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现象

山寨现象

社会现象
山寨现象:山寨一词,在粤语中意指没牌照、难进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1]山寨手机低价抢占市场引申为盗版、剽窃、仿制的同义词。近日,多家媒体都在关注山寨现象:五成以上参与调查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山寨产品大行其道,反映出公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心理需求。对于山寨现象的同情和支持之声,似乎已占了上风。
    中文名:山寨现象 外文名:Cottage phenomenon 发生地点: 意义:在粤语中意指没牌照、难进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 同义词:盗版、剽窃、仿制

概述

默认山寨现象,其实是混淆了一条界限:如果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自娱自乐,引人哈哈一笑,再怎么山寨也无可厚非;可是一旦超越这一界限便无法回避其“原罪”:涉嫌非法和侵权。山寨产品流行,反映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无奈和乏力。知识产权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来将挫伤整个社会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二来投机取巧、蔑视法制将被视为合理合法、习以为常。被山寨的产品,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大公司、大品牌。

试想,投入巨资研发的产品,一推向市场就遭山寨,尚没收回成本就沦落到“白菜价”,长此以往,还有哪家企业敢于再投巨资搞研发?一个忽视技术的积累和储备的企业,产品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一遇风险很可能一蹶不振。小到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到整个社会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都离不开对知识产权有效保护。说到底,山寨文化就是一种平民文化。强烈建议赵本山先生和董卿女士在牛年春节晚会上,想办法弄出一句和山寨有关的流行语出来。那会相当的山寨。

山寨产品

大众接受山寨产品,主要是因其价格便宜。于是有种观点:“消费者早就对各种形式的垄断深恶痛绝,可是又奈何不得。追捧山寨,就是一种无奈的反制。”价格垄断尤其是那些并非依靠技术创新形成的垄断,的确可恶。此前,针对正版光盘价格奇高,曾有种说法“正版有多黑,盗版就有多狂”。

但话说回来,打破垄断、使消费者得到合理的价格,前提必须是合法竞争、维护他人正当权益。山寨产品普遍不搞研发,只模仿品牌产品的样式和功能,同时逃避监管,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从而赚取巨额利润。对于山寨产品没有固定的生产地和明确的生产厂家,仅靠灵活的分销手段和成本控制就能获取暴利的行为,有关部门是否有失察和失职之处?

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山寨产品就像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只有态度明确、遏制得力才利于维护公平,促进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

成为流行

山寨为何会成为一种流行,央视《新闻联播》好像很少播放多少有点八卦的新闻。但是近日的一期《新闻联播》用了一分五十九秒的时间专门用来探讨山寨现象,这是不是标志着山寨已然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潮流,甚至是一种“文化”?文化太多,就像什么人都可以自称或者是他称老师一样,连厕所里的色情涂鸦或者是痔疮广告,也可以冠个“厕所墙壁文化”,山寨弄个文化的顶戴花翎或者是七品朝珠提升提升品味,倒也不为过。

一提到山寨,我就会想到解放之前的湘西,郁郁葱葱的青山,然后是站岗的汉子,身后是楼,有棱有角,很像是模仿紫禁城的样子,这就是山寨,冒牌的、仿造的、物美价廉的,或者是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我们统统都给它塞进山寨里头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