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

翠柏

柏科翠柏屬植物
翠柏(學名:Calocedrus macrolepis)為柏科翠柏屬下的一個種。喜光,但耐濕、耐寒性差。壽命可達200年以上。也稱翠藍柏。喜光、耐濕、耐寒性差。壽命可達200~300年。用種子繁殖,有隔年結果特性球果成熟後,種鱗開裂,種子散落,要及時采收,晾幹後篩出種子,幹藏至春季3月播種,約20-30天發芽,出苗後要搭棚遮蔭,幼苗生長緩慢。用插枝法也能繁殖。用插枝法也能繁殖。也稱翠藍柏。翠柏為常綠直立灌木,分枝硬直而開,小枝茂密短直。主要分布于雲南中部及西南部,間斷分布于貴州、廣西及海南的個别地區。因其木材有香味,為家具和裝飾的良好用材。
    中文名: 拉丁學名:Calocedrus macrolepis Kurz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松杉目 亞目: 科:柏科 亞科:側柏亞科 族: 亞族: 屬:翠柏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翠柏 C. macrolepis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雲南昆明、易門、龍陵、祿豐、石屏、元江、墨江、思茅、允景洪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翠柏 别稱:長柄翠柏,肖楠,大鱗肖楠,香翠柏,粉柏,山柏樹,翠藍柏

形态特征

喬木,高達30-35米,胸徑1-1.2米;樹皮紅褐色、灰褐色或褐灰色,幼時平滑,老則縱裂;枝斜展,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則呈廣圓形;小枝互生,兩列狀,生鱗葉的小枝直展、扁平、排成平面,兩面異形,下面微凹。鱗葉兩對交叉對生,成節狀,小枝上下兩面中央的鱗葉扁平,露出部分楔狀,先端急尖,長3-4毫米,兩側之葉對折,瓦複着中央之葉的側邊及下部,與中央之葉幾相等長,較中央之葉的上部為窄,先端微急尖,直伸或微内曲,小枝下面之葉微被白粉或無白粉。

雌雄球花分别生于不同短枝的頂端,雄球花矩圓形或卵圓形,長3-5毫米,黃色,每一雄蕊具3-5(通常4)個花藥。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圓柱形或四棱形,或下部圓上部四棱形,長3-17毫米,其上着生6-24對交叉對生的鱗葉,鱗葉背部拱圓或具縱脊;球果矩圓形、橢圓柱形或長卵狀圓柱形,熟時紅褐色,長1-2厘米;種鱗3對,木質,扁平,外部頂端之下有短尖頭,最下一對形小,長約3幾毫米,最上一對結合而生,僅中間一對各有2粒種子;種子近卵圓形或橢圓形,微扁,長約6毫米,暗褐色,上部有兩個大小不等的膜質翅,長翅連同種子幾與中部種鱗等長;子葉2,條形,長5-7毫米,寬1.5-1.8毫米,初生葉條狀刺形,長5-7毫米,寬不及1毫米,下面無白粉,初為交叉對生,後為4葉輪生。

地理分布

翠柏分布于雲南中部及西南部武定、祿豐、昆明、安甯,易門、石屏、元江,墨江、普洱、思茅、瀾滄,龍陵,廣西西南部靖西,海南昌江、樂東,瓊中、五指山等地,貴州南部貴州荔波縣茂蘭的高望、洞廷、三都縣拉攬,雷山縣大塘,從江縣加鸠,榕江縣樂裡鎮、丹寨縣排洞、孔慶等地。

