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

休宁

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
休宁是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7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7.4万,可以说是“交通枢纽重地、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宜居宜业福地”。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是中国第一状元县,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境内有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还有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万安罗盘。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中国有机茶之乡” 。[1]
  • 中文名:休宁县
  • 外文名:Xiuning County
  • 别名:
  • 别称:状元故里
  • 所属地区:地级黄山市
  • 下辖地区:9镇12乡、259个行政村
  • 面积:2151
  • 人口:27.4万
  • 地理位置:安徽省东南端、新安江上游
  • 著名景点:齐云山、中国状元博物馆、白际风景区
  • 机场:黄山机场(4D)
  • 政府驻地:海阳镇
  • 火车站:休宁站
  • 行政类别:县级
  • 地方方言:吴语徽严片休黟小片休宁方言
  • 车牌代码:皖J
  • 气候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荣誉:中国第一状元县、休闲养生之都
  • 民系:江浙民系(吴越民系)
  • 水系:新安江-钱塘江水系

历史沿革

根据出土文物的考证,休宁一带至迟在西周(公元前11~8世纪)时期,就已有文化较为发达的定居居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吴、越、楚三国的领地。秦汉为歙县西乡地。秦属会稽郡,秦末或楚汉之际改屈鄣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黟、歙一带的“山越”居民,分歙县西乡地置县,设县治在鸺山(又名“灵鸟山”,即今凤凰山)之南,故名休阳县。隶属新都郡。吴永安元年(258年),为避景帝孙休名讳,改名海阳县,县治迁万岁山(今万安古城岩)。

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海阳县为海宁县。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隶属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复置黎阳县,分新安郡置新宁郡,郡治海宁,辖黎阳、海宁、黟、歙4县。陈天嘉三年(562年),又并黎阳县入海宁县,并新宁郡入新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并黟歙入海宁。歙州治在海宁。十一年,复置黟、歙二县,海宁县篁墩划属歙县,州治迁黟县。十八年,县治迁“南当山水口上”(今渠口乡一带),海宁县改名休宁县(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命名),县名自此沿用至今。大业三年(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郡治休宁万岁山。十二年,汪华起兵保郡,据郡治,并辖歙、宣、杭、睦、婺、饶六州,称吴王。次年,郡治迁歙县乌聊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新安郡仍改为歙州,休宁属之。七年,县治迁至万岁山。

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10道,休宁随歙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分15道,休宁随歙州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八年,划休宁南境回玉乡与鄱阳怀金乡置婺源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休宁属之。九年,县治迁至“松萝山之南”(即今址)。乾元元年(758年),新安郡复改为歙州,隶属宣歙饶道。次年,废宣歙饶道,歙州属浙西道。永泰二年(766年)设宣歙道,析休宁、歙县地置归德县,大历五年(770年)并回。大顺元年(890年)升宣歙道为宁国军。天复三年(903年)复改宣歙道。休宁均随歙州而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休宁随歙州先后属吴、吴越、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年)灭南唐,休宁随歙州入宋,隶江南路。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歙州隶江南道东路。至道三年(997年),改江南道东路为江南路。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休宁随之隶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州为路。休宁属徽州路,隶江东道。二十一年改隶江浙行中书省,二十三年隶江南行台。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徽州路为江南省兴安府,休宁属之。二十四年兴安府改为徽州府,休宁随之隶属江南行省。二十六年改隶中书省。明洪武八年(1375年)废中书省,全国设13布政使司,京畿府州直隶六部。休宁随徽州府直属南直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属浙江按察分司徽宁池太道。隆庆六年(1572年)改属徽宁道。

清,休宁均属徽州府。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徽州府属之。康熙六年(1667年),始设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安徽道。咸丰四年(1854年)改为徽宁池太广道,暂属浙江省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复归安徽省。徽州府均属之。

徽州历为路、州、府名,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歙、黟、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太平、旌德、石埭(即石台)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此时之“道”亦为行政监察区,而非行政归属)。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废道,直隶安徽省。休宁、婺源、祁门、绩溪、歙、黟六县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休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于“剿共”的需要,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与徽州感情极深,不愿脱离母州,人民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十五日,第八、第十行政督察区改属国民政府皖南行署,治所设屯溪。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二十三日,撤销第十行政督察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旌德六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五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一度迁安徽省会于屯溪。

