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仪流星雨

象限仪流星雨

每年年初都会发生的比较大的流星雨
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每年年初都会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流星雨。[1]象限仪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星座,现代星座的划分中则没有这个星座,其位置大致在牧夫座和天龙座之间。该流星雨的速度中等,流星亮度较高,分辨象限仪群内的流星并不难,它们的颜色多有些发红。天文预报显示,2022年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将出现在北京时间1月4日4时40分。
  • 中文名:象限仪流星雨
  • 外文名:Quadrant meteor shower
  • 别名:天龙座流星雨
  • 状 态:已经废弃的星座
  • 又 名:天龙座流星雨
  • 时 间:1月1日到5日
  • 位 置:牧夫座和天龙座
  • 赤纬:50N左右

名称由来

象限仪座流星雨,是个主要的流星雨,为了避免与十月出现的另外一个主要流星雨“十月天龙座流星雨”混淆,故此采用个废弃了的星座来命名,亦是国际天文联会唯一的一个用不存在星座来命名的流星雨。较旧的中文天文书刊多采用原名,现时仍有部份中文刊物称这个流星雨为“天龙座流星雨”。

形成原因

象限仪座流星雨,是个已经废弃的星座,流星雨原名“天龙座流星雨”,它的辐射点原本位于天龙座,现今已经转移到牧夫座。象限仪流星雨,为传统大流量的流星雨,对于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最陌生的一个,就连它的母体彗星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迷。

一种观点是象限仪流星雨的母体彗星为C/1490 Y1和C/1385 U1,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是小行星2003 EH1所带来的。这个流星雨或许是地球经过小行星 2003 EH1 (原来是彗星,疏松物质被太阳吹散后,剩下的彗核变成是小行星) 在轨道上的残留物所形成的 。

发生时间

象限仪是一个古老的星座。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每年年初都会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流星雨,据预测每小时达上百颗。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活动期为1月1日到5日,极大一般在1月3日左右。极大时的平均天顶流量每小时为120,经常在60 ~ 200之间变化。流星的速度属于中等,41km/秒,亮度较高。

研究历史

1825年1月2日,意大利的A.Brucalssi在做出象限仪流星雨的第一个观测记录,他记录道“太空中有大量陨落的星星”。

1835年1月2日,瑞士的L.F.Wartmann同样记录到“太空中有大量陨落的星星”。

1838年1月2日,瑞士的M.Reynier都有同样的记载。

1839年,布鲁塞尔天文台的A.Quetelet和美国的E.C.Herrick都做出了独立的观测。第一个观测到“一月初流星群的活跃现象”,流星群被起名叫“象限仪流星雨”。象限仪座是19世纪初星图上的一个星座。它的位置在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之间。

1863年,美国的S.Masterman取得了相关数据,他指出辐射点位于赤经238度,赤纬46度26分。

1864年,英国的A.S.Herschel教授就观测到了不寻常的爆发,他在辐射点高度仅19度的时候每小时仍然看到60颗。J.P.M.Prentice就观测到了每小时131颗的流星雨。

在1864年的流星群活动中,最早的观测数据在1863年12月28日,而最迟的是1864年1月7日。不过,流星群在1月3日到4日的爆发是很突然的。

1930年,美国的R.M.Dole确定了象限仪流星雨的火流星占5.0%。以后,还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确定的火流星占7.4%。

1864年到1953年,观测的122个观测数据确定流星群每小时流量为45颗。但是,这远不是一个一致的结果。

1960年到1974年,美国佛罗里达的N.Leod III一直观测象限仪流星雨。他确定了流星平均星等2.81,以及火流星占5.6%。

1965年到1971年,英国的K.B.Hindley使用了英国天文学会的观测数据,指出流星雨每小时流量达到最大流量一半以上的时候的时间还不到16小时。后来他又用了英国天文学会、英国流星观测组织和北美流星观测组织的数据,指出除了流星群极大当天以外,流星群的流量都在每小时10颗以下。

