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那兒

我不在那儿

2007年托德·海恩斯执导执导的电影
《我不在那儿》是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凯特布兰切特等主演,托德海恩斯执导,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发行的一部音乐传记片。影片中分别有六位演员扮演鲍勃迪伦,演绎鲍勃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故事和音乐经历。该片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评委会大奖,凯特布兰切特凭借该片反串表演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该电影已于2007年9月3日意大利上映。[1]
    主标题:杰克·罗林斯 副标题1: 演员 克里斯蒂安·贝尔 副标题2: 副标题3:电影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饰演迪伦——迪伦主张音乐时期,以及歌手皈依宗教阶段探索福音音乐,塑造了一位重新找到自己、传递福音的民谣偶像的形象。 主标题:裘德·奎恩Jude 副标题1: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副标题2: 副标题3:裘德·奎恩改变美国民谣,民谣转型到电子摇滚,在1965年民谣音乐节上演奏摇滚风格的乐曲,遭到民谣乐迷的强烈反对,塑造了一位摇滚巨星。 主标题:Robbie Clark 副标题1: 演员 希斯·莱杰 副标题2: 副标题3:演员,在参演某影片时,他邂逅了法国女画家,两人一见钟情,并喜结连理。但婚后的生活无法锁住他自由的心。此后,他频繁出入名流聚会,特立独行与媒体对抗。 主标题:Arthur 副标题1: 演员 本·威士肖 副标题2: 副标题3:十九世纪的法国现代诗人,迪伦十分痴迷他,并在其作品中体现。该角色塑造了痴迷于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的一个风流倜傥的创作歌手迪伦。 主标题:Billy the Kid 副标题1: 演员 理查·基尔 副标题2: 副标题3:美国历史上的传奇罪犯之一,他有一种“西方嬉皮士”的味道,象征了迪伦从公众眼中消失的那段时期。 主标题:伍迪(Woody Guthrie) 副标题1: 演员马库斯·卡尔·弗兰克林 副标题2: 副标题3:十一岁的鲍勃·迪伦,因为失去父母而整日酗酒,醒来时发现陷入了赌局,成为中国老板手下的歌手,后四处流浪。 中文名:我不在那儿 外文名:Im not there 其他译名:自由驰骋、我不在、我不在那里 类型:音乐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BIM Distribuzione 导演:托德·海恩斯 编剧: 制片人: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凯特·布兰切特 片长:135 票房: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 电影分级:美国R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剧情简介

在这部关于鲍勃迪伦生平的传记电影中,将分别由六位演员扮演鲍勃迪伦,分别演绎鲍勃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故事和音乐经历。该片讲述了鲍勃迪伦早期作为民谣歌手艰苦奋斗的生活,和1960年代初成形的美国民歌界的英雄和知识分子,具有争议的摇滚转型、摩托车意外事故还有后来从公众视线里销声匿迹的隐退,近年来工作重心不放在录制唱片而是举行巡回演唱会上,如名为“永不停止的巡演”(The Never Ending Tour)等等。

在一本由英国作家霍华德苏尼斯撰写的鲍勃迪伦非官方自传中,大部分是关于迪伦的童年时代和家庭生活。书中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提供了更多信息,特别是与他的妻子苏拉(夏洛特甘斯布饰)。除此之外,霍华德苏尼斯还爆料了这位老牌摇滚歌手的一件秘密绯闻,他与自己的一位伴唱歌手从1986年开始有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婚姻。每一段故事都表现了迪伦活泼善变的性格特征中的一个方面,影片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拍摄每个故事,分别用不同的主题与之相匹配:Woody (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饰)一个11岁的黑皮肤男孩,总是在奔跑中;Robbie(本威士肖饰)一个风流倜傥的创作歌手,总是在路上;Jude (凯特布兰切特饰)年轻的雌雄同体的摇滚巨星;John/Jack (克里斯汀贝尔饰)一位重新找到自己、传递福音的民谣偶像;Billy (理查基尔饰)大名鼎鼎的不法之徒,一个活着的奇迹但正在渐渐老去。

主创团队

演员

饰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Jack Rollins / pastor John

凯特布兰切特 

Jude Quinn

希斯莱杰 

Robbie Clark

本威士肖 

Arthur Rimbaud-兰波

理查基尔 

Billy the Kid

马库斯卡尔弗兰克林 

Woody Guthrie

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 

Narrator (voice)

