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鱼档

雅马哈鱼档

张良执导的电影
失足青年阿龙从拘留所放出来后看到老同学经营自己的摊档,觉得是不错的出路,于是变卖了家里值钱的财务,又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雅马哈摩托车。他与好友海仔和女友珠珠一起经营一个小的雅马哈鱼档。但阿龙开始只想着如何挣钱发财,做事情不择手段,结果毁了鱼档的名声,三个人因此不合,各走各的路。海仔重新干起了骗钱的勾当,珠珠则在家人的逼迫下不得不去与一个澳门客相亲,阿龙对此非常苦闷。这时,龙珠街个体劳动者协会负责人葵妹热心帮助他,邀他参加自己的鱼档,阿龙受到教育和鼓舞,找回海仔与珠珠,决定一同努力把生活变得更美好。
    中文名:雅马哈鱼档 外文名:Yamaha Fish Stall 其他译名: 类型:剧情 出品公司:珠江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张良 编剧:章以武、黄锦鸿 制片人: 主演:张天喜,黎志坚,杨丽仪 片长:96 min 票房: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片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出品时间:1984年 评分:6.8 国家/地区:中国 胶片长度:10本 制作公司:珠江电影制片厂 摄影:韩杏元、王亨里

剧情简介

失足青年阿龙从拘留所放出来后看到老同学当个体户经营自己的摊档,觉得是条不错的出路,于是变卖了家里值钱的财务,又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雅马哈摩托车。他与好友海仔和女友珠珠一起经营一个小小的雅马哈鱼档。但阿龙一开始只想着如何挣钱发财,做事情不择手段,结果毁了鱼档的名声,三个人因此不合,又各走各的路。海仔重新干起了骗钱的勾当,珠珠则在家人的逼迫下不得不去与一个澳门客相亲,阿龙对此非常苦闷。这时,龙珠街个体劳动者协会负责人葵妹热心帮助他,邀他参加自己的鱼档,阿龙受到教育和鼓舞,找回海仔与珠珠,决定一同努力把生活变得更美好。

演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阿龙

张天喜

----

海仔

黎志坚

----

珠珠

杨丽仪

----

葵妹

许瑞萍

----

葵伯

石坚

----

珠珠母

黄锦裳

----

角色介绍

阿龙:25岁,是在“文革”旋风中畸形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的信条是“青春不美,死了后悔,青春不乐,死了白过”。但他有敢做敢想的气魄,希望重新做人。后来他在卖鱼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赚钱、如何做人,也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上应该寻找什么位置。

海仔:阿龙的同班同学,头脑灵活,是阿龙的“狗头军师”。他聪明、机灵,但无人正确引导,一味地耍小聪明,善于在广州街头炒买炒卖。“雅马哈”鱼档就是因为海仔的鬼点子骗人术垮了台。

葵妹:葵妹是个正面的青年典范,她聪明、宽厚,功课好、品行正,有一股凛然正气。葵妹在高中毕业之后选择了个体鱼档行业,帮父亲打理生意。在葵妹心目中,自己干的虽然是没有出息的行业,但却要立志做个正直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珠珠:阿龙的女朋友,是一个从小任性、被娇纵溺爱惯了的形象。但珠珠对爱情非常执着,珠妈给她介绍澳门客,她坚决反对。与此同时,珠珠也妒忌葵妹,把葵妹与阿龙合作经营看成是一种爱的争夺。

秦兆强:即“烂仔强”,是浪子回头的先进典型。他自办了一间五金店,坚持薄利多销、服务于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后来更成为了葵妹的未婚夫,也帮助阿龙改变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澳门客:澳门客不是一个反面角色,而是一个正人君子。他来广州找合适做妻子的人选,澳门客的糊涂与珠珠妈的虚荣凑在一起,闹出了一幕喜剧。

幕后制作

影片围绕阿龙等人开办鱼档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反映了在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面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天翻地复的变化,而对于这种变化,现代人应该勇于去面对。影片围绕生活现实进行创作,具有强烈的记实片风格,片中又穿插有大量广州生活情境,具有浓郁的广州风味,从而表现出一股强烈的生活气息。

获奖纪录

该片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1985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张之楚)。

