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燈籠

鬼燈籠

無患子科倒地鈴屬植物
鬼燈籠(學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inn.)是無患子科倒地鈴屬植物,外表呈燈籠形,主用于清熱解毒,外用治跌打損傷。
    中文名:鬼燈籠 拉丁學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inn. 别名: 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無患子目 亞目: 科:無患子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倒地鈴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草質攀援藤本,長約1-5米;莖、枝綠色,有5或6棱和同數的直槽,棱上被皺曲柔毛。二回三出複葉,輪廓為三角形;葉柄長3-4厘米;小葉近無柄,薄紙質,頂生的斜披針形或近形,長3-8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漸尖,側生的稍小,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疏鋸齒或羽狀分裂,腹面近無毛或有稀疏微柔毛,背面中脈和側脈上被疏柔毛。

圓錐花序少花,與葉近等長或稍長,總花梗直,長4-8厘米,卷須螺旋狀;萼片4,被緣毛,外面2片圓卵形,長8-10毫米,内面2片長橢圓形,比外面2片約長1倍;花瓣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與花瓣近等長或稍長,花絲被疏而長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時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形、陀螺狀倒三角形或有時近長球形,高1.5-3厘米,寬2-4厘米,褐色,被短柔毛;種子黑色,有光澤,直徑約5毫米,種臍心形,鮮時綠色,幹時白色。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産地生境

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見,北部較少。生長于田野、灌叢、路邊和林緣;也有栽培。廣布于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病蟲防治

【鬼燈籠的功效介紹】:

鬼燈籠(《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虎燈籠、白燈籠(《生草藥性備要》),苦燈籠(《嶺南采藥錄》),紅燈籠、紅羊米青(《陸川本草》),紅花路邊青、夜鬼燈籠、土羚羊(《南甯市藥物志》),崗燈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燈籠草的全株。

【植物形态】燈籠草(《嶺南采藥錄》)小灌木,高0.9~1米。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同屬植物的根含貞桐甾醇、蛇麻脂醇、貞桐酮、貞桐二醇烯酮。

葉含殺蠕蟲成分貞桐定。

【性味】《南甯市藥物志》:苦微甘,寒。

【功用主治-鬼燈籠的功效】①《南甯市藥物志》:清熱解毒。

治溫熱病,骨蒸勞熱,咳嗽,小兒急驚風。

外用治跌打。

②《廣西植物名錄》:根,清熱解毒,止咳,祛風。

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疖腫,跌打,風濕。

【用法與用量】内服:煎湯,3~5錢。

外用:鮮品搗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