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是在整合原华中理工大学和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法律学科的基础上于2001年1月成立的。其法学学科如朝阳出世,新锐勃发,伴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显著提升和快速发展。
    中文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外文名: 简称: 创办人: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隶属: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概述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构建起理、工、医、管、法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迅速,社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华中科技大学的法学教育缘起于1981年。当时我校参加了司法部全国统编法学教材的编写;随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我校开设专利培训班。2001年,学校正式成立法学院。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建成了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办学体系。

学院秉持“创一流、重特色、倡交叉、国际化”的理念,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不断推动法学学科快速发展。法学专业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评为A。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其中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次;1人为联合国发展权高级咨询专家、2人曾任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指委委员。

学院引进联合国专家和海外名校高层次人才和国家外专局外专计划人才多人,并聘请了数十位著名学者和高端实务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科研教学一线锻炼中不断得到学术成长。

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和涉外高端法治人才。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硕士学位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法理法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学等二级博士点及刑法、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二级硕士点,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授权点。设有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科技法学硕士点。法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生达1000余人。

学院分设法律学系、科技法与知识产权系。获批中宣部和教育部等联合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两个国家级文科研究基地。

另有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湖北省人大“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等11个省部级基地。学院与清华大学等发起成立“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积极推动新法科建设。

近五年,学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项目近100项,经费近千万元,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发文200余篇,出版中外文专著数十部。参与完成中央领导交办重大课题,咨询报告先后获得中央主要领导批示。主持联合国重要项目、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提供决策咨询。教师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省部级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

学院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中国版权知识竞赛一等奖等学科竞赛奖项。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模范检察官”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毕业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贡献着力量。

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国人权理事会(OHCHR),国际水伙伴组织(GWP)、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受到联合国和中国驻联合国使馆赞扬。学院拥有良好办学声誉,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欧洲时报、奥地利新闻报等重要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持续报道。

校训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为“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合乎我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建设无污染校园等精神。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倡导的“学在华工”精神相吻合,包含原校训中“严谨”的意义。转义出自《易·坤》“坤厚裁物”;

“求是”意为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包含“求实”的意义但不拘于“求实”,在实中求学问。符合原校训中“严谨、求实”的精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实事求是”;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含有原校训中“奋进进取”的意义。与创办一流大学的现代办学理念一致。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校训涵盖了德育、智育、发展科学、与时俱进等方面的内容,合乎办大学的理念,具有现代高校校训特征,与我校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精神相融合,与我校发展的理念相一致,雅俗适宜,多数人能明其意,而且能找出相应出处,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

著名教师

易继明

    简介

    全国知名中青年法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私法一般理论方向学科带头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破格晋升教授,兼任《私法》主编、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年刊》编辑部主编。2005年8月-2006年7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研修。

      主要研究方向

      法理学、私法一般理论、民法总论、财产法和知识产权法。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及其英文版《China Legal Law》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翻译和校订着作《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大陆法私法古典模式的历史含义》等10余部。

        主要代表作:

        1、《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合同法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大陆法私法古典模式的历史含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跛了脚的“法治”――与夏勇教授商榷》,《法律科学》2006年第2期;

        5、《中国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物权的定义》,《法学》2005年第9期;

        6、《论知识产权的观念:类型化及法律适用》,《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7、《再谈物权法第1条:制定目的》,《东吴法学》2005年第3期;

        8、《中国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总体结构与制定目的》,《河北法学》2005年第8期;

        9、《完善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律制度――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两周年》,《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

        10、《民法典的不朽――兼论我国民法典制定面临的时代挑战》,《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11、《民法之学:关于权利的学问》,《法学》2004年第4期;

        12、《认真地对待学者――闲话学者与最近的民法草案》,载《法学》2003年第5期;

        13、《民法法典化及其限制》,《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14、《知识经济时代民法的变迁》,《法学》2001年第8期;

        15、《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法商研究》2001年第4期;

        16、《论日耳曼财产法中的团体主义特征》,《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17、《物权保全请求权》,《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主要研究成果

          《评财产权劳动学说》(《法学研究》2000年5月);

          《论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法学》2000年9月;

          《论古希腊法对大陆法私法形成的贡献》(《中外法学》1999年10月);

          《知识经济时代民法的变迁》(《法学》2001年8月);

          《日耳曼财产法中的团体主义特征》(《比较法研究》2001年7月);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法商研究》2001年7月);

          《民法法典化及其限制》(《中外法学》)等;

          2002年到法学系做博士后,其研究计划分两部分:计划A,《财产权的价值目标》;计划B,《中国民法典制度的历史使命》。

          俞江

            简介

            1972年7月生于重庆,祖籍浙江省诸暨市。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俞江教授的研究集中在法律史与民法相结合的交叉领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相继发表《“契约”与“合同”之辩》(2003年第6期)、《继承领域内冲突格局的形成》(2005年5期)等论文。又曾在《历史研究》、《法学研究》、《读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专着有《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等。曾获得第一届(2005年)中国青年法律学术一等奖(法鼎奖),上海市第八届(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荣誉