电影特色

1984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雅马哈鱼档》,作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个体户又具有广东特色的(第)一部影片。光影之间出现很多满怀历史气息的广州元素:万元户、早茶、摩托车、上下九、艇仔粥、莲香楼、珠江渔民……风味浓厚浑郁,话语积极向上,不经意间也宣传了“食在广州”的城市口号。只可惜这一切已渐渐淡去。当年在北京大学试映时,学生激动地全都起立鼓掌并高呼:“广东的今天就是我们的今天。

相关评价

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基调“雅马哈”鱼档是描写八十年代广州的几个待业青年,如何在自谋职业的个体鱼档生活中,学习赚钱,学习人生,探索人的价值。最初他们是用钱去衡量人的价值的。他们认为有钱人的才是高尚的,没钱便不是人,所以他们不择手段去赚钱,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碰了壁.渐渐地他们看到,有钱人并不一定具有人的价值,没钱人不一定没有人的尊严,地位高的人由于思想行为不好反贬低了他的实际价值。

幕后故事

《“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以武在谈到这部电影缘何成功之时,提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因为它的导演是张良先生。这么说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对张良成熟的电影制作技巧的赞誉,而是因为他的个人作风恰恰与电影的本质精神不谋而合——张良具有创新精神,他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大胆地任用了个体户、服务员出身的非专业演员担当重要角色,给影片注入了强烈的生活体验趣味;不仅如此,影片还有粤语版以及普通话版两个不同版本,这在当时更是新潮的做法。

《“雅马哈”鱼档》是张良导演生涯中最出色的电影之一,不但获得了当年政府奖的二等奖,而且还参加了柏林电影节,并享誉东欧、苏联、越南等红色区域,成为其他国家改革开放的教材

张良在阐述其导演思想时指出,《雅》片的主题是“如何做人”,他认为这是“古往今来一切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

他要求每个演员抛弃以往不切实际的表演概念,不要追求如何表演,而要深刻体验人物的生活和感情,去追求人物“如何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出于这种要求,张良特地任用了多位非专业演员,出演包括“珠珠”、“海仔”等重要的角色,他们出身于个体户或者百货商店服务员,能够通过切身体会分析角色,更容易找到角色的内在根据而免于使表演流于形式。

关于片名

电影为何不取材于“牛肉档”、“菜档”而专注于“鱼档”?小说作者章以武老师解释,为何主人公要卖鱼而不卖其他肉类,从美学的观点来看,这比较符合本地化的生活语言,也符合镜头语言的需要。广州人讲求“生猛”,活蹦乱跳的鱼正好暗合了这种“意头”,而在电影里头表现卖鱼的场面,则是动感十足,颇有看头。

至于鱼档为何要取名为“雅马哈”,当时也有不少人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这个名字太过于崇洋媚外。而章以武则认为“雅马哈”作为一个摩托车品牌,是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熟知的流行名词,鱼档以此命名不但有群众性,同时也琅琅上口,于是坚持用小说的原名。

电影布景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场景非常丰富,不但有人们熟悉的农贸市场、芳村鱼栏、西濠夜市,而且还有地地道道的粤式典型土屋、茶楼、麻石小街以及广味浓厚的腊味店、喷水鱼池、发型屋、鱼蛋粉档等等。张良在导演该片的时候不但要求每个场景都要符合当时广州人的现实生活状态,同时还要求演员的服装也来自生活,背景的声音包括广东方言、叫卖声等等也取材于真实环境。尽管几乎所有的素材都要求“来源于生活”,但录制一部电影毕竟需要专业的场地以及各种灯光器材,所以拍摄时的场景包括鱼档、市场、老屋等等,都是用“搭景棚”的办法制造的,而非取自实景。

角色原型

小说《“雅马哈”鱼档》是根据现实生活撰写的,它的主人公阿龙、葵妹均有现实原型。章以武老师透露,阿龙的原型其实是他自己的一个学生,平常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形象不良。后来这个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做小买卖、开鱼档为职业,每月固定收入200元,还特地请章老师到东方宾馆喝早茶(当时他的工资只有68.5元)。这个事情触动了章以武的创作欲望,那个学生自然也成为了小说的原型。

还有一位主角葵妹——章以武称,自己在广州美术学院对面的细岗市场买鱼时,看到一位卖鱼的姑娘身穿白色的高领毛衣、牛仔裤和大水靴,衣着非常时尚、光鲜,这个形象后来便成了葵妹的蓝本,而细岗市场以及百灵路市场的鱼档则成为了作者体验生活的参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