拉里戴 

Government Agent

朱丽安摩尔 

Alice Fabian

里奇海文思 

Old Man ArVIn

Don Francks 

Hobo Joe

Roc LaFortune 

Hobo Moe

皮特弗雷德曼 

Morris Bernstein / Barker

演员表

导演

托德海恩斯

副导演(助理)

Fabrice Barrilliet、Anabelle Berkani

编剧

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奥伦穆弗门Oren Moverman

摄影

爱德华拉奇曼Edward Lachman

剪辑

Jay Rabinowitz

选角导演

Laura Rosenthal

艺术指导

Judy Becker

美术设计

Pierre Perrault

服装设计

约翰A杜恩 John A. Dunn

视觉特效

Louis Morin

布景师

Ann Smart - (decorator)、Louise Tremblay

职员表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音乐曲目

I'm Not There

Can't Leave Her Behind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Ring Them Bells

Goin' to Acapulco

Just Like a Woman

Tombstone Blues

Mama, You've Been on My Mind/A Fraction of Last Thoughts on Woody Guthr

Ballad of a Thin Man

I Wanna Be Your Lover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

You Ain't Goin' Nowhere

Pressing On

Can You Please Crawl out Your Window?

Fouth Time Around

Just Like Tom Thumb's Blues

Dark Eyes

Wicked Messenger

Highway 61 Revisited

Cold Irons Bound

One More Cup of Coffe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l

Maggie's Farm

Billy, Pt. 1

When the Ship Comes In

Simple Twist of Fate

Moonshiner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

I Dreamed I Saw St. Augustine

Señor (Tales of Yankee Power)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As I Went out One Morning

I'm Not There

获奖记录

奖项

类型

获奖结果

第28届(2008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提名

第64届(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

评审团特别奖

托德海因斯

获奖

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获奖

电影未来奖-最佳电影

托德海因斯

获奖

金狮奖

托德海因斯

提名

第65届(2008年)美国金球奖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获奖

第61届(2008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提名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   Killer Films 美国

2.   John Wells Productions 美国

3.   John Goldwyn Productions

4.   最后阶段娱乐公司 美国

5.   Film & Entertainment VIP Medienfonds 4 GmbH & Co. KG (I)

6.   Grey Water Park Productions 美国

7.   Rising Star 美国

8.   Wells Productions

9.   Dreamachine

发行公司

1.   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 美国

2.   BIM Distribuzione 意大利

3.   A-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4.   Pachamama Cine

5.   Palace Pictures 捷克

6.   Paramount Pictures

7.   Tobis Film GmbH & Co. KG 德国

8.   A-Film Home Entertainment 荷兰

9.   Barbar Film 土耳其

10.   CatchPlay

11.   Discovery Film & Video Distribution

12.   Europa Filmes 巴西

13.   Granite Rock Films

14.   Prorom Media-Trade 德国

15.   Scanbox Finland 芬兰

16.   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

17.   Front Row Filmed Entertainment

18.   Acme Film

19.   Kitokio kino klubas

20.   Dreamachine

幕后花絮

鲍勃迪伦1941年5月24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不管对一个健康的66岁男人进行人生回顾是否合适,鲍勃迪伦现在已经成为热衷于传记题材导演的目标。几年前,马丁斯科塞斯就曾经用4个小时的真实史料制作的记录片《家园迷途》(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2005)编写了鲍勃•迪伦的一生。

在影片最后播放的结束曲是音速青年乐队(Sonic Youth)翻唱的迪伦经典老歌“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出自鲍勃迪伦地下唱片系列之一。

《我不在那儿》还未正式上映之前,就有一小段电影胶片在网络上泄漏出去,正是凯特布兰切特饰演鲍勃迪伦在路上遇见诗人爱伦金斯堡的几分钟画面。

2007年7月26日,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办方公布了参加竞赛单元的22部各国影片名单,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执导的关于诗人歌手、民谣摇滚大师鲍勃迪伦生平和音乐的影片《我不在那里》名列其中。

这部电影原来的片名是“我不在那儿,一部关于迪伦诸多猜想的电影”。

《我不在那儿》的电影原声请来了超过30位歌手和音乐人来制作鲍勃迪伦新版本的音乐。电影原声唱片预计在今年十一月21日发行,并不是所有的原声最终都能用在影片当中,正因为如此制片方希望还能从中再增加两张原声带的唱片。

