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

黃花崗

為紀念同盟會烈士的陵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始建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镌于墓坊。[1]它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面積12.9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黃花崗 外文名: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79号黃花崗公園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6:30-21:00 門票價格:免費 占地面積:160000 著名景點:紀功坊 保護級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曆史由來

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結果起義失敗,喻培倫等36人英勇犧牲,其中華僑29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着生命危險将散落街頭的72具烈士遺骸收殓,購買黃花崗(為一小山崗,時名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一地安葬之。

早期墓圓為著名設計師楊錫宗設計,孫中山親手栽植了青松,後經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紀功坊上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征烈士們為追求自由解放的獻身精神。此外,烈士陵園内還有馮如(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墓、潘達微墓等。“黃花崗”一名來源于“黃花”,黃花即菊花,其傲霜節操,于秋同賞,喻為英烈,十分恰當。

景區介紹

墓園入門是寬敞的墓道,長200米。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居于墓台當中,紀功坊峙立墓後。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南墓道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語重千鈞。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園内還建有黃花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

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現,1986年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

黃花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新羊城八景之一,名曰“黃花浩月”;其與中山紀念堂一道(同為主紀念孫中山先生)于1997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旅遊美景,題為“辛亥之光”。

主要景點

浩氣長存(牌坊)

七十二烈士之墓

默池

紀功坊

紅鐵門石牌坊

黃花亭

龍柱

四方池

孫中山手植樹

潘達微墓

碑廊

烈士名錄

廣東人: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廣滔,徐臨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滿淩,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輝,徐容九,徐進照,徐褶成,徐應安,李柄輝,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陳春,陳潮,陳文褒,羅仲霍,羅坤,龐雄,周華,遊壽,江繼複,郭繼枚,勞培,杜鳳書,餘東雄,馬侶,黃鶴鳴,饒輔廷,張學铨,周增,林修明n

福建人:方聲洞,馮超骧,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升,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時爽,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n

廣西人:韋樹模,韋榮初,韋統淮,韋統钤,李德山,林盛初n

四川人:秦炳,喻培倫,饒國梁n

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寬

黃花崗就義烈士遠不止七十二人。據估計,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多達百餘人。根據當時國民黨政府國史館彙制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義表》可以知道另外五位烈士:徐國泰、華金元、阮德三、陳甫仁、嚴确廷。曆史上查出有姓名、籍貫、年齡可考者共八十六人。

交通指南

周邊公交:(黃花崗站)6,11,16, 65, 74, 78,78A,85,112,127,127短線,192, 201, 219, 220, 223, 236, 285, 290, 535, 833, 862B ,862, 高峰快線12, 高峰快線8, 夜46, 夜5,夜69,夜71,大學城4線n附近地鐵:5号線—— 區莊站,6号線——黃花崗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