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第一大城市,省首府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語:Istanbul)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亞歐兩洲的城市。這裡曾是古代三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也因此,它的名字幾經變換,直至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才正式成為這座城市的名字。[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君士坦丁堡 中文名稱:伊斯坦布爾 外文名稱:İstanbul(土) اسطنبول(阿) Istanbul(英) イスタンブール(日) 行政區類别:省會 所屬地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省 電話區号:(+90)212,(+90)216 郵政區碼:34000至34850 地理位置:歐洲東南部 面積:5343平方公裡 人口:1385萬(2013年) 方言:土耳其語 氣候條件:地中海氣候 著名景點:聖索菲亞大教堂,托普卡珀宮,蘇萊曼尼亞清真寺,藍色清真寺 機場: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 火車站:海達爾帕夏車站 高校:伊斯坦布爾大學、海峽大學 建城:公元前660年 市長:卡迪爾·托普巴什

城市名稱

伊斯坦布爾在其存在的曆史之中曾擁有過很多個不同的名字,這些名字都是受該市統治者的文化、語言和宗教所影響。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士坦堡這些舊名現時仍然是某些國家活躍使用的名稱。除這些名字之外,伊斯坦布爾亦曾被稱為“新羅馬”或“第二羅馬”,因為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在古代希臘殖民地拜占庭城建立了羅馬帝國的純正基督教首都,以抗衡仍有大量異教徒充斥的羅馬城。伊斯坦布爾亦别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為該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以與羅馬的七座山丘相映襯。這七座山丘在市徽内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

由于伊斯坦布爾在整個中世紀有着極高的重要性和豐厚的财富,所以伊斯坦布爾的另一個别名是Vasileousa Polis(“衆城市的女王”)。中文譯名方面,大陸官方以音譯為“伊斯坦布爾”,港台則采半音半意,譯為“伊斯坦堡”。

經濟

伊斯坦布爾有一個多元化的工業經濟,生産商品不同的橄榄油,煙草,運輸車輛,和電子産品。盡管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重點,其低附加值制造業是實質性的,隻占伊斯坦布爾GDP的百分之26,但五分之四全市出口總額。伊斯坦布爾除了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前首都之外,還一直是土耳其經濟生活的中心,因為它地處國際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布爾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中心。它雇用土耳其大約20%的工業勞動者,貢獻土耳其38%的工業區。

伊斯坦布爾和周邊省份生産棉花,水果,橄榄油,絲綢,和煙草。食品加工,紡織品生産,石油産品,橡膠,金屬制品,皮革,化工,醫藥,電子,玻璃,機械,汽車,運輸車輛,紙及紙制品以及酒類飲品是本城裡的主要工業産品。根據《福布斯》雜志,2008年3月,伊斯坦布爾共有35名億萬富翁,居世界第四位。

伊斯坦布爾證券交易所(ISE)是土耳其唯一的證券市場,1866年成立時名為奧斯曼證券交易所(Dersaadet Tahvilat Borsası),在1986年初改組為如今的結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加拉塔的銀行街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金融中心,奧斯曼中央銀行(1856年成立)和奧斯曼證券交易所(1866年)的總部都位于這裡。銀行街仍然是伊斯坦布爾的主要金融區,直到20世紀90年代,大多數土耳其銀行開始将他們的總部遷往現代中央商務區Levent和Maslak。1995年,伊斯坦布爾證券交易所遷往位于伊斯蒂尼耶(İstinye)區的大廈内。

今天,該市擁有土耳其55%的貿易額和45%的批發貿易,國民生産總值占該國的21.2%。伊斯坦布爾貢獻土耳其40%的稅收。2005年,伊斯坦布爾市的國内生産總值為一千三百三十億美元。2005年在伊斯坦布爾的公司出口總值為四百一十三億九千七百萬美元,進口值為六百九十八億八千三百萬美元;分别占土耳其的56.6%和60.2%。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該市有成千上萬的酒店和其他旅遊導向的産業,服務于度假者和來訪的專業人士。2006年,共有23,148,669名遊客到訪土耳其,其中大部分人是通過伊斯坦布爾和安塔利亞的機場和海港進入土耳其。通過伊斯坦布爾的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和薩比哈·格克琴國際機場進入土耳其的遊客總數達到5,346,658人,比起2005年的4,849,353人又有上升。伊斯坦布爾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會議目的地之一,是世界頭号的國際組織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

