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壟斷行業

自然壟斷行業

由技術或特别的經濟理由成立壟斷
所謂自然壟斷性,是指由于存在着資源稀缺性和規模經濟效益、範圍經濟效益,使提供單一物品和服務的企業或聯合起來提供多數物品和服務的企業形成一家公司(壟斷)或極少數企業(寡頭壟斷)的概率很高。我們把這種由于技術理由或特别的經濟理由而成立的壟斷或寡頭壟斷,稱為“自然壟斷”或“自然寡頭壟斷。
    中文名:自然壟斷行業 外文名: 别名: 别稱:自然寡頭壟斷 釋義:由技術或特别的經濟理由成立壟斷 主要領域:公用事業為主,如供水等 影響:對市場競争影響較大

基本特征

自然壟斷行業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壟斷性。

自然壟斷行業一般都是規模經濟較明顯的行業,即規模愈大,生産成本就愈低。譬如,煤氣公司要輸送煤氣,就必須鋪設管道,而鋪設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鋪設完畢,向管道泵注入更多的煤氣則不需要更多的資金注入,以至于邊際成本趨向于零。同時,自然壟斷行業有大量的“沉澱成本”,即資金一旦投入就難以在短時期内收回,也難改為其他用途。如果多個企業之間進行競争,勢必導緻重複建設,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業進行壟斷性經營。

第二,公益性。

自然壟斷行業主要是為社會公衆提供公共服務的行業,它所提供的私人邊際效用(MPB)小于其社會邊際效用(MSB)。如電力産業所提供的效用,就不僅僅為電力消費者所享有,而且還對整個社會的生活和生産、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不可選擇性。

由于自然壟斷行業的經營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對消費者來說,這些服務具有不可選擇性。要麼接受經營者确定的交易條件,要麼就不與其發生交易關系。

第四,部分業務具有可競争性。

并非自然壟斷行業的所有業務都具有自然壟斷性,有些業務是可競争的。如電力業包括電力設備供應、電力生産(發電)、高壓輸電、低壓配電和電力供應等多種業務領域,這些業務中隻有高壓輸電和低壓配電屬于自然壟斷業務。而電力設備供應、電力生産和供應則屬于競争性業務。

随着經濟的發展,許多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紛紛開始引入競争。自然壟斷行業的企業競争共存現象對傳統的自然壟斷理論提出了挑戰。

管理措施

為了節約交易成本,更合理地配置稀缺資源,各國政府紛紛選擇了對自然壟斷行業進行規制的方式。自然壟斷規制是指在競争很弱的自然壟斷産業中,政府通過一定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種類似競争機制的激勵機制,以導向壟斷型企業的經濟決策;或者采取強制性措施,對壟斷型行業的市場準入、價格、産量、質量、環保标準等方面做出明确規定。規制分為經濟性規制和社會性規制。

自然壟斷行業規制的合理性在于:

第一,自然壟斷企業目标的雙重性。一方面自然壟斷行業多具有普遍服務性特征,決定了該類行業應将公益性目标擺到一定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企業,它要追求利潤,追求經濟效益。如不進行适當規制,壟斷企業會傾向于制定壟斷高價,掠奪消費者。

第二,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相對于壟斷生産者,消費者處于明顯的信息劣勢地位。

第三,市場經濟秩序條件的缺失。我們的市場秩序條件并不是令人十分滿意的,如不加以适當規制,難免會出現壟斷欺市、特權經商的現象。為了營造公平交易的秩序,規制是必要的。

理論邏輯

自然壟斷行業競争性業務的開放就是放松或取消競争性業務的進入管制,以促進市場競争。公共選擇理論解釋了競争性業務開放體現了市場價值的利用,同時需建立對管制機構的約束機制;交易成本理論從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資産專用性等方面解釋了競争性業務開放促進了自然壟斷行業管制的交易成本的降低;

合作治理理論解釋了競争性業務開放強化了管制機構和被管制企業作為獨立主體之間的協商合作關系,同時需要強化信任體系及公衆作為治理主體的作用。這三種理論不僅有效解釋了自然壟斷行業競争性業務開放的邏輯起因,也分析了競争性業務開放是系統性、綜合性改革的内在邏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