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异常

心电图异常

疾病特征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病症时,就会有异常心电图出现。[1][2]
    中文名:心电图异常 外文名:Electrocardiogram anomaly 别名:

t波低平

1. 所谓T波低平就是直立T波低于0.2 mV,或低于同导联R波之 1/10。T波低平代表心室激动过程的程序显着异常,或是心肌功能的改变。T波低平还可能是由于肥厚的左心室心肌发生相对缺血所致。当然T波的振幅与方向除了在心脏病时常有改变外,也常常受内分泌、代谢以及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例如在精神受到刺激后,T波可以暂时由直立变为平坦,甚至倒置。T波低平不排除心脏有病理征象,但T波低平也受内分泌、代谢、植物神经活动和精神刺激的影响。如有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

2. 大致正常心电图是指有部分测量值不在标准限值内,但¡相差甚微。即某些测量值左右临界,但仍可视为正常;如果下次检查心电图时,本次的结果有对照意义。

3. 大致正常心电图通过英文提示为:①、T波非特异性变异(Nonspecific T wave abnormality)②、出现左心室肥大的最小电压值(Minimal voltage criteria for LVH(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可能是正常范围的变异(may normal variant);大致正常心电图通过英文提示为:左心室略有肥大合并异常复极(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ith repolarization abnormality)。

4. 陈旧性下壁及后壁心肌梗塞后的生活原则是避免从事重体力活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生活过于不规律,并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在整个恢复期都需要经常接受医师的督促与指导;T波的振幅与方向除了在心脏病时常有改变外,也常常受内分泌、代谢以及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如在精神受刺激时,T波可以暂时由直立变得平坦,甚至倒置。在一般情况下,T波在R波较高的导联中不应低于该导联R波的 1/10;正常的T波形态多为钝圆,前枝长,后枝短;T aVR 倒置;TⅠ、Ⅲ 、V 4~6 直立;直立的T波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但T V1 ≤ 0.4 mV,T V2~4 ≤ 1.5 mV。凡与此有异者为T波改变;

5. 低电压就是6个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的Q、R、S波其绝对值均低于0.5 mV 。如果其中5个导联电压绝对值均低于0.5 mV,而另外一个导联为0.5 mV – 0.9 mV,则称为低电压倾向。低电压的出现提示有心肌病症或全身肥胖等症.。

诊断

如果病人心电图出现ST段或者T波的变化,应该特别留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动态(一过性)变化,如果持续存在多数不是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所致;如果ST段(T波)变化与胸痛相关,那么极有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

心房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着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