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理作品
《幸福之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又译《幸福的赢得》,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写的一本关于生活哲理的小书。写于1930年。罗素在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等,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本书中的《人类幸福之路》(原名《万人幸福指南》)之部分内容,曾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多次印行过,这里是由滕颖、陈瑛二位先生根据日文原版重新译成的中文。日本伦理研究所中国事务所于振忠主任、日本伦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龚颖副研究员承担了全书的最终校订、联络统筹等工作。
  • 中文名:
  • 别名:
  • 作者:伯特兰·罗素
  • 类型:
  • 连载平台:
  • 最新章节:
  • 是否出版:
  • 出版时间:2003年,2009年
  • 书名:《幸福之路》
  • 类别:哲学
  • 译者:傅雷;吴默朗,金剑
  • 原版名称: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 外文名: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 ISBN:7802117232, 9787802117235
  • 页数:244页
  • 品牌:中央编译出版社
  • 开本:32
  • 语种:简体中文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内容梗概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极感兴趣的。他是一位流畅和多产的作家,他毕生的着作中绝大部分是属于社会思想和政治方面的通俗着作,而属于纯哲学的尚不及三分之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关注是罗素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而对自由和幸福这两个人类基本生存价值的探讨就成了罗素为大众而写的通俗着作的主题。

他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他的重建社会的理想,以及他对战争、政治、道德、教育、信仰等方面传统观念的怀疑,其目的在于探求如何使人类摆脱愚昧和迷信,获得健全的理智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如何获得自由与幸福。他对人类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就是通过他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着述表达出来。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非哲学的通俗着作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写的,而是以遭受世界苦难现状的普通人的身份写的,他谋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状况,表达出世人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心声。

在本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该书晓畅明白,历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国内也曾有多个译本刊行。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

相关版本

傅雷版

傅雷译

ISBN:10位 13位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4-1

定价:¥20.00元

吴默朗金剑版

吴默朗 金剑译

ISBN:978-7-80211-723-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定价:¥24.80元

编辑推荐

我最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辛福的本源。”而是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一位英国哲学家兼有如此多的理智力量,如此多的文化教养和如此多的对自由的热爱,从穆勒以来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任何哲学家对二十世纪的理智生活给予了比罗素所给予的更加有益的影响。

--[美]M·怀特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美]A·爱因斯坦

作为一位通俗作品的作家和知名人士,罗素在弄清我们时代的思想和焦虑方面起着一种独一无二的作用。在其作品的后面,站着一位我们时代最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人。

--[美]M·K·穆尼茨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

--[美]B·罗素

作者简介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著,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素一生驰骋于数学、逻辑、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1950年,罗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旨在表彰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作品目录

前言:世纪的智者

译者弁言

作者序

不幸福的原因

01什么使人不快乐?

02浪漫底克的忧郁

03论竞争

04论烦闷与兴奋

05论疲劳

06论嫉妒

07论犯罪意识

08论被虐狂

09论畏惧舆论

幸福的原因

10快乐还可能么?

11论兴致

12论情爱

13论家庭

14论工作

15论闲情

16论努力与舍弃

17幸福的人

附录:罗素年表

经典语句

女人把所有其他的女人都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而男人一般只对那些与自己同一个职业的男人有这种情感。

大家所说的人生斗争,实际上是成功的斗争。人们进行这种斗争时所害怕的并非第二天没有早饭吃,而是不能胜过邻人。

快乐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可能广泛,让你对人和物的反应尽可能友善。

不仅是圣书,所有出色的小说也都含有枯燥的章节。一部从头到尾都是闪光语言的小说,肯定成不了杰作。除了少数重大时刻外,伟人们的人生也是平淡无奇的。

多数工作都会使人得到两种满足,一是消磨时光,二是给抱负以一定的出路,而这就足以使一个即使工作乏味的人,也比一个无工作的人快乐得多。但是当工作有趣时,它给人的满足感将远远优于单纯的消遣。

对于喜欢草莓的人,草莓是好的,对于不喜欢的人,草莓是不好的。但是喜欢草莓的人享有他人所没有的兴趣;在这方面,他的生活更有精彩,于他们生活的世界也更适应。

一般说来,女人所爱的是男人的性格,而男人所爱的则是女人的外貌。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男人显得不如女人,因为男人认为女人可爱的品质,远不如女人认为男人可爱的品质来得有价值。

人类的天性是对那些最不要求爱的人才最乐于给予爱。一个竭力用仁慈的行为去赢得爱的人,往往会因人类的无情而悲伤。

唯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只有伴以一定程度的寂寞,某些美好的东西才有可能被人获得。

