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第一中学

高州市第一中学

广东高州市公立中学
高州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34年8月,原名为高州德明中学,解放后改名为高州一中。
    中文名:高州市第一中学 外文名: 简称: 创办人: 办学性质: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严以律已、勤以成能、笃行志远、实干图强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英文名:Gaozhou No.1 Middle School 别名:高州一中 创建时间:1934年 类型:中学 现任校长:杜锡孟 学生人数:7000人 教师人数:472 所属地区:中国 学校属性:公立学校 学校地址:广东省高州市教育路50号 官方网站:http://www.gzyz.net.cn/ 联系电话:0668-6689606 办学宗旨:人本、和谐、超越 旧称:高州德明中学 创始人:陈济棠、胡汉民

学校概括

高州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34年2月,原名德明中学,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与素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等人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谱名为德明)而创办的香港德明中学分校。抗日战争爆发时,香港德明中学内迁与高州分校合并,并逐步发展壮大。解放后几经易名,1993年经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高州市第一中学”和“高州德明中学”两名并用。学校践行“多元的人才观,健全的人格观,幸福的人生观”的育人宗旨,全面提升初高中教学质量:高考上重点人数连年突破400人大关;初中教学质量评价连年稳居全市第一名。

学校历史

德明中学(原高州第一中学的旧称)是一家位于香港上环的亲国民党学校,创建于1934年,后因抗日战事,举校搬迁到广东高州县,这家学校的营运资金有着陈济棠及胡汉民的支持,所以在当年很有名气。据台湾企业家林百里忆述:“这个学校只有一幢大楼,而且从楼下走到楼顶,可以从幼稚园念到大学。”在当年,有不少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以香港侨生的身份于台湾多家大学继续升学,而没有能力负担前往台湾船票的,就只能够在香港的珠海书院继续升学。由于香港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有不少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人都是这家学校的毕业生,例如香港培正中学的前任校长陈耀煜先生。他在德明中学完成学业后,前往台南的国立成功大学继续升学。

另外,由于学校特殊的政治背景,在陈济棠逝世当年,学校曾为陈济棠在香港举行极为盛大的悼念活动。这次悼念活动,并出版成书,集结了陈济棠的生平,以及追悼会的种种。1980年代,由于当时香港政府大量投放资源于教育,使当时的香港私立学校办理困难。有不少私立学校转型,接受政府的监管与资助。由于学校不希望改变办学理念,所以在1986年决定把所有学校全部停办。而国内德明中学(即后来的高州市第一中学)经人民政府支持,得以大力发展。

校容校貌

学校位于市区中心,占地203亩,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52316平方米,背靠风光旖旎的潘州公园和古色古香的冼太公园,面朝挂榜岭,东邻引鉴河,环境幽雅,布局有致。内分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读书广场和教师村五大部分,区区相互连成一体。校园内古树参天,花草鲜美,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其中建于民国时期的远瞩亭和适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校内拥有30多亩雅致幽静的校中公园——远瞩园。

校园文化

校训校风

秉承“严勤笃实”的良好校训,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教育做到管导结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标本兼治。在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团委会和学生会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把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与校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师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各界赞誉。

学校于1997年被茂名市政府授予“最佳安全文明小区”称号;1998年被茂名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文明学校”和“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历年为高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茂名市事故为零学校。2007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创建单位”。

校徽

由“高州一中”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G”及中文“一中”组成,底色为黄色,象征阳光与希望;“G”为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一中”为绿色,象征青春与活力;“一中”组成“风帆”,象征高州一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又象征高州一中乘风破浪,再造辉煌;“一”字突破“G”的外圈,象征一中师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一中"外形又象金字塔,象征高州一中师生勇攀高峰。

校歌

宽广美丽的校园,一方成才的沃土。远瞩园托起明天的太阳,笔架山招引我们不懈攀登。爱我祖国,爱我一中。严勤笃实,劳记心中,尊师守纪、勤奋进取。今日我们刻苦学本领,明天我们成才报国家。成才报国家!

高州市第一中学的精神

留下自立,胜过留下一切。

传统

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校庆日

每年的11月13日为高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庆日。

外界评价

省市领导十分重视高州一中,省教厅前厅长许任之、江海燕、郑德涛多次莅临学校视察,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视察学校时,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发展前景给予极高的评价。2003年的广东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场会,该校作为参观现场,与会领导、同行也盛赞该校的校园建设和办学业绩,并建议该校申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该校申请报告获得批复。高州一中全体师生员工正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地朝着“校园环境一流、教学设备一流、师资水平一流、校风校纪一流、办学质量一流”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迈进。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美丽校园、广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茂名市书香校园。

1999年5月获广东省百所“美丽校园”

2000年1月获广度省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

2002年7月获广东省学校系统团组织纪念建团80周年系列活动先进集体

2002年9月获广东省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厅授予卫生先进单位

2004年4月获全国红旗团委先进创建单位

2005年2月获2004年全国中小学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3月获2004年度先进女职工委员会

2005年8月获弘扬茂名特色文化单位

2006年2月获200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

2006年2月获2005年稳维及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4月荣获广东省“书香校园”称号

2009年12月获广东省“创争”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10月1月荣获“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师资力量

468名专任教师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4人,一级教师248人,2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3位教师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外出学习培训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有94篇,其中有两篇获广东省吴汉良教育科学管理基金三等奖,有四个CAI课件制作获200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黄华奖的优秀奖,申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有14项,省级课题有13项,其中26项已通过结题验收,一项获省创新成果三等奖。

