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炮台遗址

大沽口炮台遗址

历史遗址
大沽口炮台遗址是一座历史遗址,位于天津市,原置于海河南北两岸,素称“津门之屏”。大沽口于明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设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为主体的完整防御体系。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的军事要地。南有虎门,北有大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后来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海门古塞”之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国务院公布大沽口炮台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 中文名:大沽口炮台遗址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
  • 所处时代:明朝
  • 占地面积:3900
  •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开放时间:09:00-16:30
  • 类别:历史遗址
  • 票价:25元
  • 建造时期:1858年
  • 著名景点:博物馆、炮台等
  •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明代开始设防。

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在南北两岸各建炮台一座。

道光二十一年(1841)又增建炮台三座:南岸两座,北岸一座。加之原有炮台,共计五座,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咸丰八年(1858)开始,僧格林沁在修复五座炮台的同时,于北岸另建石头缝炮台一座。炮台建筑初以石砌就,后用三合土夯筑。配置千、万斤级铜、铁大炮多门及附属设施。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于1858、1859和1860年三次攻打大沽口炮台。其中,第一次攻陷炮台,兵临天津;第二次大败而归;第三次占领炮台,进兵北京。

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60至90年代),大沽口炮台进行了彻底改造,换装了比较先进的大炮,并架设了电报线,设置了水雷营,海防体系初步形成。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再次攻陷大沽口炮台,并由此登陆,攻占天津、北京。翌年,清政府与十一国订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按照条约规定大沽口炮台被拆毁。

如今,现存遗址包括南岸“威”“镇”“海”字炮台及北岸部分营盘。大沽口炮台遗址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也是国内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近代海防遗址之一。其中“威”字炮台遗址在199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主要景点

大沽口炮台遗址景区的大门位于西侧,在此购票进入后,左前方即可看到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的造型很独特,是一个放射状的金属建筑,寓意为爆炸的炸弹,整个建筑的外表是铁锈色。

进入博物馆即可开始参观文物及资料的展示,博物馆分为序厅、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等几个部分,还有3D影院和临时展厅。

通过古铁炮、古钟、炮轮、石碑等文物展示了19世纪旧中国屈辱的历史,使人了解当年国人抗击外敌的奋勇和无奈,可以一一参观了解。

参观完博物馆后从出口向东步行几十米,即可看到一座高高的炮台,在城墙之上一座大炮和几个小炮对准海面,沧桑壮观,可以登上炮台与之合影。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09:00(开始检票/售票)-16:00(停止售票时间)-16:30(闭馆/清场时间)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

25元/人 (执行门票价格是由天津市物价局《关于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的批复》(津价费[2010]205号)核定)。

一、票价减免范围:

1. 大学生凭学生证享受优惠价格10元/人(不含硕、博研究生)。

2. 60周岁(含60周岁)至70周岁(不含70周岁)的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人优待证享受优惠价格10元/人。

3. 团队人数超过(含)15人,可享受优惠价格22元/人。n

4.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在职、退休、残疾消防救援人员、消防救援院校学员以及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n

5. 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的老人持各地方政府颁发的《老年人优待证》;离休干部持《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免费参观。n

6. 未成年人(需持有效证件)免费参观,需要监护人陪同入馆(监护人不享受免费)。n

7. 残疾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费参观。n

8. 持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9. 团队参观请提前预约登记。

二、讲解价格:

15人以下(含15人)讲解100元/场n

15人以上(不含15人)讲解150元/场

每场讲解人数不超过40人

三、“5.18”国际博物馆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n

四、大沽口炮台遗址服务中心提供如下服务项目:咨询、多语种语音导览、寄存(非贵重物品)、提供轮椅、婴儿车及常备急救药品等。

交通路线

一、乘坐旅游专线1路直达终点站(乘坐公交110路;617路;936路;627路;822路均可换乘旅游专线1路)——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旅游专线1路所经站点:

高铁滨海站至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方向:高铁滨海站→滨海新区政府南门→轻轨市民广场(大连东道)→建港里→和美苑→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至高铁滨海站方向: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港口医院→轻轨市民广场(大连东道)→滨海新区政府南门→高铁滨海站

首末班发车时间 :

高铁滨海站首班车发车时间为8:00,末班车发车时间为15:30 , 其余发车时间9:00、12:00、14:00。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站首班车发车时间为9:00,末班车发车时间为16:35,其余发车时间10:00 、13:00、15:00。

二、天津站方向——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1.乘坐城际动车到高铁滨海站下车,南出口出站,步行157米至高铁滨海站公交站点,转乘旅游专线1路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下车。

2.乘坐津滨轻轨9号线到市民广场站下车,步行370米通过过街天桥至轻轨市民广场(大连东道)站,转乘旅游专线1路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下车。

自驾线路指南:

津沽路、天津大道、秦滨高速全线贯通,海河大桥、海门大桥、海河开启桥连接海河南北两岸,可连通至火车站、客运站、客运码头及天津机场。

天津大道-津沽一线塘沽方向-秦滨高速-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津滨高速塘沽出口-四号路-秦滨高速-海河大桥-大沽口炮台炮台遗址博物馆

