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敏感弹药

末端敏感弹药

自主感应攻击装甲车辆的炸弹
现代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又称“敏感器引爆弹药”,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弹药,是将多种先进技术应用到子母弹药领域中所形成的一种灵巧弹药,可由多种平台发射,主要用于自主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1]
  • 中文名:末端敏感弹药
  • 外文名: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
  • 别称:感器引爆弹药
  • 简称:敏弹
  • 优点: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

弹药构成

末端敏感弹

药由母弹和发射装药组成。母弹包括弹体、时间引信、抛射结构、末敏子弹等。末敏子弹由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敏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先进战斗部、电源和子弹体等组成。

敏感器系统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火眼金睛”,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装甲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集合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由于末端敏感弹药所对付的装甲车辆都是长宽几米的较大目标,因此可以保证击中目标。

中央控制器是末端敏感弹药的“大脑”,负责驱动控制、电源管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火力决策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因此,也被称为有“智慧”的大脑。

EFP战斗部可完成对目标的最终毁伤。EFP是“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的英文缩写,与破甲弹靠药型罩形成细而长的金属射流破甲,不同的是EFP战斗部爆炸后,药型罩被压垮变形,形成了一个短粗而密实的穿甲弹丸,其速度可达2000米/秒左右,小于破甲弹射流的速度(8000米/秒左右),侵彻深度不如射流。其战斗部优点是对炸高不敏感,而且战斗部被抛射出去后可在100米距离上穿透80-100毫米厚的装甲,同时其穿透装甲后能崩落大量碎片,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弹药特点

末端敏感弹药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

总设计师

杨绍卿,1941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研修控制工程,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研究员、沈阳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长期从事火箭与灵巧弹药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工作,历任国家重点课题或型号“火箭弹飞行理论”技术负责人、“末敏弹系统技术预研”总研究师、“末敏弹先期技术演示验证”总研究师、“火箭末敏弹武器系统”型号总设计师、“炮射末敏弹系统”型号总设计师等职。

荣获全国国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总装备部预研先进个人、中国兵工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光华科技奖、俄罗斯国家莫欣科技奖等。2010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联合授予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称号(迄今共十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作战过程

典型的末端敏感弹药作战过程如下:

中国智能弹药“末敏弹”获重大突破

末端敏感弹药通常由制式火炮平台发射,其火炮射击诸元和引信装定的操作与普通弹丸相同。末端敏感弹药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发挥作用,自动启动抛射装置,并依次抛出末敏子弹。待子弹抛射出去后,充气减速器被充气展开,同时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调整姿态。与此同时,热电池启动,开始对电子系统(含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件)充电启动。

子弹在减速减旋装置的控制作用下开始大着角下落,在中央控制器的操控下,毫米波雷达开始测距,不断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测定结果达到预定值时,子弹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抛去充气减速器,拉出涡旋式旋转降落伞,在气动力作用下展开并开始工作,带动子弹旋转降落。

随后,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开始调整探测目标信息,以抑制假目标和外界干扰,获得最大的探测攻击概率。

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持续测定子弹的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说明弹药已经进入发挥威力有效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

通常,对目标的探测要采用两次扫描判定方式,即第一次扫过目标后,向中央控制器报告目标信息;第二次扫过目标时把目标敏感数据与特定目标的特征值进行比较,做出最后判定。第二次扫描结果如确定目标正确无误,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第二次扫描结果判定为非攻击目标,则子弹继续探测其他目标。如果一直未发现目标,子弹则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上自毁。

研发状况

国内

继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据介绍,中国末敏弹研制在总体设计、抗高过载、小型化、稳态扫描、多模复合探测等方面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的多模复合探测识别系统在探测识别、抗干扰、环境适应、瞄准定位等性能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这两年还出版了具有原创性技术和理论成果的《末敏弹系统理论》、《灵巧弹药工程》等专著,基本形成了中国末敏弹先进的设计、分析、仿真、试验、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使中国成为继美、俄、德等国之后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

2012年,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在历时一年多的试验过程中,科学优化方案,历经高低温存放、射程、精度等多项试验,使“智能弹药”末端敏感弹药成功定型。

国外

美国M898式"萨达姆"155毫米末敏弹"萨达姆"(SADARM)的研制历程相当长,可以追溯至60年代初。"萨达姆"子弹本来是要用于8英寸(203毫米)炮弹,但到了1983年,美国决定不再发展8英寸的火炮。从那时起,"萨达姆"子弹的研制重心就转到了用于155毫米炮弹上。1989年进行了首次实弹射击试验;然而,1993年的一次试验的结果非常糟糕:42发子弹中只有9发命中了目标。在对该子弹做了改进之后,1994年的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13发子弹中有11发命中了目标。1996年6月研制阶段结束,1997年2月开始试生产。

德国SMAlll5毫米末敏弹德国SMArt155毫米末敏弹可以说是当今最先进的炮射末敏弹。它是德国的智能弹药系统公司(GIW5)从1989年开始为德国PzH2000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的G1994年进行了该弹的首次实弹射击试验,据说该弹子1999年年底正式装备德国军队,首批将装备9000发(18000发子弹)。

瞩目成果

反坦克子母弹

中国科协报告提出,在核电等高端大锻件技术研发和制造方面,中国基本掌握了600吨级特大型钢锭的制造技术和大型锻造过程材料组织控制技术,“二代加”核电核岛主设备全部锻件实现批量生产,“三代”核电AP1000核岛锻件全部研制成功。此外,三峡水电站右岸机组实现用空冷技术代替水冷技术的重大突破,生产出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700兆瓦级全空冷水轮发电机。

在心理学科领域,中国科研人员近两年通过“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和“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研究,持续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群体进行系统、科学的心理调查和监测,已建立包含多个指标的国民心理特征大型基础数据体系。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进入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还较弱,表现在学科建设方面,符合高新技术与战略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尚不完善,学科间集成创新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陆军已装备末制导炮弹,但末制导炮弹造价较高,在火炮配备的全部弹药中只能占据少量比例。

除作为炮弹外,造价低廉的末敏弹更适用于作为反坦克子母弹,可大幅提高战机反坦克的效率。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弹药。末敏弹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

《2010-2011学科发展报告》披露,中国继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