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战斗机

P-40战斗机

美国战斧战斗机
P-40战斗机(英文:P-40 Fighter,代号:战斧),是美国一型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战斗机。P-40战斗机由美国寇蒂斯公司(Curtiss)在战前设计的P-36“鹰”的基础改进研发的战斗机,该机将发动机由“双黄蜂”星型发动机改为涡轮增压的“阿里逊”V-1710直列发动机。原型机XP-40受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好评,后者与1939年下达了524架的订单,这也是美国政府自一战以来给单个承包商下的最大一笔订单。
    中文名: P-40战斗机 外文名:Curtiss P-40 Fighter 别名: 前型/级: P-36战斗机 研制单位:寇蒂斯公司 研制时间:1934年-1938年 国家:美国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34年11月,寇蒂斯公司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向后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的战斗机,寇蒂斯称其为鹰式(HAWK),在通过陆航队的测试之后,便以P-36的编号投产,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美国战斗机,它的外销型,霍克75大量销往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其中英国空军称这种飞机为“莫霍克”(MOHAWK)。

1937年7月,美国陆航订购了最初的寇蒂斯XP-40原型机,实际上是把第10架P-36A(SerialNo38-10)的空冷发动机换成艾利森V-1710-19液冷发动机(艾利森-13)而改型来的。用后机身下的散热器进行冷却。

1938年10月首飞。后来对此原型机作了修改,把散热器向前移到发动机下面,外观才与日后的P-40接近。军械按照陆军航空队的标准与P-36相同,包括一挺7.62毫米和一挺12.7毫米机头机枪。

建造沿革

为了满足法国的P-36战斗机/霍克75A订货,寇蒂斯公司的工厂已经扩建过,因此在1940-1942年间,寇蒂斯生产了美国战斗机中的绝大部分。P-40战斗机基于已经批量生产的、经过实战考验的P-36机体,所以价格低、交货速度快。当其他任何一种飞机交付5架时,它可能已经交付了500架。而洛克希德公司和贝尔公司的P-38和P-39直至1941年才能投入批量生产;而共和公司的P-43虽然有与P-35相似的机体,但必须等到的工厂扩建后才能投入生产 。

当时洛克希德公司的XP-38虽然很先进,但它没有生产线,达到量产还需要4年的时间,实在等不起。贝尔公司的XP-39虽然火力凶猛,但是机动和低空表现不佳,这不符合陆航对于战斗机主要用于满足地面支援的构想。这一次,懒汉寇蒂斯公司(指直接用P-36机体嫁接液冷发动机的P-40)赢了,美国陆航采取了他们提出的XP-40方案,量产型号为P-40。这个设计只是在原先销量不错的P-36基础上,更换了更为强劲的发动机,平庸得几乎没特点。但P-36已经批量生产,经过实战考验,只需要对生产线作少许改动即可生产P-40。它几乎是二战开始时美国唯一能够大规模量产并外销的机种,有人说这是“最好的第二选择”。

起先在更先进的飞机可供大量使用以前还采用P-40是一个必须的权宜之计。在1942年,美国方面曾计划用寇蒂斯的工厂来生产较好的飞机。但不知为什么缘故,一种飞机也没有生产出来;之后P-60飞机的计划停止了,只有少量的P-47B战斗机“雷电”代替P-40。因此P-40飞机还得继续生产,当P-40的生产最后结束时,这家工厂生产的其它型号战斗机也都停产了,不过该工厂生产了太平洋战争前中期美国大多数的战斗机。

当疲惫的P-40飞机生产线于1944年12月关闭时,已经完成了13738架。陆军航空队P-40的数量在1944年4月达到最多2499架。“当其它飞机可供使用时,继续以P-40装备部队,是优先权处理不当的明显标志。”一些倒霉的美军飞行大队,在大战结束时还使用这种飞机

技术特点

气动结构

P-40战斗机采用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直列发动机,散热器通风口位于螺旋桨桨彀下面。 

武器系统

P-40战斗机早期Hawk81系为机头两挺勃朗宁M2重机枪(12.7毫米),再加左右机翼各2挺勃朗宁M1919机枪(7.62毫米)。

后期Hawk87系多改为左右机翼各三挺、共计6挺勃朗宁M2 12.7毫米重机枪。但也有拆除部分机枪以提升飞行性能或者增加携带弹药数量的情况 。

两翼下各一枚500磅(334千克)炸弹+机身下方挂载副油箱,或者机身下一枚1000磅(453千克)炸弹+机翼两具三联装巴祖卡火箭。

性能数据

全长

9.66米

翼展

11.38米

机高

3.76米

翼面积

21.92平方米

空重

2880公斤

作战荷重

3760公斤

最大起飞重

4000公斤

发动机马力

1150马力

最大速度

547千米/小时

570千米/小时

580千米/小时

巡航速率

435千米/小时

航程

1100千米

实用升限

8840米

绝对升限

9327米

海平面爬升率

11米/秒

标准翼负荷

171.5公斤/平方米

衍生型号

    P-40C和P-40E  服役于美国飞虎队;P-40C和P-40E  服役于美国飞虎队;P-40F   服役于法国空军部队,由于没有上部进气口,机头显得很干净;YP-40F   装备有腹部散热器;P-40K   服役于英国皇家空军;P-40N   特别改善了后方视界。

    服役动态

    西欧战场

    1940年,P-40迎来了第一个海外买家——法国。法国人倒是兴高采烈地订购了100架,但当100架P-40还没出厂时,法国就在德国的闪电战下投降了。老买家破产重组,合同作废,寇蒂斯公司索性把100架P-40推销给了英国。皇家空军此时正在不列颠空战中煎熬,对战机的需求量非常大,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为了打动买主,寇蒂斯在它的两翼上加装四挺7.7毫米口径的机枪,型号为P-40C。

