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所著诗作
《我是一条小河》是现代诗人冯至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调幽婉、韵味浓烈。此诗被选入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等多本教科书中。[1]
  • 作品名称:我是一条小河
  • 作者:冯至
  • 创作年代:1925年
  • 作品出处:昨日之歌
  • 作品体裁:
  • 文学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创作背景

激情高扬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后,整个思想文化界也相对进入了一个沉闷的时期。这种沉闷在青年身上又泛溢成他们想的徘徊与情感的低迷,反映到文学创作中便是伤感与无奈的情绪在作品中的蔓延。《我是一条小河》作于1925年,正是那个时代思想文化氛围的写照。那一代的青年经历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个性主义的启蒙狂潮使他们首先获得了对自我生命与价值的重新认识,进而带来他们整个生命意识的觉醒,并为他们扬起改造社会的理想的风帆。但是这种思想的狂飙运动,很快就随着新文化阵营的分化而落潮。这无疑给当时的热血青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作品赏析

冯至的诗深情委婉,有独特的风格。他曾经赢得鲁迅的赞誉,说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此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情意的获得与失落。但内心的激情不采用直接倾泻的方式,化为客观形象,于娓娓的叙述中寄托绵缈缱绻的情怀,呈现婉曲的风格。

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文笔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两者胶合,感情那么真挚,偏又出于无心,愈是无心,愈见真挚。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翠的叶影裁成裙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编织花冠。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心爱的人儿,这里显现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爱者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由乐境入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折磨的艺术概括,诗人在这里体验到内心的不能自主,透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现实黑暗,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虽然诗中主人公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主人公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衷愁中见执著。

诗作就是这样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主人公是“无心”绕过的,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主人公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主人公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主人公的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这首诗巧妙地选择小河为意象,将男女青年两心相印相随的情感作了有形深邃的表现;同时用舒缓柔曼的调子渲染了哀感缠绵的情意,委婉曲折之中自见深情绵缈。  

名家点评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蓝棣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在艺术风格上,《我是一条小河》同冯至的其他诗作一样,语言不事雕琢,感情也显得比较平缓,比那个代的同类诗要写得更含蓄一些。这些诗往往不是直抒胸臆,但意思并不晦涩,读来意味深长。全诗是清浅的,却有意味,反映了普遍的感情经验,意象也新颖别致。”  

当代诗人、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顾问江枫《雨天停在老橡树下》:“《我是一条小河》是冯至的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神味悠然,极富感情色彩。”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林杰《爱情新诗鉴赏辞典》:“此诗中那种偶然的不期而遇的恋情,那种必然的无可奈何的分离,那种幻美的热烈体验和这种体验的消逝,写得何等缠绵委婉,何等回肠荡气!无怪鲁迅先生曾将年轻的冯至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在对新诗颇多挑剔的鲁迅先生,也算是一种极高的称道了。”  

后世影响

《我是一条小河》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和多所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中。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他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西南联大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很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