                曾于2003年与许志永、滕彪等一起向全国人大建议审核《收容遣送办法》,促使国务院最终废止该办法;

                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等评选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被《楚天金报》评选为2003年度为“湖北省十大感动人物”;

                并被美国格莱斯曼基金(the Gleitsman Foundation)授予For People Who Make a Difference奖金;

                被《南风窗》杂志社授予“为了公共利益之良知奖”。

                郑友德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12月—1998年8月在德国专利与商标局、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律系、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法律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研究所从事研修工作。1999年3月—2000年2月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理事,中国高校科技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特聘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经济法学会副理事长,《经济法论丛》、《网络经济与法律论坛》编委。兼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厅法律顾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咨询专家、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研究方向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经济法基础理论与竞争法。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近10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项目和科研项目。近年来应邀并获资助先后赴美、英、日、法、德等国家及香港地区访问、讲学。

                      主要代表作

                      1、Woerterbuch gewerblicher Rechtsschutz,Wila Verlag(德国),1989;

                      2、《知识产权法》(全国统编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信息高速公路中知识产权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

                      4、《试论假冒与不正当竞争》,《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5、《论模仿自由与不正当竞争》,《中国法学》2001年增刊;

                      6、《论现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竞争关系》,《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

                      7、《作品标题的知识产权保护》,《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8、《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具体化研究—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

                      9、《欧盟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

                      10、《论外层空间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学》2006年第11期;

                      11、《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与创新》,《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李红海

                        简介

                        教授,1995.7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7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7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8-2006.8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Wolfson College访问学者。

                        专著:《普通法的历史解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译者:《英国普通法的诞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

                          学术论文

                          1、“司法指示:没有法律形式的‘特别法’”,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普通法的司法技艺及其我国的尝试性运用”,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3、“普通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路”,载《清华法学》,2007年第4期;

                          4、“Ownership or Estate?---The Concept of Estate in Early Common Law”,In Journal for Law and Policy in China,Volume 1,No.1(2007);

                          5、“判例法中的区别技术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载《清华法学》,2004年第6卷;

                          6、“罗马法和早期英国法发展中的相似性”,载《清华法治论衡》,2004年第4卷;

                          7、“英国的法治与英国法律职业阶层”,载《比较法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3年;

                          8、“所有权抑或地产权?——早期普通法中的地产权观念”,载《私法》,第一辑第一卷,2001年;

                          9、“早期普通法中的权利诉讼”,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

                          10、“亨利二世改革与英国普通法”,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

                            主要代表作

                            合著:“萨维尼”一章,徐爱国(主编):《西方著名十大法学家评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参编教材:“历史法学派”一章,何勤华(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编辑:“英美法”部分,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编译:“英格兰古法”词条负责人,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

                            杜颖

                              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6年—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获LLM学位;

                              2005年—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2005年:美国国际出庭律师协会中国项目成员,访问夏威夷、费城;

                              2002年: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

                              1997年~2000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民商法方向博士学位;

                              1994年~1997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1989年~1993年:在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5年~1996年:在日本新泻大学法学部交流学习,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

                              1998年~2000年:日本新泻大学进修,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

                                学术论文

                                1、“保险中的道德危险及其消解”(6500字),载《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2、“保险中的危险”(6000字),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7期;

                                3、“中国保险业的监督和管理”(6000字),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5期;

                                4、“对我国保险法受益人规定的思考”(7000字),载《河南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经纬》2002年第4期;

                                5、“日本保险公司强制重整制度及其借鉴意义”(6000字),载《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6、“网上交易中消费者保护特则”(10000字),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5期;

                                7、“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问题”(10000字),载《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3期;

                                8、“电子认证制度刍议”(8000字),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5期;

                                9、“物权保全请求权”(12000字),第2作者,载《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0、“人格权保护中的保全请求权”(12000字),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1、“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趋近——以不作为债务的强制履行为考察点”(10,000字),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2、“日本民法典的百年历程”(16000字),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总第20卷,2001年第2号;

                                13、“《日本消费者契约法》制定的历史背景”(10000字),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3卷,2002年第2号;

                                14、“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立法的发展”(15000字),载《民商法前沿》第一辑,2003年1月;

                                15、“英美法中的禁令制度”(10000字),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学报》2003年第3期;

                                16、“环境保全中的民事请求权”(12300字),载《上海大学-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3年第2期;

                                17、“完善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律制度――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两周年”,(16000字,第1作者),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

                                18、“中国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物权的定义”(13000字,第1作者),载《法学》2005年第9期;

                                19、“商标显着性与姓氏商标可注册性”(11500字),载《法学》2006年第9期;

                                20、“通用名称商标权问题研究”(13000字),载《法学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卷)》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1、“地名商标的可注册性及其合理使用”(12000字),载《法学》2007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卷)》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22、“商标反淡化理论及其应用”(18000字),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3、“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和第403条”(14000字),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