1971年,Hindley用利物浦大学的IBM360/65计算机计算流星群的轨道,结果竟然发现流星辐射点的半径竟然有8度。

1979年,I.P.Williams,C.D.Murray和D.W.Hughes再次使用了Hamid-Youssef理论,不过他们用了一个流星暴雨模式和10个测试流星来推算轨道。他们确认了1500年前的流星群的情况,不过发现流星轨道不变这一事实只持续了3000年。他们说这个流星群的轨道将在未来的200-1000年内不与地球轨道重叠,并且地球轨道和流星群密集部分相遇的情况只能持续150-200年。他们还推测母体彗星可能由亮颗组成,一颗已经存在1300年,另一颗可能存在了1690年。

1979年,关于象限仪流星雨的未来得到定论。流星群将继续保持72度的轨道倾角,但是近日点距离将逐渐增大,最终将超过1AU。也就是说,地球在2400年之后将不会遭遇象限仪流星雨的密集物质。

1985年,K.Fox再次对象限仪流星雨的轨道在过去和未来1000年的情况进行研究。他指出,流星群第一次活动是从八月份开始的,来自赤经341.1度,赤纬12.8度。他也同样得出1000年以后地球将不再穿过象限仪流星群轨道的结论。

从2009年1月1日至5日,都是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活跃期,其极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月3日21时左右。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天龙座和牧夫座附近,后半夜的观测条件比较好,辐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位置对于许多中国北方地区,属于拱极星座,终年不会沉入地平线之下。

2013年母体彗星过近日点,值得期待;天龙座流星雨,预期没有爆发迹象;狮子座流星雨,由于母体彗星处于距离太阳最远时期,观察到流星的数量比常年偏少,预期也没有爆发迹象;双子座流星雨,由于受月光影响,看到流星的数量将大打折扣。

2012活动时段:2011年12月28日 — 2012年1月12日,极大时期: 北京时间1月 4日, 15时20分。(通常120颗,但有时可能会有60到200颗,不过2012年受月光较强,辐射点偏北,我国北方比南方观看更佳)。

2013年1月2日,新疆天文学会和新疆天文台共同组织开展了象限仪座流星 雨观测活动。来自乌鲁木齐80中的 31名天文爱好者在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不畏严寒,以极高的 热情进行了整夜的 观测活动。虽然象限仪座流星 雨未能按时赴约,但偶尔来自双子座方向的 流星 也让天文爱好者激动不已。

2014年首次象限仪座流星 雨大流星雨,将于1月3/4日精彩上演,但恶劣的 天气常常令在漫长的 夜晚裹着厚重冬装急切等候的 观测者感到失望。

2017年1月3日晚至4日晨,天津市天文学会秘书长刘洁说,象限仪流星雨适合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观测。从新年之前的12月28日至次年的1月12日,人们都有可能看到该流星雨的群内流星,而其流量最大通常出现在1月4日前后,此时假定辐射点位于天顶的话,每小时的群内流星数目通常可达120颗左右。

2020年,象限仪流星雨将于北京时间1月4日16时20分前后迎来极盛,拉开新年天象大幕。从2019年的12月28日至2020年的1月12日,人们都有可能看到该流星雨的群内流星,而其流量最大通常出现在1月4日前后,此时假定辐射点位于天顶的话,每小时的群内流星数目通常可达120颗左右,但实际能被观测到的流星数量将要少许多。

象限仪流星雨虽然流量不小,但极盛持续的时间很短,峰值过后流量会迅速下降。因此,对于中国公众来说,较好的观测时段是3日晚至4日清晨,且4日凌晨零时以后月亮会落下,无月光干扰,也更利于观测。

2021年1月3日,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流星数量将达到峰值,当晚22点之后,人们就可以观赏这次象限仪流星雨的景观,整个过程持续大约4到6小时,预计每小时流星数量理论值可达110颗。不过,受当晚月光的干扰,我们实际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可能会减少。

