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蘑菇

褐蘑菇

蘑菇科蘑菇属真菌
褐蘑菇Agaricus crocopelus peck,其菇盖表皮细胞含有褐色素呈黄褐色,菇盖多生纤维状鳞片,故名褐蘑菇或褐鳞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褐蘑菇肉质较疏松,干菇泡发速度快,温水浸泡10分钟即可烹调食用,菌盖和菌柄均无木质化口感,是当地群众最喜爱的品种之一。根据其味幽香的商品特性,当地定其商品名为“香口蘑”。据测定,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质18.3克,17种氨基酸总量达9.23克,含有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褐蘑菇是很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食用、药用真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褐蘑菇
  • 中文学名:褐鳞蘑菇
  • 目:伞菌目
  • 科:蘑菇科
  • 属:蘑菇属
  • 界:真菌界
  • 分布区域:吉林、台湾、西藏

基本内容

褐蘑菇Agaricus crocopelus peck,其菇盖表皮细胞含有褐色素呈黄褐色,菇盖多生纤维状鳞片,故名褐蘑菇或褐鳞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根据其味幽香的商品特性,当地定其商品名为“香口蘑”。褐蘑菇肉质较疏松,干菇泡发速度快,温水浸泡10分钟即可烹调食用,菌盖和菌柄均无木质化口感,是当地群众最喜爱的品种之一。褐蘑菇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质18.3克,17种氨基酸总量达9.23克,含有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褐蘑菇是很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食用、药用真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形态特征与生长条件n

(一)褐鳞蘑菇的形态特征如下∶

1.菌盖:菌盖直径一般为10~17厘米。幼菇出土后呈白色、球形;随其生长,开伞前(菌膜未露)呈半球形;近于开伞(菌膜外露,但未裂开)时为馒头形;开伞后(露出菌褶)成为雨伞状。菌盖表皮黄褐色,一般菌盖中央颜色最深,由中央向内卷的边缘,颜色渐次变浅,直至为黄白色。菌盖表皮在高湿条件下,稍粘手,一般情况下不粘,满布纤维状鳞片,随空气湿度降低而明显,菌肉白色呈乳白色,肉厚1.0~1.3厘米,用刀切开或撕裂后变白黄色至浅褐色。褐鳞蘑菇菌肉生长速度快,质地较粗而疏松。

n2.菌褶:幼菇期的菌褶,被一层白色的菌膜所包裹,随着菌盖边缘的伸展,菌膜越明显外露,而且越薄成膜质状。最后破裂、脱落,仅有少量分别残留在菌盖边缘和菌柄上,从而菌褶外露。菌褶初露时为白粉色,渐变粉色。成熟后为红色至褐色。菌褶离生、片状、长而宽、不等长,呈幅射状疏稀排列。菌褶两侧生有子实层,离生。囊状体及担子呈栅状排列。

n3.菌柄:白至乳白色,柱形,中实(开伞后稍有疏松)、细长,长4~7厘米、粗3~5厘米。菌环靠上,白色,成熟后脱落。

n4.孢子:每个担子上着生2个担孢子,担孢子双核,椭圆形,6.8~8.6×5.2~6.9微米。孢子印褐色。

n5.菌丝:在营养较少的PDA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稀疏淡薄,气生菌丝很少,灰白色。无明显色素,只在菌丝集中处的培养基内有极浅的褐色;培养基中添加蛋白胨后,菌丝生长较快,密度也比较大,白色。在麦粒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浓度密,颜色洁白,30~35天长满瓶,沿瓶壁生长出树根状粗大而厚的菌索。在栽培料上,菌丝体灰白色,随菌丝密度增加,颜色渐显白色。生理成熟后扭结为棉线状的粗菌索。

n

(二)褐鳞蘑菇的生长条件如下∶

n1.自然生态:褐鳞蘑菇在草场上形成不明显蘑菇圈。菌丝体在土壤10~20厘米深处越冬,第2年土壤解冻后于5月上旬开始恢复生长,7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菌丝生长蔓延迅速,扩展深度达15~25厘米,7月下旬至8月初形成原基,遇雨出菇。子实体多单生在蘑菇圈的外边缘。

n2.栽培条件:褐鳞蘑菇是双孢蘑菇的近缘种,出菇期间要求较稳定的温度。菌丝的生长温度是6~23℃,20℃生长速度最快。如果温度超过23℃或低于5℃,则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停止生长发育。发菌阶段一般以18~22℃为宜,生长较快,浓密健壮;高于22℃时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细弱,容易衰老;温度超过25℃,菌丝易受害。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8~21℃,以13~18℃时子实体生长快,菌柄矮壮,菌盖肉厚,质量好,产量高。温度高于20℃,菌柄徒长,肉质疏松,品质低劣;温度低于8℃时,生长缓慢;若温度突然回升,进行生殖性生长的菇蕾又将其营养物质回输给基内菌丝,使其恢复营养性生长,结果菇蕾会失去营养供给而枯萎死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