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弯曲

鼻中隔弯曲

疾病症状
鼻中隔弯曲,也叫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要处理。常见的病因包括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1]。事实上鼻中隔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如无功能障碍的鼻中隔偏曲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如发生功能障碍,对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中文名:鼻中隔弯曲 外文名: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别名: 就诊科室:外科 季节分布:四季 传染病:否 临床表现: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受累症状,嗅觉障碍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病因

1.鼻外伤

多发生在儿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鼻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儿童期鼻部症状多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鼻中隔偏曲。成人鼻外伤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如鼻中隔软骨段均发生偏斜并偏向一侧则形成歪鼻。鼻外伤常并发鼻中隔软骨脱位,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鼻中隔偏曲。

2.发育异常

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日久发生硬腭高拱,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鼻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3.遗传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4.压迫因素

鼻腔、鼻窦内肿瘤、巨大鼻息肉也可推压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

1.鼻塞

为最常见症状具有交替性或持续性,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了下鼻甲代偿性肥大,也可出现双侧鼻塞。如患急性鼻炎则鼻塞更重。

2.鼻出血

为常有症状。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黏膜薄,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

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主要因分布于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刺激所引起。鼻塞重,头痛加重。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则头痛减轻或消失。

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

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5.嗅觉障碍

鼻中隔高位偏曲,阻塞嗅裂,使空气中嗅素不能到达嗅区,可产生呼吸性嗅觉减退。如嗅区长期闭塞,同时并发鼻窦感染,嗅神经末梢长期受炎性刺激,亦可发生退行性病变。

手术条件

1、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

2、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引起慢性鼻窦炎者。

3、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或分泌性中耳炎者。

4、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5、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6、花粉症、常年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

术前检查

1、鼻腔内窥镜检查可明确鼻中隔偏曲情况。

2、X线照片可观察到鼻中隔与鼻腔的关系、鼻窦病变情况。

3、鼻腔鼻窦CT扫描。

诊断:鼻腔检查见鼻中隔有嵴突或棘突,或是“C”、“S”等不同偏曲。

手术过程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2.切口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3~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骨等处的偏曲部分。

6、鼻中隔软骨弯曲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2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修补步骤

    直接缝合法:穿孔直径一般不超过5mm,切除穿孔边缘瘢痕组织,使形成新鲜创面,自创缘向周围分离粘-软骨(骨)膜,面积是穿孔的两倍以上,后拉拢缝合。2.粘膜片移位缝合:适于穿孔约10mm者。①首先形成新的创面,先在一侧穿孔的前方弧形切开粘-软骨膜,游离缝合在同侧穿孔的后缘;然后在对侧反向粘-软骨膜游离缝合。或于一侧穿孔后上方与穿孔边缘平行做鱼钩形切开,向前移位缝合,封闭穿孔。②于穿孔边缘选择一适宜位置取一圆形粘膜片,直径大于穿孔3~5mm,并留蒂于穿孔边缘,后翻转缝合于形成的穿孔新创面上。

3.穿孔较大者可采用鼻甲带蒂粘膜修补:先用小尖刀切除穿孔边缘约1mm,形成漏斗形创面,在相对的一侧中鼻甲或下鼻甲上作一比穿孔稍大的环形粘膜切口,剥离粘膜一周,中央作蒂。将圆形粘膜经穿孔在对侧辅成粘膜瓣,碘仿纱条填压,使中隔略移位。1周后取出,使形成粘连,粘连不足者,进一步刮新创面并压迫;2~3周后,若粘连完全,血供良好,即断蒂复位中隔。

4.移植片加固修补法:亦适用于较大穿孔:取适宜大小筋膜或自体软骨片一块备用,于右侧穿孔之前作弧形切口,通过穿孔作双侧粘-软骨(骨膜)下较广泛分离。在左侧近鼻顶和近鼻底的减张切口并缝合穿孔部。将移植物平坦塞入左侧粘-软骨膜与中隔软骨之间,封闭穿孔。在右侧鼻底做粘膜瓣,移于右侧穿孔前缘作加固缝合。

5.碘仿纱条双侧鼻腔对称顺序填压,结束手术。

并发症

1、鼻中隔穿孔:多发生因为剥离粘膜时,鼻中隔嵴及棘处粘膜菲薄,张力较高,粘膜破裂所致。有鼻腔炎症存在时,即使单侧撕裂也可能导致穿孔。若双侧黏膜撕裂,可将取出的软骨置于两侧裂口之间,可能起到防止穿孔的作用。

2、鼻中隔血肿:系鼻中隔黏膜囊内积血。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若发现鼻中隔两侧有半圆形隆起,质地柔软,患者鼻塞,虽滴用麻黄素生理盐水也不改善,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可以诊断。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须予切开引流。

3、鼻中隔脓肿:多由于鼻中隔血肿继发细菌感染所致,须予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

4、塌鼻:由于鼻中隔是外鼻的重要支撑,在去除或移动鼻中隔骨及软骨时,就会出现塌鼻的风险。鼻中隔脓肿造成软骨液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

5、颅内并发症:少见。筛骨垂直板与脑板相连,老年人及骨质疏松者,可能出现脑板破裂,造成脑脊液漏。鼻中隔脓肿可能向上波及到颅内,引起颅内感染。

治疗措施

①健康的鼻粘膜。术前应仔细检查鼻腔,改善鼻粘膜状况,有炎症者应积极治疗而不要急于手术,嗜烟酒者应忌烟酒一个月以上,穿孔缘的溃疡、糜烂,更应积极治疗。

②合理的切口选择。选择切口的原则是便于操作,以保证修补所用瓣膜能完好对位和张弛有度的缝合。如选用唇龈沟切口,尚应注意口腔及牙体有否感染性疾病。

③覆盖穿孔的组织瓣膜有良好的营养供给,因而要求组织瓣膜有足够的宽度。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