多為散生,僅丹寨孔慶有小片純林保存。越南、緬甸也産。

生長習性

喜光,耐濕、耐寒性差,喜石灰質肥沃土壤。壽命可達200~300年。

分布區為亞熱帶中部和南部以及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溫13-17℃,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土壤為紅壤,pH值4.5-5.5。翠柏在雲南呈零散的小面積分布,多見于滇中南幹熱河谷的上緣山地,也偶見于滇中高原海拔偏低的地區。中性偏陽樹種,幼年耐蔭,以後逐漸喜光。耐旱性、耐瘠薄性均較強。林分上層喬木以翠柏為優勢,并有杜英、大頭茶、黃皮花樹、雲南油杉等混生。當森林遭受破壞後,常有雲南松、白皮柯、光葉石栎、等侵入,形成針闊混交林。更新良好,母樹周圍幼苗最多,随着幼樹喜光階段的來臨,耐蔭性的減退而逐漸死之。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貴州分布區的氣候為中亞熱帶及南亞熱帶的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18.1℃,年降水量為1339毫米左右。分布區的土壤為發育在石灰岩上的黑色石灰土或為發育在泥質頁岩及闆岩上的酸性黃壤,pH值在4.6一7.3之間。在荔波高望,翠柏生長于岩溶丘陵山地的頂部,碳酸鹽類岩石在良好的水熱條件下,溶蝕作用十分強烈,岩石裂隙,石溝、石芽極為發育,土層淺薄。翠柏與另一類珍貴的樹種短葉黃杉構成山頂部的優勢種。其伴生樹種有多脈榆、圓果化香、黃杞、青岡栎、窄葉蚊母樹、四瓣米仔蘭,灌木有橢圓葉越桔、老鼠矢、棕竹以及貴州特有的種貴州懸竹(亦咻小蓬竹)等。在從江加鸠地區,土壤為黃壤,pH為4.6--5.7。翠柏屬旱生陽性樹種,幼樹較耐庇蔭,對土壤适應的幅度較大。

産地分布

産于中國雲南昆明、易門、龍陵、祿豐、石屏、元江、墨江、思茅、允景洪等地海拔1000-2000米地帶,成小面積純林或散生于林内,或為人工純林;貴州(三都)、廣西(靖西)及廣東海南島(五指山佳西嶺)亦有散生林木。越南、緬甸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一般使用播種或插杆繁殖

不耐水濕,盆土利水不良過于潮濕可引起葉枯脫落,故盆土宜常帶幹。澆水須幹透澆透,不幹不澆,雨季久下不停時須将盆側倒,不可積水。宜置于空氣流通,陽光充足之處,夏季經常噴葉面水則利于生長,冬季可在室外越冬,如置于室内須注意通風,以免造成葉片黃枯脫落,影響美觀。

較喜肥,故施肥可略多于其它松柏類,在4~6月生長旺季可每隔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夏季施2次稀薄的淡肥水,秋季在盆中放置發酵過的餅肥屑即可。

不宜多修剪,可将影響造型美觀的平行枝、重疊枝及枯弱枝剪除,抽出過長的嫩枝梢可用手指掐摘去,以保持樹形之美觀。

宜每隔2~3年翻一次盆,時間宜在春季3~4月份,秋季亦可。翻盆時将舊土去掉1B3~1B2,并整理疏剪根部,換以肥沃疏松的培養土。

抗病性較強,偶有柏蚜和紅蜘蛛為害。柏蚜可噴灑80%的亞胺硫磷1000倍液或80%的敵敵畏1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噴射氧化樂果1000~1200倍液或0.3度的石硫合劑防治。

主要價值

科研價值

翠柏為翠柏屬僅兩個古老殘遺的種,間斷分布于北美與中國,中國台灣還有其變種——台灣翠柏var.formosana(Florin)ChengetL.K.Fu,對研究在研究亞熱帶、熱帶區系及其古地理、古氣候有重要價值。

經濟價值

邊材淡黃褐色,心材黃褐色,紋理直,結構細,有香氣,有光澤,耐久用,質稍脆。供建築、橋梁、闆料、家具等用。亦為庭園樹種。翠柏生長快,木材優良,可作雲南中部及南部海拔1000-2000米地帶,貴州西部、四川安甯河流域及會理等地的造林樹種。

生态價值

翠柏生長快,木材優良,可作雲南中部及南部海拔1000-2000米地帶,貴州西部、四川安甯河流域及會理等地的造林樹種、城鎮綠化與庭園觀賞樹種。

分布于雲南中部和南部,昆明有栽培。

保護措施

翠柏漸危種,主要分布于雲南中部及西南部,間斷分布于貴州、廣西及海南的個别地區。生于産通方便及村鎮附近山坡、山麓的翠柏,常被砍伐作材用或薪柴,森林面積已逐漸縮減。

翠柏在貴州的分布區較狹窄,種群數量稀少;并且本種的分布區位于常綠闊葉林帶内,由于無力與常綠樹種競争,常被迫退居到石質山地上部。這裡岩石裸露,土層瘠薄,生境幹旱,幼樹的生長困難。

