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悠久的部队之一,现在的建制于198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编成,原代号为53010部队,现代号为解放军75100部队,隶属广州军区,军部驻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其中的一部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
  •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
  • 外文名:41Army
  • 简称:
  • 主管单位:
  • 登记单位:
  • 属性:
  • 社团地址:
  • 主要成就:
  • 现任军长:李桥铭
  • 现任政委:刘嘉
  • 部队番号:75100部队
  • 部队驻地:广西柳州
  • 所在军区:广州军区

由来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创建的几支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9月,第3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5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6个团,共7000余人(12月,归山东纵队建制)。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称第5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治主任。

1945年9~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第5师2个团及另4个独立团共1万余人,分批进入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庄河、营口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解放区等任务。1946年2月,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后胡奇才),彭嘉庆任政治委员(后莫文骅),胡奇才任副司令员(后韩先楚),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国任参谋长(后宁贤文、李福泽)。第2纵队第1、第2支队及第3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0、第11、第12旅,共2.3万余人。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仍属东北野战军领导。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治委员(后欧阳文),胡奇才任副军长(后温玉成),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后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后李丙令),李福泽任参谋长。所辖第10、第11、第12师及新调入的独立第2师依次改称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师,全军共6.4万余人。

参加战役

1945年9~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第5师2个团及另4个独立团共1万余人,分批进入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庄河、营口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解放区等任务。1946年2月,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后胡奇才),彭嘉庆任政治委员(后莫文骅),胡奇才任副司令员(后韩先楚),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国任参谋长(后宁贤文、李福泽)。第2纵队第1、第2支队及第3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0、第11、第12旅,共2.3万余人。7月各旅改称师。

纵队成立后,参加本溪保卫战和鞍海战役,促使国民党军第60军第184师起义。10~11月进行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精锐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1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师的先例。12月~1947年4月,参加四保临江作战,第4纵队主要担负外线出击任务,同第3纵队一起保卫了南满解放区。

随后参加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归东北野战军建制。3~8月进行新式整军和练兵。9~11月参加辽沈战役,与第11纵队等部扼守塔山、白台山,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由锦西(今葫芦岛市)向锦州增援,苦战六昼夜,打退了有海、空军支援的国民党军9个师的轮番进攻,保证了野战军主力攻锦作战的胜利。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第10师第28团、第12师第36团、纵队炮兵团分别荣获“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威震敌胆炮团”称号。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仍属东北野战军领导。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治委员(后欧阳文),胡奇才任副军长(后温玉成),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后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后李丙令),李福泽任参谋长。

所辖第10、第11、第12师及新调入的独立第2师依次改称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师,全军共6.4万余人。改编后,在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编成内进入山海关,参加平津战役。12月,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先后解放康庄、怀来、张家口等地,切断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西退绥远(今属内蒙古)的道路。

1949年1月,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后,担负北平市的警备及对国民党军第104军第209师的改编任务。3月25日,4个团参加受阅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检阅。4月,第41军由北平南下。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建制,于河南省新乡市收编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第40军1.7万余人。8月第14兵团部准备改建空军领导机构,第41军改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9~10月配属第12兵团,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在衡宝战役中担负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11~12月,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参加广西战役。

1950年2月,第41军改归第15兵团建制,进至广东省惠阳、黄岗、淡水、高要等地执行剿匪作战任务,肃清了匪患,并先后解放南澳岛、南鹏岛。1951年1月,进驻潮汕地区担负海防任务。

光荣战史

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其前身可追溯到我党领导的天福山起义组成的部队。1937年12月24日,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领导胶东人民,在山东文登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从此,胶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1938年9月,第三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6个团,共7000余人。1939年秋,第五支队改称第五旅,为胶东地区主力部队,旅长吴克华,政委高锦纯。

在抗战中,这支部队驰骋胶东,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扩编为山东人民解放军第五、第六师及警备第三、第四旅。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领这支部队共1万余人,分批渡过渤海,挺进东北,11月进至辽宁丹东、庄河、营口等地区,被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导,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