    但这种局部修补根本不可能给P-40带来多大的提升,相较于英国人自己的主力战机喷火战斗机,P-40的平飞时速要慢100千米/小时,“喷火”可以装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大大优于P-40C两挺12.7毫米机枪+四挺7.7毫米的火力配置。此外,P-40的最大弱点是高空性能差,一过6000米,速度和操控性就急剧下跌,使其无法胜任高空护航战机的角色。英国人买是买了,但把P-40C发配去当教练机,还有的被送往二线战场——中东和北非,充当战斗轰炸机。

    中国战场

    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将P-40战斗机大量援外,总数达到5492架,其中分配给英国2799架,苏联2069架,中国仅分到少量的377架。中国空军获得的P-40包括E、K、M及N等4型,其中以N型最多,达299架。1942年初,中国空军第4大队首先获得27架E型,至10月,各部队已逐次换装E或K型,只有第4大队装备少量P-43A“枪骑兵”,P-40成为中国空军战斗机序列中的绝对主力。

    1943年11月1日,中美两国在广西桂林成立中美混合联队(Chinese American Coalesced Wing,缩写CACW,亦称中美混合团),它的两个战斗机大队装备P-40E/K,与中国空军第4大队一起投入常德会战,并不断出击南海港九一带,配合B-25轰炸机扫荡敌方海上运输线。

    1941年12月20日,10架日军九九式轰炸机从越南飞入中国领空,目标昆明机场。观察哨向陈纳德发去了报告,24架P-40C随即升空。在中国领空肆虐太久的日军轰炸机群连护航战斗机都没带,大咧咧地飞到昆明上空。初次战斗,AVG的飞行员们有些紧张,第一轮俯冲攻击竟无一命中。

    日机扔下炸弹向边境方向逃窜,爱德华.莱克塔瞄准其中一架俯冲下去。陈纳德曾反复告诫过飞行员,只可短促射击,一击不中立即撤离,但是激动的莱克塔把陈纳德的苦口婆心抛到了脑后,一阵扫射足足持续了大概8秒钟,机头冲到了距离敌机机尾只有4米远的地方,连机尾上的铆钉都看得一清二楚。敌机上的机枪还在扫射,莱克塔准备拉起飞机再来一轮,这时敌机忽然着起火来,摇摇摆摆飞了几秒后一头栽了下去。中国云南大地迎来了第一架被击落的日机。莱克塔也成为第一个击落敌机的AVG飞行员,事后他发现,飞机上的6挺机枪由于持续射击,枪管过热而变形报废。

    飞虎队的飞行员们发现敌人的还击火力对于高速俯冲下来的P-40C根本形不成威胁,随后,6架日机被击落。这个战果让日军在此后一年多都没敢到昆明上空骚扰,昆明各报相继报道战斗经过,称AVG的飞机是“飞虎”,从此“飞虎队”开始扬名天下,P-40也跟着沾光。消息传到美国,刚在夏威夷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的军界大为震动,从此对AVG刮目相看。

    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飞虎队又和日军在仰光上空激战一天,击落敌机19架,自己损失2架。这一数字后来经过核对有夸大的成分,但极大地鼓舞了处在低潮中的盟军士气。日机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就此被“扑杀”战术打破,日军飞行员报告称,九七式战机根本无法捕捉高速俯冲下来的P-40。

    东线战场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大举入侵苏联,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在战争的初期,由于苏军战前准备不足,尽管苏联飞行员勇气过人,驾驶残存的战机起飞迎战,但由于飞机型号落后加上飞行技能不佳,在空战中损失惨重。

    1941年8月31日,一批原本要运往英国的战斧IIB式战斗机(P-40专门用于出口英国的型号)被送到苏联。这些英国版的P-40依然装备了英国制式的武器——.303英寸机枪,机身上喷涂着英国的飞机编号比如AH、AK和AN,每一架都被拆开后装在巨大的板条箱里。在一翻匆忙的组装之后,所有的这些飞机进行了试飞,随后被移交给了第27转换航空团。

    根据战后保留下来的空军第7集团军的文件,在其下属部队中使用的各型P-40数量在1943年7月达到颠峰,总共有87架小鹰和9架战斧;而到了1944年3月,这个数量变成了64架小鹰和5架战斧。在部队中,P-40的数量呈递减的趋势。到1945年5月,整个苏德战场前线只有一个团24架P-40系列的战斗机还在一线服役。

    总体评价

    P-40的性能并不算太好,相对于轴心国战斗机依然有很大差距。总体来说,P-40仅能在中低空凭借服役当时还算优势的火力以及强横结构、适度装甲取得优势;随着新型战斗机如P-47、P-51的服役,大多数P-40很快的退居二线或是担任训练的任务。但作为一款”二流“战斗机、对许多部队来说却成为唯一选择的P-40却在许多战场作战,是盟国方面使用非常广泛的一款战斗机。P-40战斗机在整个1942年和1943年间在北非与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而另一些则在阿拉斯加、澳大利亚、中国、爪哇、夏威夷、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等地上空同日本人交锋。中国和苏联飞行员也飞过这种飞机,虽然斯大林抱怨P-40在对德作战中不像贝尔飞机公司的P-39飞蛇那样有效,然而一些飞行员却喜欢这种飞机的低翼载荷。而在中国,飞虎队使用自英国的100架外销型P-40在缅甸与中国战区抵抗日军的侵略,传自英国人的鲨鱼嘴涂装也成为P-40战斗机的象征。

    最后一架P-40战斗机于1958年在巴西退役,而现今世界上仍有19架P-40战斗机可以飞行,其中包括一架仅存的的P-40B。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