1949年,祁门县于4月26日、休宁、歙县于28日、黟县于29日、绩溪县于30日先后被解放军二野解放;婺源县于5月2日被解放军四野解放,婺源县的解放标志着徽州全境的解放。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因此为了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同年5月13日,中共皖南区党委通知,设徽州专区(治所初在歙县,不久迁往休宁县屯溪镇),属皖南行署(行署初设屯溪,后迁芜湖),改屯溪镇为屯溪市(屯溪原为休宁县一镇),属徽州专区,全区领屯溪市和休宁、祁门、绩溪、旌德、歙、黟六县;1952年2月4日原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的太平、石台二县和原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的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全区共领一市(屯溪)九县(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宁国)。同年4月12日.废行署区,徽州专区属安徽省。1953年12月1日,屯溪直隶安徽省,徽州专区领九县,1955年屯溪降为地辖市。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原领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复升屯溪为省辖市。5月16日,将屯溪交由休宁县领导。6月,旌德县并入绩溪县。1960年12月13日改屯溪市为休宁县辖镇。1961年4月13日,重设徽州专区。8月16日,又改屯溪为地辖市;1963年5月20日屯溪降为休宁县属镇。1965年7月19日,复设石台县,改属池州地区。1968年7月7日,成立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属县不变。1971年3月29日,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75年12月19日,复升屯溪为地辖市(县级)。

1979年2月27日,改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同年1月29日,徽州地区领八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和屯溪市。198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徽州地区领七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石台和屯溪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划歙县岩寺镇新立)、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行政区划

2000年,休宁县辖9个镇、24个乡。

2004年底,休宁县辖9个镇、12个乡。2005年,休宁县原有的33个乡镇正式调整为21个乡镇(注:批准时间为2004年)。对24个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秀阳乡并入海阳镇,洪里乡与商山乡合并,设立新的商山乡,乡政府驻雁里。西田乡并入五城镇,汊口乡并入东临溪镇,渠口乡并入渭桥乡,南塘乡并入蓝田镇,兰渡乡并入齐云山镇,冰潭、江潭两乡并入溪口镇,回溪乡并入陈霞乡,山后乡并入汪村镇,郑湾乡的藏溪村、酒店村、文田村、岭上村、岭下村划入榆村乡管辖,郑湾乡的万金台村划入源芳乡管辖,岭南乡、山斗乡、璜尖乡、白际乡、龙田乡、板桥乡、鹤城乡、流口镇、万安镇等9个乡镇原行政区划不动,全县乡镇区划调整后共设9个镇12个乡。

2010年又将商山乡撤乡改镇,为10镇11乡,休宁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

地理环境

位置

休宁县地处安徽省最南端,在省会合肥之南,徽州行署所在地屯溪市西北,介于东经117°39′——118°26′和北纬29°24′——30°02′之间。休宁县境北窄南宽,略呈三角形。西起鹤城乡栗树尖,东止白际乡结竹营村以东的营川河西岸,长79公里;南起岭南乡莲花峰,北止儒村乡里仁村东北的三县尖,宽71公里。全县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65。休宁东与歙县、屯溪市接壤。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交界。西南与江西省婺源县毗连,西北与祁门县、黟县为邻。 

地形

休宁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6.70%。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起伏较大,垂直高差明显。境内海拔最高处为1629.8米的六股尖,最低为海拔130米的梅林乡茶馆,相对高差1500米。从中部、东部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地势逐级升高,进入不同地貌单元。县境内主要地貌类型有:

中山主要分布于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皖、浙、赣三省的界山。山体除西端局限部分为近东西向外,均呈北东~南西向分布,组成物质为浅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六股尖为海拔1629.8米。县境北部也有零星中山分布,海拔高度已降至800米左右,如鹦鹉尖海拔842米,均由浅变质岩和石灰岩组成。中山山休为深切峡谷分割,地形切割深度400~1040米,山坡坡度为42°左右,局部陡立,多为尖形山顶,谷底呈V形。尤其南部中山地面切割破碎,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

低山主要分布于县境中部、北部及中山内部山间盆地的边缘地带,山体多由浅变质岩、红色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组成。海拔多在500米左右,少数山峰可达700米以上,如金龙山海拔795米,查山海拔761米,阴公山海拔721米。低山展布方向呈断续北东~南西延伸,为山间盆地和宽谷所隔。因受人为砍伐、毁林垦荒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高丘陵主要分布于县境东部率水和横江的沿岸以及山间盆地的边缘。海拔高度低于400米。主要由浅变质岩、红色砂岩、砾岩构成。其脉络尚较清楚,但延伸方向随沟谷方向而多变化。丘坡因长期受流水下切、侧蚀,发育了很多谷地。

