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

厦门双十中学

福建省公立高中之一
厦门双十中学创办于1919年。校庆日定为10月10日,取名“双十”,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创办人是爱国华侨马侨儒先生。最早的校址在霞溪路口,校名是厦门双十乙种商业学校,马侨儒先生为首任校长。1923年菲律宾华侨林珠光捐巨资买下箭场地皮,学校迁至鸿山北麓,即现在镇海校区所在地。1925年正式更名为厦门双十中学。
    中文名:厦门双十中学 外文名:xiamen shuangshi middle school of fujian 简称:双十中学 创办人:马侨儒 办学性质:公立高中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厦门市教育局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勤毅信诚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厦门市镇海路33号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现任校长:陈文强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厦门

学校简介

在1956年以前的47年间.厦门双十中学是侨办的私立学校,1956年起改为公办学校,仍用旧名。1965年改称“厦门八中”,1983年又恢复双十中学校名。1996年4月通过省一级学校达标验收。2005年9月,枋湖高中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高一800多名学生到新校就学。高中新校向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开放性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挺进。 

历史沿革

创办时期

1919年年,素有教育兴国之宏愿的马侨儒先生,深感于厦门虽为“商旅辐辏”之地,但“病于无学”,缺少专门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于是萌发创办商业学校培养经贸人才的设想,在余金隆、白嘉祥、蔡鹤友、杨辉煌、林昭荣等商界友人的支持下,积极筹措经费,开始学校创建工作。

旅居菲律宾华侨、马尼拉云梯实业公司总经理林珠光先生回厦门故里结婚,与马侨儒先生“一见如旧,遂成莫逆”,从此与双十结下深远渊源。创办人马侨儒先生在余金隆、白嘉祥、蔡鹤友、杨辉煌、林昭荣等商界人士热心赞助下,筹得开办费千余元,租赁霞溪仔民房作临时校舍,创建“双十乙种商业学校”以“双十”命校名。马侨儒先生自任校长,先设初级两个班、高级一个班,另附设小学,学生120名。

1922年,林珠光与厦门商界人士石鼎宗、卓全成、林怡山、杨天乞、陈福星、陈清吉、高敬廷、余宗模、林逢春、梁绳国等相继被邀为校董。募集资金建筑新校舍,林珠光首先倡捐8000元,马来亚华侨刘育才捐助1 000元,厦门诸校董捐助数千元,于外清保箭场仔花园地(即今镇海校区校址)奠校舍之基。

校舍为一座四方形两层楼房(后命名为“马侨儒纪念楼”)。是年,前清秀才、诗人、《思明日报》主笔贺仙舫受聘任双十国文教员,应马侨儒校长之请,为校歌作词。歌词中“勤毅信诚”四字被马校长选定为学校校训。   

1923年春,学校从霞溪迁至新校址,仍循旧制。共有学生110名。 

补充时期

1925年春,设商中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预科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学生共计80名(预科只设两年,该年度后即不招生)。黄其华先生应聘担任第一任教务主任,全校教职员共计12人。该年夏天,马侨儒校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36岁。校董会为纪念其功绩,将其遗体安葬于校内,立石铭记,并约定把第一座新校舍命名为“侨儒楼”,以资追念。   

1926年春,校董会聘请厦门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王宗仁兼任校长。王宗仁事务繁多,校务实由黄其华先生负责。 

1927年2月,校董会改行董事长制,由林珠光担任第一任董事长,余金隆、石鼎宗、白嘉祥、杨辉煌担任常务董事,常年经费大部分由林珠光董事长捐助。    

1927年春,学校开始招收女生,开厦门私立中等学校实行男女生同校之先河。    

1927年8月,学校遵令改行新学制,改成普通中学。设初中、高中两部,学制各三年,改校名为“双十中学”。    

1929年春,学校正式定名为“厦门私立双十中学”。    

1930年7月,王宗仁校长因受青年会新制度的限制(不得在会外兼职),辞其双十中学校长兼职。8月,校董会聘黄其华任校长。黄其华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提出“德、智、体、群、美五育并进”,提倡师生同生活、同甘苦。   

复员时期

1937年,学校因抗日内迁至平和县。师生一边在简陋的校舍里坚持学习,一边开展各种抗日救国活动,影响很大。学校校风纯正,声誉日高,学生数逐年增加,超过1000人。

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从平和迁回现址。学校聘请一批国内教育界和知识界知名人士到校任教,学校发展欣欣向荣,办学质量闻名遐迩。同时,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学校进步师生和厦门大学师生一道投入反饥饿、反破坏、反内战等斗争,迎接厦门解放。  

发展时期

1949年10月7日,厦门解放,学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6年,学校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学校,校名为“厦门双十中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1959年,学校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被评为“红旗中学”,荣获中共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奖旗,成为省重点中学。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挫折时期

1965年,学校改名为“厦门第八中学”。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学校在建国后所取得的成绩被全盘否定,学校行政机构和党组织曾一度被迫瘫痪,无法正常工作,大部分领导和教师惨遭迫害,整个教师队伍被摧残、肢解;学校教学设备遭受严重破坏,图书和体育音乐等器材被洗劫一空;更严重的是几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的优良校风和优秀传统在“文革,,期间荡然无存。学校遭受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难以言状的创伤。 

