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民歌

维吾尔族民歌

民族传统音乐
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1]2008年6月7日,维吾尔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称:维吾尔族民歌
  •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 申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
  • 遗产编号:Ⅱ-116

历史渊源

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民歌是人民的心声的反映。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但其精神实质基本上是“苦中作乐”。

传统音乐的发展:

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回纥乐和阿拉伯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疆、东疆、刀郎色彩区。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民间歌曲有许多近似之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歌情调。

在维吾尔族音乐史上,驰名中外的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了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诗歌、舞蹈乐曲和即兴乐曲等三百四十多首,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其中以“喀什木卡姆”的规模最宏大,形式曲调最为完整。对这木卡姆的发展与规范化,16世纪叶尔羌第二代君主阿布都热西提汗的王后阿曼尼莎汗曾起了不可磨灭的贡。

《十二木卡姆》于新中国成立后经系统整理正式出版。全套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连续演奏时间长达24小时之久,具有有乐、有舞、有词的民族特点。这是一部巨大而完整的,几乎概括了维吾尔族数百年斗争生活及其所有民族艺术形式的音乐史诗。维吾尔族音乐的鲜明特点还表现在民族乐器的多样性。

艺术特色

木卡姆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古典音乐,它包含有器乐、声乐、舞蹈等成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大致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流行在喀什、库车、阿克苏、莎车一带的十二木卡姆;第二种是流行在哈密、伊吾地区的哈密木卡姆;第三种是流行在吐鲁番的木卡姆;第四种是伊犁木卡姆;第五种是刀郎木卡姆。除了吐鲁番的木卡姆为9套外,其余均是12套,共计57套。

流行在各地的木卡姆结构不完全相同,其中结构最完整、最庞大的是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包括170多首歌曲和70多首器乐曲,演奏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每套木卡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穷纳克曼”、“达斯坦”和“麦西莱普”。每部分又由若干不同的段落组成。“穷纳克曼”意为“大曲”,由一首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开始,紧接“太孜”,经过“努斯赫”、“赛勒克”、“朱拉”等段落,一直到兴奋热烈的“赛乃姆”(和歌舞“赛乃姆”不同)和“大赛勒克”达到高潮顶点,最后以轻快的“太喀特”结束。

“达斯坦”是由三至五首节拍与速度不同的叙事歌曲组成的,每首叙事歌曲之间插有间奏曲,维吾尔语叫“玛热古里”。“麦西莱普”是一位古代诗人的名字,他的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所以常常被填在民间曲调中演唱并配上舞蹈。久而久之,这位诗人的名字也就变成木卡姆中这一部分的名称了。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木卡姆艺术团,木卡姆的研究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新民歌

新民歌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烈颂歌,表现了人民对党、对领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

维吾尔族民间歌曲内容广泛,数量众多。民歌的歌词多数不固定,往往选择能套用歌曲曲调的民谣,衬词有短有长,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深化词意,唱词多采用比、兴等手法,寓意深刻。

传统民歌

劳动歌

劳动歌主要有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挖渠歌、纺车谣、砌墙歌等。许多爱情歌中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和热烈追求。

习俗歌

生活习俗歌与各种仪式和民族传统习俗关系密切。在婚丧嫁娶、庆典、祭礼及民间节日中都要吟唱习俗歌。这类民歌有婚礼歌、迎春歌、迎雪歌、丧歌(又称“挽歌”)、封斋歌等。流行在东疆的催眠歌(如《睡吧,孩子》)是典型的短调徒歌。相和歌也可分为两小类。第一类以独唱的自弹自唱为主,演唱抒情、叙事性民歌。第二类相和歌采用固定节奏型,节拍规整,节奏鲜明,气氛热烈,常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对唱、齐唱或领唱、帮唱为主。

历史歌

历史歌是反映维吾尔族人民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歌曲。如北疆流行的《筑城歌》、《往后流》等;有的歌颂农民起义,如《英雄沙迪尔》、《马车夫之歌》、《铁木尔海力派之歌》等;有的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面貌,如鞭笞阿古柏的歌和《迫迁歌》。历史歌主要是关于维吾尔族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歌谣,有的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及农民的英勇反抗和暴动起义,有的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保卫家乡、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北疆伊犁地区的《诺孜古姆》、《筑城歌》、《英雄沙迪尔的歌》。

爱情歌

爱情歌在维吾尔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青年男女间炽热的恋情往往通过富有维吾尔民族心理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比兴手法来加以表达,因此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主要乐器

弹弦乐器:弹拨尔、热瓦甫、独它尔、卡龙。

拉弦乐器:萨它尔、艾捷克、胡西塔尔。

吹奏乐器:笛、巴拉曼、唢呐。

打击乐器:手鼓、那格拉、萨巴依、它石。

维吾尔族乐器很发达,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维吾尔族的乐器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有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等数十种。

吹奏乐器中有笛子、唢呐、喀尔纳依(长喇叭)、巴拉曼等,都是使用范围较广,有悠久历史的乐器。

拉弦乐器有萨塔尔、艾捷克等。萨塔尔大约于10至12世纪在(今多朗热瓦甫)和突厥古老乐器库布兹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是演唱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专用乐器。艾捷克是维吾尔族传统乐队伴奏和合奏中的主要乐器。

弹拨乐器有都塔尔、热瓦甫、弹布尔、卡龙和扬琴等,都是维吾尔族男女老幼喜爱的乐器。都塔尔装有两根弦,在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家庭普遍备用,多用作自弹、自唱。热瓦甫也是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南疆地区更为多见,常常与其它乐器一起为歌舞伴奏,也用作独奏和合奏。喀什的热瓦甫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以兽骨镶嵌出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民族乐器,又是精致的工艺品。弹布尔是民族风格鲜明,声音响亮而优美的乐器,常作独奏和伴奏。卡龙也是维吾尔族古老乐器之一,多在演奏木卡姆时使用,在演奏中起领奏作用。

打击乐器有达甫(手鼓),纳格拉(铁鼓)、萨巴依和恰赫恰克(对石)。达甫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乐器之一,遍布天山南北,是乐队合奏和歌舞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纳格拉用于乐队合奏,音量洪大,传音很远。萨巴依与恰赫恰克,是本身碰击发声的乐器。萨巴依在民间多数为演唱“麦西来甫”伴奏,另外它也是巴克西,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恰赫恰克可以奏出多种节奏,能丰富乐队的表现色彩。

代表作品

闻名中外的维族民歌有《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传承意义

由于维吾尔族在音乐方面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感情和热情,近些年,维吾尔流行音乐发展迅速。维吾尔流行音乐继承了维吾尔传统音乐的一些元素,但也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革,随着电子乐和现代乐器的出现,使得维吾尔流行音乐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比如对于西班牙弗拉门戈风格的尝试。

代表人物

艾斯卡尔,维吾尔族,"灰狼"(90年代初新疆第一只民谣风格的乐队)乐队的主唱。艾斯卡尔在继承和发展维吾尔民族音乐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许多音乐理念。他的歌曲脍炙人口被许多的年轻人接受,先后发行了多版专辑,成为新疆原创音乐中一种风格的代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