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无霜期长,水热季节交替明显。春秋短,夏冬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常出现“夹秋早”,气温日较差大;冬季冷而不寒,雨雪不多。

年平均气温16.2℃,最高年份(1961年)19.6℃。最低年份(1980、1984年)15.6℃,年际间变化多在±0.5℃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3.7℃,年较差24.2℃。1~7月气温逐月升高,4月升幅最大约为6℃,8月开始下降,9~11月每月递减约6℃。春秋季气温变化剧烈,夏冬季变化小。县境内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1967年1月16日)。多数年份极端最高气温37~39℃,出现于7~8月;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至零下9℃,出现于12月至次年2月。一日间最高气温出现于14、15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于黎明至日出前,日较差夏秋季大,冬春季小。晴天与阴天、河谷与山地、阳坡与阴坡日变化显著。气温的地理趋势为南北部略低,中部高。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休宁县金属矿床均属小型。已发现的金属矿主要有金、锑、多金属、铅、锌、铜、钼、钨、磁铁、赤铁、铁锰和褐铁等。

休宁县非金属矿主要有膨润土、瓷土、石煤、煤、磷、石灰岩、石英、砩石、白云石和砚石等。

植物资源

休宁县最常见的树种是杉木、马尾松。

常见的主要树种还有:金钱松、黑松、黄山松、红豆杉、柳杉、水杉、池杉、柏木、剌柏、钻天杨、河柳、枫杨、化香、江南桤木、光皮桦、山樱桃、苦槠、甜槠、绵槠、青栲、罗浮栲、石栎、青冈栎、小叶青冈、白栎、小叶栎、麻栎、茅栗、锥栗、榔榆、白榆、糙叶榆。青檀、黄檀、木兰、樟树、檫树、紫楠、红楠、华东楠木(薄叶润楠)、豹皮樟、檵木、花榈木、刺槐、臭椿、香椿、野鸦椿、楝树、重阳木、黄连木、丝棉木、三角枫、五角枫、青爪槭、无患子、椴树、木荷、喜树、梓树、楸树、乌楣栲、天仙果、钩藤、粗叶木,天竺桂等。

竹类有29种。以毛竹为主,其次有刚竹、淡竹、桂竹、毛金竹、园竹、苦竹、水竹、箬竹、紫竹、墨竹、实心竹、罗汉竹、孝顺竹、短穗竹等。还有奇特的方竹和休宁县特有的“休宁矮竹”。

人口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休宁县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休宁县常住人口为25045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422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197人,上升3.38%,年平均上升0.33%。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27379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262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73人,增长0.43%,年平均增长0.04%。

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74185户,家庭户人口为2425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8人增加0.09人。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8289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122168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39上升为105.01。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4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160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06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24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02人上升为341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569人上升为862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849人上升为3755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9638人下降为36899人。

交通

皖赣铁路、京台高速、205国道和103、220、326省道穿过县境。

休宁县承东启西,贯穿南北,县城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公里,是通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屯黄公路、205国道和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徽杭、合铜黄、黄塔桃、在建的黄祁景等5条高速公路和在建的京福高铁及拟建的黄杭、皖赣3条高铁均经过休宁县,高速公路在境内总里程达93公里,位居全市第一,高铁新区地处休宁县与徽州区交界处。

经济

2011年休宁县实现生产总值50亿元,增长13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3亿元,增长50.1%,比2010年净增2个亿,税比达85 %;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3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6亿元,增长18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821万美元,增长21.5%。

全年共接待游客46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6亿元,分别增长51.1%和60%,成为“中国旅游百强县”。

2006年-2011年,五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84.6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亿元,年均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9亿元,年均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年均增长19.3%;2008、2009和2010年连续三年跻身“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行列。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26.3:33.5:40.2调整为2011年的20 :43.5:36.5,相继摘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等桂冠。

