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

大暴雨

自然天气现象
中国气象业务工作中规定,24小时降水量大于或等于、接近、稍大于100mm,小于250mm(不包括250mm)的降雨(100-249.9mm)称大暴雨。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降水强度差异很大,故雨量标准有些不同。西风带环流是移动性的系统,降水时间比较短,在这类形势下暴雨的强度不如一、二、三类大。暴雨区周围被贝加尔湖高压、日本海高压、青藏高压和华南高压所包围,高压系统稳定。华北地区的暴雨出现在华北大平原与四周山区的过渡地带,如北面的燕山、西面的太行山东坡,南面的伏牛山、桐柏山和东面的鲁山、蒙山与沂山一带。
  • 中文名:大暴雨
  • 外文名:
  • 别名:
  • 日降雨量:100 ~ 249.9 mm
  • 形成原因:降水强度差异大
  • 分类:稳定经向型

类型

我国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稳定经向型。在这种流型中,西风带以经向环流为主,长波系统移动缓慢或停滞少动。副热带高压也比较稳定,但位置偏北。在这种大形势下中低纬系统容易相互作用。稳定经向型的暴雨常常是最严重的,我国历史上一些有名的特大暴雨都发生在这种环流之下。 第二类是稳定纬向型。这时西风带环流35°~55°N盛行纬向环流,短波槽活动较多,副热带高压也比较稳定,常呈带状。 第三类是中低纬相互作用型暴雨,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中纬度长波有明显的增幅,并位于我国东部,经向度很大;(2)热带季风处于活跃期,赤道辐合带向北推进,其中由台风或热带低压生成,并与中纬波动发生作用;(3)冷空气在增幅的长波之后大范围向南侵袭,在西南、华南、华东沿海与热带系统和季风气流强烈作用,产生持续性大暴雨。 第四类是过渡型,主要特征是副热带高压位置不稳定。在暴雨过程中常出现副热带高压的明显进退。西风带环流是移动性的系统,降水时间比较短,在这类形势下暴雨的强度不如一、二、三类大。大暴雨过程形势的特点是:暴雨区周围被贝加尔湖高压、日本海高压、青藏高压和华南高压所包围,高压系统稳定。贝加尔湖高压和青藏高压位于同一经线(即高压系统南北叠加)。日本海高压和青藏高压之间为一条南北向的低压带,其中有一条南北向的切变线,有利于西南涡沿切变线北上。有短波槽携带冷空气沿青藏高压脊前流入低槽区。有冷空气从贝加尔湖高压沿极地路径南下。华南副高西部和日本海高压南部形成两支低空急流。一支为偏南气流,另一支为偏东气流,它们共同为暴雨区输送水汽。我国的暴雨过程很多都发生在中高纬和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可以概括成以下6种情况:ITCZ ( 热带辐合带)北上海上台风与北面副高之间形成强东风急流登陆台风与中纬度西风槽结合高空槽与东风波(或台风倒槽)迭加南支槽与孟加拉湾风暴或南海台风相互作用孟加拉湾风 暴东北部的偏南气流向北输送大量水汽在大暴雨期间,请最好防范措施和避险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第四类是过渡型,主要特征是副热带高压位置不稳定。在暴雨过程中常出现副热带高压的明显进退。西风带环流是移动性的系统,降水时间比较短,在这类形势下暴雨的强度不如一、二、三类大。

据新华社广州 5 月 10 日电(记者 吴涛)记者 10 日从广东相关部门获悉,截至 10 日,广东已连续数日发生大面积强降雨,多地遭遇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集中出现的暴雨导致 31 个乡镇 3 万多人受灾,1 人死亡。气象部门预测,广东强降雨仍将持续,局部地区还可能出现特大暴雨。

分布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跨高、中、低三个纬度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吹北风,空气干燥,全国大部地区气候干旱;夏季吹南风,空气潮湿,雨季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我国暴雨洪水频繁主要受季风影响,有三个方面的原因:n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6月至9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至80%。黄河中下游地区、海河、辽河流域,大部分集中在7月8月,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n季风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导致降雨地域的阶段性变化。夏季风始于5月,由南向北推进,在北进过程中有3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和两次跃进阶段,相应有3个雨季,即华南雨季(南方各省份,4月至6月),江淮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各省份,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华北及东北各省份,7月中下旬至8月),此时季风达到最强盛。9月以后,季风减弱并南撤,雨带也逐渐南退。10月以后,季风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n夏秋频繁的台风活动。直接由台风形成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南等省份。台风在东南沿海登陆后,一般转向北上,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若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就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在北方的暴雨洪水中占有很大比重。n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由于受季风、地形等影响,我国暴雨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十分不明显。总体而言,南方多而北方少,东南沿海多而西北内陆少;夏季多而冬季少,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活跃的下半年里。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日的中心。n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台风暴雨十分活跃,且雨量大。n我国的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江淮以南以及华南沿海地区,其中江南北部至长江中下游最多。北方气候干燥,雨水较少,但在异常的气候影响下,也常有洪涝发生。长时间、大范围的连阴雨或频繁的暴雨都会引发洪涝灾害。n暴雨集中的地带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另一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东麓。此外,阴山、秦岭、南岭等山脉的南麓也是暴雨的多发地区。n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及松花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关中盆地等地区。而涝渍灾害则主要出现于东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危害

大暴雨可以引起洪水等灾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