参观指南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属遗址类博物馆,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主要由展厅、临时展厅、遗址展区、3D影院等组成。博物馆主展厅面积约1700平方米,由序厅、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部分组成,主要展出“海上国门”主题展览;临时展厅定期举办党员教育、家教家风、未成年教育、艺术展览等;遗址展区主要展示“威”字炮台遗址;3D影厅主要播放影片《沽口悲歌》,它以3D手段客观而生动地再现了大沽口炮台鼎盛时期的完整防御体系以及第四次大沽口保卫战的壮烈场面,是博物馆展陈内容的延续和升华。

一、3D影片《沽口悲歌》免费播放时间

周六日 上午10:00、11:00

下午14:00、15:00n

法定节假日 上午10:00、10:30、11:00n

下午14:00、14:30、15:00

工作日期间 预约观看,每场人数不超过48人,团队预约不再享受门票优惠。(需提前7个工作日预约)

二、导游全景图

地理

1901年清政府签《辛丑条约》,炮台被拆毁,仅余遗址,唯有南岸“威”字号炮台,上砖下石建筑,内部三合土夯实,还保存完好,为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抗御外侮铁证。n

1997年7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原“威”字炮台遗址建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这里是进行爱国图强教育的课堂。

由来

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沽海口的战略他位日渐凸显,这里是从海上进京的唯一门户,一旦失守,首都就将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外人眼前。嘉靖年间,为御倭寇,大沽口海防战备日紧,构筑堡垒,驻军设防。

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白灰灌浆,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建造得坚固如山。

1841年,经过数年经营,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一套完整的军事御体系已见雏形。

1858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镇守大沽口,整修炮台,再建炮台5座,具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另一处炮台建在北岸石壁之上,名字叫“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每座炮台高10米至17米,底座周长182米至224米,上砖下石,均用三合土、糯米汁浇灌夯筑而成,大小炮台共置大炮64尊,炮口对准波澜壮阔的海面。

随时间的变迁,炮台在工艺上已大有改进,木材、青砖之外,再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夯实,炮弹打上去,至多只是个浅洞,而且,炮台增高到三至五丈。

简介

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的说法。在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炮台初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鸦片战争前后更加大规模扩建,咸丰八年(1858年)为加强海防,确保京城安全,清朝政府在南、北两岸修筑“威”、“镇”、“海”、“门”、“高”座大炮台和20多座小炮台,防务不断加强。近代随着国外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战略要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大部分爱国官兵壮烈殉国,史称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为确保他们在中国横行,强行拆去了大多数炮台,后来只残留有南岸的“威”字和“海”字炮台以及北岸的“方”炮台。

1988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整修后向公众开放。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后,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海门古塞”之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园建设

修建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南北长约一公里,东西宽半公里。主要内容包括:公园入口处设计圆弧炮墙;临海一面修建仿古炮墙,总长一千零五十米。

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拟利用大沽口炮台的知名度,依靠遗址本身的优势条件,建设一座具有鲜明古战场特色的文物旅游城,使之成为天津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该遗址公园总规划用地约93.80公顷,根据天津市塘沽区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于2005年做出的《大沽口炮台保护总体规划》,本着对现存文物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的原则,拟建设包括遗址博物馆、娱乐中心、停车场及防潮坝在内的4个主要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年接待量可达到30万人次。

依照《大沽口炮台保护总体规划》,该遗址公园规划有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其中重点保护区围绕炮台遗址向周边扩展50米分布,西侧以滨海大道为界,面积约25.38公顷,占到遗址公园规划用地的27.06%;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之外的其他规划用地,面积约68.42公顷,占到遗址公园规划用地的72.94%。

大沽口炮台遗址周边建设控制地带依照保护区的规划,以及规划区建设控制强度,共划分出3个等级的控制地带,即:一类控制地带、二类控制地带和三类控制地带。其中一类控制地带土地使用性质限定为文物古迹用地和城市公共绿地,适宜建设项目仅限于符合遗迹文化价值的文化和娱乐设施;二类控制地带土地使用性质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适宜建设低层和多层住宅,以及无污染的公建设施,建筑限高10米;三类控制地带依照2002年塘沽区总体规划确定,其土地使用性质以一类居住用地和金融用地为主,建筑限高24米。

该遗址公园规划用地地处保护区规划的一类控制地带范围内,建设项目均属保护性设施和围绕炮台遗址开发建设的相关旅游附属设施,与保护区规划要求相吻合。

意义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一八五八年,一八五九年,一八六O年,一九OO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焚之一炬,迫使清统治者两次离京出逃。在侵略者枪炮逼下,清政府签定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为此,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59年写下《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严厉谴责侵略者挑起“海盗式”的战争,热情赞许中国抵抗是“有理”的正义行动。

价值

大沽口炮台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塘沽区政府曾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工作大多停留在基础调研、保存遗址的层面上.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滨海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高速运转下的传统历史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城市规划师和经营者的普遍关注.对传统历史文化保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大沽口炮台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教育后人“勿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信条。

大沽口炮台屡次修建,说是为御敌,其实更多时候,是一种门面,抬举着大清王朝的“戚严”,当外国的坚船利炮真的开进了海湾,当那个根本没有尊严的政府不知所措地只想退让自保时,这一座座看似坚固的炮台便成了好看的摆设,中国的百姓感受到了那种切肤之痛的煎熬。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