工业

休宁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徽墨”、“罗盘”驰名中外。民国4年(1915年),胡开文墨店生产的墨、药材,万安“方秀水元记”、“吴鲁衡”、“胡茹易”罗盘店生产的日规,汪声潮监制的红茶,均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工业的发展始于建国后,建国初期,全县仅有纺织、烟丝、酱坊、酒坊、糖坊、油坊、墨店、罗经、牙刷、制纸等行业,共53户,一般都是前店后坊,设备简陋。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264.2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1.7%。1985年工业总产值596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1.1%。产品有:棉布、服装、皮鞋、木制家具、机制纸、纸板、锯材、人造板、合成氨、农用化肥、塑料制品、日用陶瓷、水泥、煤灰、砖、瓦、元钉、干电池、汽车配件、中小农具、饮料酒等40余种,县黄山电池厂生产的R6型纸板干电池于1985年参加省日化行业“四新”产品评比,获“百花奖”奖杯,同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县酒厂所产“特制营养健身蜂花酒”,1985年参加北京第六届畜牧产品展销会。同年12月,又经国家食品协会黄山全国果酒析评会国家级评酒员及专家评尝,获一致好评。县粮油食品加工厂生产的二级菜油、蛋黄面条,均于1985年获地区“优质食品”称号。还有精制珍眉茶、碳化页岩砖、糕点等产品,多次参加省、地同行业质量测验与展评,均获得良好名次。 

2011年,新宁县高新电子产业集群日趋形成,汽车电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稳步提升,全年规上企业新增6户达41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30%,全年纳税超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21户,比2010年增加7户。

农业

休宁人民历来以农为本。建国以前,土地贫瘠,耕作粗放,单产偏低,丰年粮食尚可自给,如遇水旱灾害,则须仰赖浙、赣调剂。建国后,生产发展很快。1985年,农业总产值85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8.9%,比1949年增长7.98倍;全县水稻实现了良种化,杂交稻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利用,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6647.6马力;粮食(稻谷)总产量达9360.13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2.4倍;油料作物产量达385.71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6.87倍;生猪存栏81290头,比1949年增长1.55倍;水产品产量62.17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24.6倍;瓜果蔬菜及家畜、家禽等均有大幅度增长。

休宁是安徽省15个以林为主的基地县之一。建国后,历年共为国家提供木材278.14万立方米,毛竹947.93万根。但由于“左”的错误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林业生产受到一定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三定”,落实了林业生产政策,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发展趋向稳定。1985年与1975年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相比,森林覆盖率上升了9.6%,杉木蓄积量上升14.9%,松树蓄积量下降75.3%,竹类蓄积量上升38%。

休宁是全国年产茶叶5万担以上基地县之一。建国后,茶叶产量,几经起伏。1949年,全县茶园4.21万亩,产茶1万担。经过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面积扩大,产量递增。至1958年,产量达4.56万担。由于“公社化”、“大跃进”“左”的错误影响,至1962年,茶园面积比1949年减少6461亩,产量下降至7858担。1975年全国北方农业会议后,认真贯彻以“林茶为主”的山区生产方针,1977年,茶园超16万亩,产量达6万担。推行了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后,茶叶生产连上台阶。1982年产茶7.83万担,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几年,年产均达7万担以上。1985年,产茶7.65万担。

2011年,新宁县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荣获“全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县新建高效生态茶园、油茶、菊花、商品蔬菜基地2.3万亩。皖南花猪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保种群发展到500头以上。松萝公司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徽山油业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国家级油茶重点企业,松萝、新安源、荣山3家企业跻身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松萝茶叶、庆元堂徽菊2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扎实开展首批模范村和特色生态村创建活动,建成海阳庄园、风雅茗洲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盐铺村被评为黄山市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社会事业

2011年总投资1.9亿元的休宁县中学新校区开工建设,投资1460万元完成35个校安工程建设,启动城区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新增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3项,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省级科技服务平台。

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1个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送电影”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体系初步建成,“吴鲁衡”注册商标成为“中华老字号”。

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启动了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完成了6所村级卫生室及海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新增城镇就业7158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365人。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参加新农保人数17.1万人,参保率达96.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达23.4万人,参合率达98.9%。

文化艺术

休宁话,属徽语休黟片。徽州方言大致可分为休宁话、歙县话、黟县话、祁门话和绩溪话、婺源话这六个次方言,其中休宁话又分为休宁城内和休宁蓝田两个主体部分。

休宁方言可分为5片:

