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

汉代赵晔所撰史学著作
吴越春秋为汉代赵晔所撰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的史学著作。本书过去被列为杂史,其性质可以说介于历史和小说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演义,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的描写很具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唐代俗讲中的《伍子胥变文》,宋元话本中的《吴越春秋连像评话》,明清以后的许多剧目,都是以本书为依据改编的。
  • 作品名称:《吴越春秋》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赵晔
  • 创作年代:汉代
  • 作品出处:吴越春秋
  • 文学体裁:记事文学

内容简介

吴越春秋》·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汉赵晔撰。晔,山阴人,见《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前有旧《序》,称《隋唐经籍志》皆云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书。又云杨方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此二书,今人罕见,独煜书行於世。《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他如《文选注》引季札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闾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煜本咸无其文云云。

考证颇为详悉,然不著名姓。《汉魏丛书》所载,合十卷为六卷,而削去此《序》并《注》,亦不题撰人,弥失其初。此本为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云,前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佑音注。然后知注中称"徐天佑曰"者,即注者之自名,非援引他书之语。惟其后又列绍兴路儒学学录留坚,学正陈昺伯,教授梁相,正议大夫、绍兴路总管提调学校官刘克昌四人,不知序出谁手耳。

煜所述虽稍伤曼衍,而词颇丰蔚。其中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於巳;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有螣蛇青龙之语;文种占阴画六阳画三,有玄武、天空、天关、天梁、天一、神光诸神名。皆非三代卜筮之法,未免多所附会。至於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尤近小说家言。

然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徐天佑以为不类汉文,是以马、班史法求之,非其伦也。天佑注於事迹异同颇有考证,其中如季孙使越、子期私与吴为市之类,虽犹有未及详辨者,而原书失实之处,能纠正者为多。其旁核众说,不徇本书,犹有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之遗意焉。

创作背景

该书钞撮古史,编年记事,以补《国语》、《左传》、《史记》不足之处,如吴兵破楚人郢之役、孙武为吴军之将等记载较详。但其史料价值却不如《越绝书》,一些传闻异说不能存其原貌,甚至以后人想象之词加于春秋末年吴、越之事。如记伍子胥的言论,有“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这种春秋时不可能有的语言;又有越军伐吴,伍子胥显相以阻越兵,后又托梦给范蠡和文种,示以进军之路之类谬说。

因此,有学者认为此书不类汉朝之文,近于小说家言。其内容确有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人物的刻划,故事情节的描写,像后世的演义体,因而对后世的文学有一定影响。唐代俗讲中的《伍子胥变文》,宋元话本中的《吴越春秋连像评话》,明清以后的许多剧目,都是以此书为依据改编的。

尽管如此,后人还是肯定其史料价值。清人朱彝尊在指出《越绝书》的缺点外,也认为:“若胥之忠,蠡之智,种之谋,包胥之论策,孙武之论兵,越女之论剑,陈音之论弩,勾践臣吴之别辞,伐吴之戒语,五大夫(计倪、扶同、向垣、苦城、曳庸)之自效,世亦何可少哉?”(《经义考·拟经》)

作品目录

卷一·吴太伯传

卷二·吴王寿梦传

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

卷四·阖闾内传

卷五·夫差内传

卷六·越王无余外传

卷七·勾践入臣外传

卷八·勾践归国外传

卷九·勾践阴谋外传

卷十·勾践伐吴外传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