同性恋者托德海因斯以往的电影作品中还有几部直接涉及同性恋题材,其中包括获四项奥斯卡提名的《远离天堂》(Far from Heaven,2002年)、获柏林电影节同性恋题材单元泰迪熊奖的《毒药》(Poison,1991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天鹅绒金矿》(Velvet Goldmine,1998年)等。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意大利

2007年9月3日

加拿大

2007年9月12日

英国

2007年9月27日

巴西

2007年9月29日

希腊

2007年9月

美国

2007年10月4日

墨西哥

2007年10月11日

奥地利

2007年10月24日

克罗地亚

2007年10月27日

巴西

2007年10月30日

挪威

2007年11月19日

丹麦

2007年11月23日

中国台湾

2007年11月25日

加拿大

2007年11月28日

法国

2007年12月5日

芬兰

2007年12月14日

比利时

2007年12月19日

英国

2007年12月21日

澳大利亚

2007年12月26日

以色列

2008年1月3日

冰岛

2008年1月4日

挪威

2008年1月18日

瑞典

2008年1月29日

奥地利

2008年2月1日

希腊

2008年2月7日

葡萄牙

2008年2月7日

瑞典

2008年2月8日

德国

2008年2月18日

德国

2008年2月28日

荷兰

2008年3月13日

巴西

2008年3月21日

英国

2008年4月1日

土耳其

2008年4月5日

墨西哥

2008年4月11日

阿根廷

2008年4月17日

日本

2008年4月26日

希腊

2008年4月30日

新西兰

2008年5月8日

土耳其

2008年5月16日

韩国

2008年5月29日

爱沙尼亚

2008年5月30日

罗马尼亚

2008年6月2日

巴西

2008年6月17日

阿根廷

2008年6月19日

俄罗斯

2008年6月25日

匈牙利

2008年6月26日

捷克

2008年7月5日

斯洛文尼亚

2008年7月10日

科威特

2008年8月14日

俄罗斯

2008年8月28日

捷克

2008年11月17日

印度尼西亚

2008年12月5日

幕后制作

电影的名称来源于鲍勃·迪伦的一首并不算出名的情歌,出自《地下室磁带》,这是一张极具试验性的私自出版专辑,发行于1960年代末期。大意是他打算离开他爱的姑娘独自上路。根据托德·海因斯的介绍,这首歌曲也出现在电影中,由音速青年乐团演唱。海因斯在评价迪伦的原专辑时表示,他有一张不太完美的唱片,感觉非常原始自然,但它依旧又是华美的。这是一首伤感、像谜一样神秘的歌曲,在他演唱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歌词的氛围之中。甚至在他的有些歌词中是不太连贯的,这更增加了整件作品悲剧性的神秘色彩。

影片评价

六人相片的切换镜头在片首片末均有出现,就像在玩魔方,给你显露每一个侧面;也像在弹吉他,给你奏响每一根琴弦。正是这样的表述可以近乎做到面面俱到,也正是这样的风格,才可以如此传神,没有照本宣科,只有随心所欲,托德·海因斯拧动了魔方,呈现出的是鲍勃·迪伦万花筒般的人生。(狼灰评)

作为一部传记影片,这部电影最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托德.海因斯用六个不同的演员来所造六个不同的迪伦。这种手法香港导演杜琪峰在《神探》里也用过,但他强调的似乎是人格分裂,杜琪峰要借刘青云的神探之眼,找到藏在人们心中的一只只“鬼”,托德.海因斯在此却试图用这种方法画出一位伟大的民谣诗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柏拉不图1001858评)

凯特一直都有模有样地学着迪伦,那相似度令人惊叹。可是当她坐在车里,摘下墨镜,无法再用身体模拟,只有这张脸时,她毕竟只是凯特。那是在影片的结尾,迪伦说着音乐的意义,它是信仰,它是保姆,它令人不再迷茫。最后,她顽皮地看着镜头,意味深长的眼神,那是一个女人,在饰演了一个男性之后的嘲弄,好像在说,瞧,这就是迪伦,其实这也是我。完美的一个收尾。与角色灵肉合一,但不妨也给它加个小小的调皮的韵脚。在现实与灵界自由穿梭,那就是演员这个工作的令人着迷之处。这个迪伦是迪伦的,也是凯特的。 (wlhui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