在荔波高望,以翠柏和短葉黃杉為主的岩溶針葉林是十分珍貴的植被類型,兩種植物均被列為國家保護植物,因此,應該認真加以保護。除在荔波茂蘭地區已建了保護區外,在丹寨孔慶尚有小片純林,亦應劃為翠柏自然保護點,從江、榕江、雷山等地的翠柏大樹,也應挂牌保護,嚴禁砍伐破壞。

翠柏對土壤的生态适應幅度較寬,可用種子或扡插繁殖,其生長速度與柏木相似,因此可以作為鄉土樹種,在貴州海拔780--1400米一帶的石灰岩山地廣泛種植。

繁殖培育

用種子繁殖,有隔年結果特性球果成熟後,種鱗開裂,種子散落,要及時采收,晾幹後篩出種子,幹藏至春季3月播種,約20-30天發芽,出苗後要搭棚遮蔭,幼苗生長緩慢。用插枝法也能繁殖。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有隔年結果特性,球果成熟後,種鱗開裂,種子散落,要及時采收,晾幹後篩出種子,幹藏至春季3月播種,約20-30天發芽,出苗後要搭棚遮蔭,幼苗生長緩慢。用插枝法也能繁殖。

園林用途

樹冠廣卵形,枝葉茂密,葉為翠綠色,是良好的園林觀賞及城鄉綠化樹種。木材有香味,為家具和裝飾的良好用材。

變種

台灣翠柏肖楠、黃肉樹(台灣)圖版73:4-5

本變種與翠柏的區别在于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扁短。

産于台灣北部、中部、南達阿裡山,常生于海拔300-1900米地帶的闊葉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合灣。

木材性質及用途與翠柏相同。可作台灣的造林樹種。

R. Florin發表台灣翠柏Libocedrus formosana時[後又改為Calocedrus formosana (Florin) Florin], 曾以小枝中央的鱗葉先端鈍或具鈍尖,稀銳尖,兩側之葉先端銳尖而微向内曲,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扁、較短、長1.5-3毫米、其上有6-8對鱗葉,雄蕊具3個花藥等形态不同于翠柏L. macrolepis (Kurz) Benth. (即C. macrolepis Kurz),作為建立該種的依據。現鑒于翠柏的鱗葉大小、先端尖鈍、曲直,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的長短、其上鱗葉的對數,花藥的數目等均有變異,又因我們所見台灣标本的雄蕊常具4個花藥而與翠柏相同。我們認為R. Florin所指出的區别除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扁短,為穩定的特征外,其他形态性狀均有變異,因此,将台灣翠柏改為翠柏的變種。

翠柏茶葉簡介

翠柏形似龍井,香似雨花,色澤顯毫,清香幽雅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純清香,茶葉嫩勻成朵。

龍城海棠翠柏其品質特征形似翠柏,條索扁直,色翠顯毫,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滋味鮮爽,葉底嫩勻成朵。采摘鸠坑種和福丁大白茶的芽葉為原料,采摘标準有三個級别:特級為肥壯芽苞,1級為一芽一葉初展,2級為一芽一葉和少量一芽二葉初展。

鮮葉進廠後,攤放4小時左右付制,經過殺青、搓揉、整形、篩分攤涼,火軍鍋幹燥等工藝流程,運用拉、滾、抓、抖、甩、搓、捺、磨、吐、解等10大手法,炒制成幹茶,外形條索扁平,色澤綠翠,形似翠柏,隐喻新四軍抗日先烈如蒼松翠柏,萬古長青;内質清香幽雅持久,湯色清沏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黃綠明亮嫩勻。

無錫市茶葉研究所對翠柏進行的理化分析結果為:水分4.86%,茶多酚31.67%,氨基酸3.96%,水浸出物40.71%,灰分5.85%,粉末0.5%,粗纖維5.34%。上海商檢局對該茶的農藥殘留檢測,符合國家衛生标準。1996年,“翠柏”茶成果獲常州市科技進步3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