2022年1月4日,第一场流星雨将如约而至。北京古观象台专家王玉民介绍,象限仪流星雨2022年的极大期发生在1月4日凌晨4时40分,天顶每小时出现率(ZHR)预计可达到120。

主要特点

亮度

r是象限仪流星雨的一个重要参数。r所代表的就是同一流星群内亮流星数目所占的比例,如果一个流星群的r值为3,那么某一星等的流星数量就是比它亮一个星等的流星的3倍。r值越小,亮流星所占例也就越金。绝大多数的流星群r值都在2.6以上,而象限仪流星雨的仅为2.1,可见是一个亮流星很多的群,也非常适合照相观测。

波动

象限仪流星雨流量最不稳定,其zhr值在60至200之间浮动很大。例如在1909年(ZHR=202颗)和1922年(ZHR=79颗)就有过强烈爆发,而在1901年(ZHR=17颗)、1927年(ZHR=20颗)和1940年(ZHR=21颗)流量很小。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和这个流星群很短的爆发时间有关。在北半球严冬的夜晚,如此短暂的极大很有可能会被错过。但随着观测技术的革新,极大时刻也被捕捉得非常精确了。

唯一确定的只有极大位置,黄经282.9度,但是需要强调的就是这只是目视观测的结果。1947年到1951年,J.Bank进行了无线电观测,确定极大黄经为282.5度,目视极大和无线电极大时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波恩廷-罗伯特森效应。也就是说,无线电极大比目视极大平均提前6.3小时。

有趣的是,象限仪流星雨的最大值波动越来越大。英国流星协会的数据显示,1965年到1971年,流星雨最大值最大量达到190,最小只有65;1971年,日本流星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流星群的平均值为101.2。

实际上,根据理论,象限仪流星群的一些变动可能是由于木星引起的。在每一次波动之间有11.86年的周期。不过,木星对流星群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么多。木星牵扯流星群的轨道,使它后退,计算流星群轨道后退的速度为每世纪0.31度、0.41度、0.54度和0.6度。

第一个对这个摄动做出研究的是S.E.Hamid和M.N.Youssef,他们在1963年把1954年以来拍摄的流星照片和木星在过去5000年间引起的摄动互相比较,结果发现5000年前母体的轨道夹角是72度。至于为什么流星群分成了两块,他们也找到了答案。他们指出母体在5000年前、4000年前和1500年前都在很近的地方经过木星,结果轨道发生了很小的改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变的效应越来越明显。

1963年底,Hamid和Whipple又进一步指出象限仪流星雨和宝瓶座流星雨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因为在1300-1400年前,它们的轨道很相似。“并且,他们补充,“它们的流星状态都很相似。”

辐射

关于辐射点的问题,尽管很早就确定流星辐射点是赤经229.5度,北纬49.4度。但是正如G.E.D.Alcock和J.P.M.Prentice指出“很难确定象限仪流星雨的辐射点”,有时候竟然可以观测到13个辐射点一起向外辐射流星。

观测要点

虽然预测流星雨的理论进步不小,但在时间和数量上仍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故此有志进行科学观测的朋友应于极大期前后1至2天均作观测。

象限仪座在1月4日凌晨0:15分升出地平线,在极大期间,于东北方距地平线约15度的低空。虽然流星雨辐射点在象限仪座,但流星出现时不一定是辐射点附近天区,而是距离辐射点40至60度的地方,所以请选择天空视野开阔的地点进行观测,最重要是西北方无遮挡。

郊外天空固然较黑,能看到更多暗的流星,但考虑到交通、天气变幻莫测等因素,若能在居所附近(例如花园平台)能找到一处天空视野范围广阔的地点也是上选。流星雨只需用肉眼观看即可,基本上不需借助望远镜。观测时的应带备星图、红光电筒、地席或摺椅。

如要进行天文摄影,需配备具有"B"快门(可作长时间曝光)的相机和高速菲林。将镜头对焦至无限远,对准象限仪座或其邻近星座,把光圈调至最大,曝光5分钟,应有收获 。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