                                24、“商标纠纷中的消费者问卷调查证据”(17000字),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1期;

                                25、“我国邮品设计中的着作权问题”(5000字),载《中国版权》2008年第2期;

                                26、“指明商标权人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9500字),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5期;

                                27、“商标反向混淆构成要件理论及其适用”(10500字),载《法学》2008年第10期;

                                28、“商标法中宽展期内商标权的定位研究”(6000字,第1作者),载《知识产权》2008年第5期;

                                29、“单一颜色商标注册问题研究”(11000字),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

                                30、“商标法中的功能性原则——以美国法为中心的初步分析”(18000字),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

                                李扬

                                  简介

                                  湖南省隆回县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学院(筹)院长,法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知识产权法硕士、博士,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后出站,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常委,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湖北省科技法学会秘书长。日本北海道大学GCOE研究员,法学院特任教授。

                                    主要代表作

                                    1、《无形争夺――知识产权的热点与难点》(独着),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2、《网络知识产权》(独着),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湖北法律实务大全·知识产权卷》(独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危机及其未来模式》(合着,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5、《法官办案手迹》(丛书,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6、《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独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获中国科技法学会2007年度优秀成果金奖);

                                    7、《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合着,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8、《知识产权法总论》(独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9、《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论丛》(连续出版物),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始终致力于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学术品格的塑造,关注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实施过程中寻求学科新的切入点、立足点和增长点;大力促进各项科研教学活动与国家的法制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科前沿性、战略性、应用性问题的研究。

                                    积极参加国家立法规划、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研究制定工作,使法学院为国家机关提供重大决策参考的咨询能力得到显着提高,特别是在参与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湖北省暨武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制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来年主持完成的重大课题有: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战略研究第18专题《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专题研究、国家立法研究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草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草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草案研究》、《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法律专题研究》、《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条例草案研究》;

                                    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知识产权协调保护与管理研究》;

                                    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诉讼监督效力研究》;

                                    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法律环境研究》;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技法学》等。

                                    2003年5月,法学院俞江教授等人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国务院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举国震动,为当代中国宪政发展与人权保护史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培育体系

                                    法学院根据法律专业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要求,完善学生培养目标与方案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科技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重点培育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专业自信心、国际化意识、创新性思维、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协同能力。

                                    2004年3月,法学院学生代表中国大陆法学教育机构首次参加了由亚太法学会主办的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法律赛事“THEXIX LAWASIA Biennial Conference”(亚太法学会双周年会)暨“2005LAWASIAMOOT”(2005年亚太法律辩论赛),取得第五名的佳绩。

                                    迄今,法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000余人,双学位生6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并培养留学生20余人。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立法、审判、检察、执法、律师、公证、仲裁、金融、证券、企业法务、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岗位工作。

                                    国际交流

                                    法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现已形成全国性学术合作网络。法学院先后派出14名教师赴德、法、英、美、澳等国著名学府研修,国际学术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

                                    20余名毕业生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法国图尔大学、德国拜洛伊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著名学府深造,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

                                    法学院与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水伙伴组织(GWP)、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诸多国际组织与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正在积极探索与海外联合办学的教育创新之路。

                                    重要研究机构

                                    普通法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普通法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英文名称为Institute of Common Law,Law School,HUST),成立于2008年10月,是国内法学界一个专门性的普通法研究机构。

                                    研究所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陈绪刚、杜颖、李红海、裴丽萍、齐海滨、易继明6位学者发起成立,是以普通法为研究对象的开放性学术研究机构,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研究所以推进中国的普通法研究和教学、普及普通法知识和理念为宗旨,以贡献于中国的法治建设为使命。研究所由研究员、名誉研究员、客座研究员、特约研究员等成员组成。

                                    研究所有研究员8位(除上述6位发起人外,还包括姚中秋和毕竞悦),名誉研究员12位,客座研究员19位,他们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此外,研究所还拟聘一些国外学者作为名誉研究员,以供咨询和进行其他合作。研究所设研究委员会和主任两个机构,委员会由全体研究员组成,主任全面负责研究所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李红海教授担任研究所主任。

                                    近代法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5月,现任所长:俞江教授。该研究所依托法学院法律史学科,在华中科技大学“985”工程二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撑下快速发展,是国内外近代法研究的文献和学术机构。

                                    研究所聘请李贵连教授担任名誉所长,聘请复旦大学法学院王志强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副教授学者担任兼职研究员,现有研究人员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该所规划的研究方向分为中国近代法的研究、外国近代法的研究、中外近代法的比较研究等三个方面。

                                    环境法研究所

                                    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信息法研究中心、电子商务法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

                                    重要刊物

                                    1、《私法》n2、《中国科技法学年刊》n3、《华中法律评论》n4、《普通法之路》n5、《近代法研究》n6、《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论丛》

                                    特有资源

                                    1、一流的华中大法律图书馆

                                    2、学术午餐会

                                    3、法律大讲堂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