海阳片(北乡片) 分布在海阳、岩前、蓝田、渠口、万安、屯溪区梅林等乡镇,海阳话有19个声母,30个韵母和6个声调;

临溪片(东乡片) 分布在原临溪区(东临溪、白际等乡镇)和市区屯溪区大部;

五城片(南乡片)分布在五城、月潭、山斗等乡镇;

溪口片(西乡片) 分布在溪口、冰潭、江潭等乡镇;

流口片(西南片)分布在原流口区流口、汪村等乡镇和冯村乡大部。

其他方言

黟县话 属徽语休黟片,分布在休宁县北部原儒村乡。

婺源北乡话 属徽语休黟片,分布在与婺源县相邻的花桥、板桥等乡和冯村乡部分村落;

婺源东北乡话 属徽语休黟片,齐云山上的大部分居民(如原渠口乡渠口村委会)使用。

淳安话-遂安话 属徽语严州片 新安江水库移民使用。

船上话 属徽语严州片,类似浙江江山话。生活在新安江流域的“九姓渔户”使用。

名人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休宁人物有名儒朱升、戴震(今属屯溪区)、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

状元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产物。其中,从宋嘉定十年(1217年)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休宁籍状元有19位,比例居全国之首。

风景名胜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 ,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齐云山,还有被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齐云山

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

山越民俗风情园

山越民俗风情园是2008年新开发的景点,位于休宁县城1公里处的福地村盐铺。风情园在盐铺村现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挖掘和展现古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得胜鼓、跳钟馗等民间艺术和烘黄山贡菊、酿五城米酒、制五城茶干等徽州民间手工艺展示。

岭南三溪风景区

三溪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三溪村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充满神奇与惊险,令游客向往。三溪风景区山峦叠翠,潭幽涧长,瀑美泉灵,峰奇岩怪,是黄山至婺源旅游线上唯一的亲水旅游区。景区内自群山之巅发育成几十股小溪,汇合成一大溪流。三溪风景区距黄山市区48公里,距江泽民总书记祖居地江西婺源江湾仅16公里。

古城岩景区

古城岩以众多的古迹遗址、历史传承和寿山旭日的景观而闻名于世。景区内的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古门楼、古牌楼、古桥、古塔等和汪王故宫、朱元璋避难洞、练心石、半亭、方丛竹等遗址及气势宏伟的万寿塔和谐布局。

名优特产

休宁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取得显著成效,分别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

名茶

琅源松萝产于万安镇福寺村松萝山,是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也是炒青的始祖,品质独特,闻名全国。

白岳黄芽产于“白岳”齐云山,茶色黄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汤色清澈明亮,咽后生津止渴

名州炒青“屯绿”中的极品,产于流口镇名州村,有“头泡清,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还醇”的美誉。

金台毛峰产于郑湾乡千金台村,芽叶肥硕,香高清鲜。

新安源银毫为新开发的品种,如针状,味浓厚,冲泡后汤中白毫显露。

蓝田花猪

蓝田花猪是全国推广的19个猪种之一,产自休宁蓝田镇。

蓝田花猪特点有三:一是瘦肉多,肥肉少;二是吃不择食,饲养成本低,出肉率高;三是产仔率高,大约有10-14头。

休宁县兰花火腿厂以蓝田花猪为原料,腌的火腿,色香味俱全,畅销国内外。

五城茶干

主产于休宁县五城镇及下属的龙湾、双龙二村。乾隆皇帝南下江南时亲自品尝,称赞道“江南一绝”。自此五城被誉为中国茶干之乡。

五城米酒

原产地主要是五城及附近的几个乡镇,采用古法酿酒技术,保存了原浆酒的精华,是酒中的上品。五城米酒已申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信在不久之后五城米酒将走出大山。

黄山贡菊

又名徽菊,与杭菊、滁菊和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贡菊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经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功效。该县主要产于兰田、南塘一带。

竹雕竹器

休宁县盛产翠竹,该县张王楼制造厂竹雕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各国。竹制工艺品与竹编、竹雕、竹拼三大系列。竹编工艺形成于唐,发展于明清,产品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图案新颖,大多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传统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农礼品,现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竹编画和竹编动物等工艺品;竹雕为徽州传统“四雕”之一,主要产品有深浅浮雕笔筒等摆件,竹雕楹联,屏风和竹根雕人物等;竹拼系列是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的新型工艺品,有平面人物挂件、立体人物挂件和抽象装饰品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