1946年2月,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共2.3万余人,参加三次保卫本溪作战,发起鞍海战役,攻克鞍山、海城。同年10至11月,在新开岭战役中,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一个整师的最佳战果,荣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令嘉奖。之后,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后被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

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四纵顽强抗击敌人数个师发动的海陆空联合进攻,直至锦州解放阵地岿然不动。战后,四纵荣获荣誉称号和战功的集体和个人,均为参战各部队之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部队路过锦州老乡果园时,战士们强忍饥渴,无一人上前摘苹果吃,被授予“秋毫无犯”光荣称号。

毛泽东对这件事深有感慨,曾给予高度评价:“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仍属东北野战军领导。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治委员(后欧阳文),胡奇才任副军长(后温玉成),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后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后李丙令),李福泽任参谋长。所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及新调入的独立第二师依次改称第一二一、第一二二、第一二三、第一五四师,全军共6.4万余人。

荣誉

辉煌战绩

1946年5月,发起鞍海战役,攻克鞍山、海城,歼国民党军第60军第184师大部,并迫使其师长潘朔端率师部及第552团起义。10月,进行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军嫡系、美式机械化装备的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1个整师的最佳战果,获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令嘉奖。

1948年9月,参加辽沈战役,歼敌6000余人,保证了锦州战役的胜利。战后,有20多名指战员荣获“毛泽东奖章”。

1949年9月,第41军参加衡宝战役,担负正面突击任务,歼国民党军5000余人,俘第7军少将副军长凌云上。11月,参加广西战役,先后攻克全州、兴安、桂林、灵川、荔浦、蒙山等县市,歼国民党军8600余人,俘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第7军军长李本一。

1950年2月,第41军奉命由广西容县地区开赴广东省淡水、高要、惠阳、黄岗等地执行剿匪作战任务,并先后解放了南澳岛、南鹏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经历主要战役、战斗440余次,解放县以上城市30余座,涌现出“塔山英雄团”等英雄部队和鲍仁川、程远茂等一批英模人物。

光荣称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曾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有:

塔山守备英雄团:第121师第361团(原东北野战军4纵10师28团)

塔山英雄团:第123师第367团(原东北野战军4纵12师34团)

白台山英雄团:第123师第369团(原东北野战军4纵12师35团)

英勇善战模范团:第121师第364团

穿插英雄连:第121师第361团第4连

爱民模范连:第121师第361团第4连

李向群班:第121师第361团第9连

英雄坦克营:装甲旅坦克3营

英雄坦克连:装甲旅坦克5连

主官

历任军长

吴克华(1949.03-1950.12)

田维扬(1950.12-1952.04)

刘转连(1953.03-1954.09)

王东保(1954.10-1957.10)

江燮元(1957.10-1965.08)

郝盛旺(1966.05-1968.07,代理

王道全(1967.08-1968.11)

张序登(1968.11-1979.04)

张登芳(1979.04-1980.02)

毛余(1980.03-1983.05)

郭庆(1983.05-1986.08)

赵德芳(1986.08-1990.06)

龚谷成(1990.06-1993.12)

欧金谷(1993.12-1998.08)

李作成(1998.08-2002.11)

贾晓炜(2002.11-2010.04)

刘小午(2010.04-2013.06)

李桥铭(2013.06-

历任政委

莫文骅(1948.11-1949.04)

欧阳文(1949.04-1952.05)

李丙令(1952.05-1958.01)

谢明(1958.01-1960.05)

孙正(1960.08-?未到职)

江民风(1961-1965)

白相国(1965.01-1968.11)

阳震(1968.11-1969.11)

董乐民(1969.11-1973.12)

刘占荣(1976.01-1980.02)

张登芳(1980.02-1983.05)

王静波(1983.05-1988.04)

刘远节(1988.04-1994.03)

钟渭贤(1994.03-2001.03)

张汝成(2001.03-2005.07.26)

郑卫平(2005.07-2007.09)

陈平华(2007.09-2014.02)

刘嘉(2014.03-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