设施设备

学校设施设备完善。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后,更是投入巨资,按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拆建或新建了校舍,教学用房和功能场室大大增加。完善了1千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数字监控系统,所有教室均配套了多媒体电教平台,并为教师配置了手提电脑,校内外教学资源均可共享,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实现备课办公的高效化。学生食住条件也大大改善,在全市率先为每个宿舍建成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开通电话和直饮水,校内初步实现了一卡通管理。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有各种功能室25个,全都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配备设施,既有传统的理、化、生等实验室,又有先进的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电化教学平台等。

著名校友

陈树柏:将门虎子(1929-)广东茂名(现高州分界镇)人,1948年01月成都中央军校第二十二期,后任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圣克拉拉大学教授。1929年10月10日,陈树柏出生于广东茂名(现高州)。陈树柏的父亲陈济棠,曾以第八路军总指挥、第一集团总司令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身份,执掌粤省军政大权长达八年之久。其母莫漱英(因粤语“漱”与“秀”读音相近,街坊误传为“秀英”而叫开了)是广东茂名(高州)县人,婚后一直从夫随军生活。生树柏那年,陈济棠军务在身,莫秀英认为在那里生孩子不方便,便从梧州军营返回茂名分界娘家待产。不久,就顺利生下了陈树柏。

附属实验中学

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是经茂名市教育局、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利用高州一中的名校优势(省一级学校、美丽校园、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而创办的一所初级中学。她创立于2002年7月,是高州市唯一一所最早利用名校效应而创办的示范性实验中学。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876人,教职工3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两年来,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务实求真,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名校办实验中学的新路子,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真正成了社会关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教师开心、领导称心的学校。中考成绩进一步印证了该校的办学路子走对了。新的校风,具有时代特色。

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紧跟时代的步伐,敢为人先,走创新办学之路,使学校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全新校风、教风和学风。

首先,该校确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拓展创新,人人成才”的全新理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形成了“尊师守纪、团结友爱、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优良校风,师生呈现出高尚的道德修养。

其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充分信任学生,点燃学生智慧之火花,教者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中去,热爱学生,充分发挥教者独特的个性,展示教育魅力,沟通学生情感,以德修德,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形成一种不仅是爱校爱生的责任,更是追求一种教育教学艺术享受的教风,确立全新的人才观。因材施教,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主动、民主、探究、互动”的新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紧张、民主、融洽,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大有长进。

再次,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优良传统氛围感染下,形成良好的学风,学生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壮志,在幽雅的环境里,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形成一种勤奋好学、积极拼搏、勇于创新的学风,在优良传统的教化,先进榜样的熏陶,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模式学习,呈现出“互学互助,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

四新理念

新的园丁,名师云聚一堂

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由原高州一中部分骨干教师和面向全市公开挑选教育教学双优且任教初三多年的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呈现“三高一低”特色:即学历高、水平高、荣誉高、年龄低,平均年龄33岁。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8人,获南粤优秀教师奖的有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省骨干教师共10人,被评为高州市、茂名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有25人。

高州一中原校长黄仕绵,是实验中学的创办人,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茂名市优秀中学校长,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曾在市、省、国家级的报刊发表及推广。特别是他撰写的《讲究领导艺术,提高办学质量》论文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北京召开的基础教育会议上宣读交流,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张世玉是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国家级报刊刊登并获奖,教学成绩显著,他所辅导的学生,曾有三人成为茂名市中考状元。

数学教师梁权是中学一级教师,全国优秀教练员,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长期任教初三数学,成绩显著,特别是2003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12人参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全市只有7人获得一等奖)。他所撰写的论文获广东省创新成果一等奖,是一个专家型的教师。

教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雄厚的师资实力,为该校创一流的示范性实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管理,展示新世纪风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对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俗话说:管人先管心,只有心心相通,才能力量无穷,才能最大地调动师生积极性。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非常重视校领导、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沟通,重视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终于得到了“三个三”的新鲜经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领导班子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班子的管理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三个显著效果——领导管理实绩显著、教师教学实绩显著、学生学习成绩显著。

其次,实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管理。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该校过去根据教师工作量的多少,实行了量化的管理,即把教师的奖金和工作量结合起来。这种方法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但不能体现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该校又在此基础上实行质化管理,即把教师的奖金同教学质量挂钩。每一学期非毕业班的中段试和期末试,学校都统一出题,统一组织考试,年级交换改卷,统一登分,整个过程都由教导处操作,考出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的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可操作性强,透明度高,教师十分赞成,教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出现了争上课、上好课的现象。

再次,实行年级领导分工包干责任制。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的每一个年级都安排一位行政领导专抓,并实行包干责任制,即级领导要负责把一个年级的学生从初一管到初三毕业,效果好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把级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避免了管理不到底或半路撒手的情况。

新的质量,达到高标准要求

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立校,师资兴校,科研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策略,狠抓“立校之本”,面向高州市从各镇及市区挑选思想、学习双优学生,保证生源的整体素质。该校师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所有学科达标,其中初一英语科平均分112.3分,全级有128人满分;初二级数学平均分113,优秀率85%。

2004年全国初中“五羊杯”竞赛,该校陈冠鹏获得全国一等奖(茂名市唯一);在2004年全国数学竞赛中,该校学生张倚豪荣获全国一等奖(高州市仅4名);组队参加高州市作文竞赛,四人全部获奖,赖权东等同学的作文发表于各级各类的报刊,首次组队参加2003年高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此外该校还被评为茂名市治安事故为零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高州市卫生评比第一名。该校先进的办学经验先后在《茂名日报》、《茂名晚报》、《广东科技报》、《广东电视周报》等报刊登。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评价该校的办学成绩,先后有省内外兄弟市的20多间学校组队到该校参观学习。团省委又在该校召开“扶贫助学”现场会,把该校经验向全省推介。

2005年五月,茂名市教育督导评估组对该校进行评估后,给予“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管理最严、质量最佳、声誉最好”的高度评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