经济午餐,仅一年多时间,由夫妻2人扩充到雇用20多名工人,使其"华光饭店"名闻全国。在荷兰的青田侨胞纷纷向餐馆业发展,到60年代,开设酒楼饭馆200多家。在西班牙,青田华侨2000多人,经营餐馆业350多家,从事餐馆工作的占华侨总数95%以上。阜山陈迪光经营7家餐馆,并开设进出口有限贸易公司。

1980年与1986年两次调查6604位华侨,餐馆服务业2621人,占39.7%,皮革业317人,占4.8%,行商小贩仅26人,占0.39%,从事科教文专业59人,占0.89%,在校读书875人,占13.3%。

1984年,阜山乡有华侨607人,其中:餐馆老板47人,工人173人,共220人,占总数的36%;皮革厂、场老板16人,工人21人;百货店老板18人,店员37人;贸易公司6人;货行3人;国外机构职员52人;读书109人;家务18人;退休29人;待业7人;幼儿71人。

随着华侨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华侨后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有9位旅居联邦德国侨胞后代6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3人。有23位旅美侨胞后代37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5人,硕士1人。此外,有数十名县人留学获博士、硕士学位后侨居美国,进入科教文等知识界,有的担任高级研究员,有的任大学教授。少数县人在国外脐身政界,刘大慰在加拿大任国会议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