文摘

将他锤成粉屑——震得赫真江①边的青林绿草都兢兢地摇动!但是不然!电火尽闪着,霹雳却始终不到,高楼依旧在层云中矗着,纯金的电光,只是照出他的傲慢,增加他的辉煌!罗素最近在他一篇论文叫做:《余闲与机械主义》(见Dial,For August,1923)⑦又放射了一次他智力的电闪,威吓那五十八层的高楼。我们是踮起脚跟,在旁边看热闹的人;我们感到电闪之迅与光与劲,亦看见高楼之牢固与倔强。一二百年前,法国有一个怪人,名叫凡尔太③的,他是罗素的前身,罗素是他的后影;他当时也同罗素在今日一样,放射了最敏锐的智力的光电,威吓当时的制度习惯,当时的五十八层高楼。他放了半世纪冷酷的、料峭的闪电,结成一个大霹雳,到一七八九那年,把全①赫真江,通译哈得逊河,美国东北部的一条大河,在纽约人海。②括弧内的英文是,《日晷》1923年8月号。《日晷》是美国的一家学术刊物,其编辑部于1918年从芝加哥迁到纽约,故这里有震撼纽约之说。③凡尔太,通译伏尔泰(1694一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

我认为,厌烦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因素,远未受到应有的注意。我相信,它曾是各个历史时代中重要的动力之一,在今日则尤其如此。厌烦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诚然,笼子中的动物总是无精打采,踱来踱去,呵欠连天,但在自然状态中,我不相信它们会有类似厌烦的感觉。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在搜索敌人或食物,或同时搜索二者;它们有时交配,有时则设法取暖。但即使当它们不快乐时,我也不认为它们会厌烦。类人猿也许在这方面像在其他许多方面一样与我们相似,但我从未和它们一起生活过,所以也就无从验证了。

人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也是厌烦的要素之一。我想,从要你性命的敌人那里逃跑虽然是不愉快的,但肯定不会令人厌烦。一个人将被处死时,断不会感到厌烦,除非他有超人的勇气。同样,谁也不会在上议院作初次演说时打呵欠,只有已故的德文希尔公爵除外,他曾因此受到同僚们的敬重。厌烦的本质是渴望发生事情,并不非得是愉快的事情,只要那事情能使厌烦者感到这一天与那一天不同就行。总之,厌烦的反面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兴奋的欲望于人类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男性。我想,这种欲望在狩猎时期要比其他时期更容易满足。狩猎是令人兴奋的,搏斗是令人兴奋的,求偶是令人兴奋的。一个野蛮人会设法奸污一个身旁有丈夫睡着的女人.虽然他知道那丈夫一旦醒来,他便要送命。我猜想这种情形不会令人厌烦。但是随着农业时代的到来,生活开始变得单调乏味了,当然,贵族不在此列,他们至今仍停留在狩猎时期。我们听到过很多关于机器管理如何乏味的说法,但我认为采用旧式耕作法的农业至少同样乏味。的确,与多数慈善家的意见相反,我认为机械时代极大地减少了世人的厌烦。以雇佣劳动者而论,上班时间是不孤独的,夜晚又可在各种娱乐中度过,而这在旧式的乡村中是不可能的。

媒体推荐

一张申府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美]A.爱因斯坦

作为一位通俗作品的作家和知名人士,罗索在弄清我们时代的思想和焦虑方面起着一种独一无二的作用。在其作品的后面,站着一位我们时代最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的人。

——[美]K.穆尼茨

罗索的《幸福之路》虽然写于大半个世纪前,但书中分析陕乐与不快乐的原因却是历久常新。无论处于任何时代,人都会经历快乐与不快乐的时刻,作者特别指出导致不快乐的原因,教读者多认识自己,更提出一些可以引领大家走向幸福之路的方法,甚富启发性。

——香港电台十大好书精选

序言

每次我念罗素的着作或是记起他的声音笑貌,我就联想起纽约城,尤其是吴尔吴斯五十八层的高楼。罗素的思想言论,仿佛是夏天海上的黄昏,紫黑云中不时有金蛇似的电火在冷酷地料峭地猛闪,在你的头顶眼前隐现!

后记

本书中的《人类幸福之路》(原名《万人幸福指南》)之部分内容,曾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多次印行过,这里是由滕颖、陈瑛二位先生根据日文原版重新译成的中文。译时参阅了台湾原启子和林宴夙、何佑森等人的中文译本。

《获得幸福的法则》部分,也是由滕颖、陈瑛二位先生首次译校面世。日本伦理研究所中国事务所于振忠主任、日本伦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龚颖副研究员承担了全书的最终校订、联络统筹等工作。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余涌副所长对于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非常感谢金城出版社王吉胜社长及责任编辑,他们的真诚和辛劳,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

日本伦理研究所理事长丸山敏秋

2010年10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