腾飞时期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拨乱反正。学校再一次焕发出青春光彩,开始了新的征程。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鼓励学科拔尖,培养创造才能”为指导思想,形成“团结、勤奋、严谨、进取”的良好校风,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1979年学校重新被列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3年学校恢复原校名“厦门双十中学”,1996年通过省一级学校达标验收。继1980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之后,1984年学校双夺省高考文、理科状元,1987年理科高考总评均分全省第一。

1999年高考文理科总分和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其中文科总分居全省之首,中考平均总分和各单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一,并囊括了全市个人总分的前42名。学校的高考、中考成绩连年名列省市前茅,学生参加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各级各类竞赛喜讯连连。学校在1984-1988年连续五年荣获市中学生田径竞赛团体冠军,男牌、女篮、棒球、棋类等单项冠军,荣获省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学校高中合唱团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文艺会演节目一等奖并晋京汇报演出。 

今日双十

进入新世纪,厦门双十中学各项成绩雄居福建省前茅,获得了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样本校等荣誉。随着2005年枋湖高中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成为拥有两个校区、总面积17万平方米、100个班级、近5000名学生的完全中学。这所极具开放胸怀的学校已经成为全省各地学生首选的理想成才之地。

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十二年居厦门市第一,五年居福建省第一,培养出两位高考个人总分省状元,196名优秀毕业生考入或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均有数位学生通过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每年还有5至8名学生经省教育厅组织选拔赴新加坡留学。

学校各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成绩也位居福建省前茅,特别突出的有:罗陀平同学获第39届国际化学奥赛金牌,方兴同学获第5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工程类一等奖并为中国勇夺首个大赛特等奖,郑深迪同学获第14届世界航海模型仿真锦标赛金牌,巫立凡同学在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APIO2010)中获金牌。

学校的文体活动成绩斐然,合唱队获全国一等奖,舞蹈队获全国二等奖,学校艺术团还与台中双十中学艺术团联合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开幕式表演,得到海内外好评。学校男女学生篮球队一直蝉联厦门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冠军,此外,学生在足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田径各个项目中均获省市运动会金牌。学生航模队成绩喜人,2007年以来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获国际比赛2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获国内比赛17枚金牌,共有30多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或国家运动健将称号。

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学校在在面向厦门招生的同时,还向省内外招收优秀学生。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2002年,与大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厦门康桥中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3年,与飞人体育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篮球特长班,为国内各专业球队和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篮球后备人才。学校还与厦门市新店中学、厦门市莲花中学、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建立分校或合作校关系。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办学,与英国苏格兰博尼斯学院、英国Westbourne House Prep. School、美国巴尔的摩理工高中、新西兰惠灵顿中学和惠灵顿女子中学多所国外学校结成友好校或姊妹校,互派师生交流访问。学校与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合作的“中澳高中课程实验班”,成为福建省各地优秀学生的首选项目。

学校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努力将校园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开设“闽南文化”系列课程,“双十中学文化讲坛”,“书香校园系列讲座”,广泛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课,培养人文情怀。还启发学生去调查社会,了解热点;引导学生用历史眼光来看待问题……学校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构筑了‘动静相宜’、‘雅趣相彰’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篮球联赛、足球比赛、天文观测、学生合唱团、铜管乐队、室内乐队、舞蹈队、航模小组、学生网站、歌手大赛等都是学生课余乐于参加的社团活动。学校致力于“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理想,正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开放性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迈进。

2013年,厦门双十中学还代表福建省去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历任校长

马侨儒(1919-1925)

王宗仁(1925-1926)

黄其华(1926-1937)

张芝麟(1937-1945)

吴厚沂(1945-1949)

黄世卫(1949-1950)

张堆金(1951-1953)

李永裕(1953-1965)

郭秀珍(主任、女、1969-1972)

陈瑞兰(主任、女、1972-1976)

张克莱(1976-1979)

李永裕(1979-1980)

吴叔苑(1980-1988)

王毓泉(1988-2001)

陈江汉(2001-2006)

陈文强(2007-今)

两岸互动

2006年,海峡两岸仅有的两所取名为“双十”的中学——福建厦门双十中学和台湾台中市双十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并且联合组成一个学生合唱团参加了当年的在厦门举办的第4届“世界合唱比赛”,开展了师生互访、暑期夏令营等活动。

成立于1919年的厦门双十中学,当时取名“双十”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次两校结为友校,厦门双十中学香港联谊会为此进行了许多牵线搭桥工作,在此之前,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党部访问团已先到厦门双十中学访问,就台中双十中学访问厦门双十中学进行过商议,大家认为全世界仅有两所取名为“双十”的中学,一所在大陆,一所在台湾,两校建立合作特别有意义。

2006年4月8日上午,包括校长庄焕纲在内的台湾台中市双十中学访问团一行6人,在厦门双十中学香港联谊会陈成秀先生、曾琦先生等人和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应邀到厦门双十中学访问,商讨建立友好往来等事宜,双方签订了《厦门双十中学与台中市双十中学合作交流意向书》,正式结为友校。

在2006年7月15日的第4届“世界合唱比赛”开幕式上,在厦门双十中学校友、香港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的带领下,两岸“双十”学生联合组团,由厦门双十中学合唱团演唱,台中市双十中学乐园伴奏,为全球观众上演了合唱曲目《茉莉花》和《同一首歌》。

所获荣誉

年份

所获荣誉

2017年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3年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2012

福建省“文明学校”

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2011年

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示范学校

2006年

“健康杯”全国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

2004年

中国瑞典合作“环境小硕士”中国项目实验学校

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厦门市)中学综合实验基地学校

2001年

厦门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1960年

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