工業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和工業中心。該市主要制造品為編織物、面粉加工、紙煙、水泥和玻璃。

運輸

沿舊城牆有鐵路。城市的亞洲部分是海達爾帕夏車站,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海上交通服務有多種形式:有港口的小舢闆,小輪渡,也有國際大輪船。耶希爾柯機場在城西約27千米處。市内交通有公共汽車,渡輪最遠可達南面海上的克孜勒群島王子島,航程往返需要數小時。

人口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增長速度快。1950~2000年間,伊斯坦布爾人口增長了十倍。伊斯坦布爾1945年人口僅107.8萬人,1955年增長到153.3萬人。在20世紀下半葉時期,伊斯坦布爾人口每年以4~5%的速度快速增長。截至1990年,人口迅速增加到730.9萬人。

2000年伊斯坦布爾人口超過1000萬人達到1004萬,2014年一月份人口達到1416萬人。2015年1月人口達到1437萬人,人口占土耳其總人口(7769萬人)的18.5%。

人口密度超過2700人每平方千米,遠超所在國家土耳其101人/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西部的歐洲部分(占總人口65%),而亞洲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于斯屈達爾。人口大部分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移民,隻有28%的人口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50.21%。

社會人文

政府

市長由共和國總統任命,是伊斯坦布爾市的行政長官和伊斯坦布爾省的省長,君士坦丁大帝以羅馬為模式将城市組成14個區,現又劃分為12個市區,每個市區有一個區長。

衛生

伊斯坦布爾省的衛生服務大多集中在該市,約有70多家醫院,約半數為公立。

教育

第一所大學是425年狄奧多西二世所建,1453年又建立了一所伊斯坦布爾大學。在金角灣的加拉塔一側有一所理工大學以及美術學、理工學校、商業學校和經濟學校。外國的教育機構有1863年建的隻收男生的美國羅伯特學院和1871年建立的隻收女生的美國學院。

文化

伊斯坦布爾文化宮是最重要的藝術中心,内有一音樂廳、一畫廊和兩座劇院。市交響樂團河市歌劇團在此演出。數量衆多的學會和研究機構總部都設在市内。其中有地理學會、德國和法國考古研究所和土耳其民俗學會。在小切克梅傑有一個核研究中心。

有許多公立和私立的圖書館,建于1677年的規模小但專業性強的克普呂律圖書館,收藏有奧斯曼帝國初期出版物以及1000多年的手寫藝術作品。許多本市的清真寺、宮殿和其他大型建築物中有博物館;其他有名的博物館有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土耳其近衛軍博物館。

旅遊景點

伊斯坦布爾不僅地理上橫跨兩洲,而且還兼收并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彙點,随之遺留下許多源遠流長的名勝古迹。伊斯坦布爾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彙點的生動見證。

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于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畫棟、镂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内西岸舊城區裡,曆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随處可見。

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城市,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稱伊斯坦布爾海峽,İstanbul Boğazı)橫貫其中。曾為古代三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首都的伊斯坦布爾,以其絕佳的地理位置及豐富多彩的文化遺迹,使訪客着迷,其所擁有的博物館、教堂、宮殿、清真寺、市場以及美妙的自然風光,讓人們流連忘返。

夕陽西下時,伫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邊,當看見對岸的窗戶在落日餘輝的映照下射出點點桔紅,這時你就會深深理解若幹世紀前人們為何選擇了這樣一個非凡的地方,也會由衷地感歎伊斯坦布爾無愧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著名景觀

著名景觀包括托普卡匹珀宮,蘇萊曼尼亞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館,卡裡耶博物館,多爾馬巴赫切宮,地下宮殿,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貝萊貝伊宮。

名勝古迹

最能說明伊斯坦布爾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彙點的名勝古迹是聖索菲亞博物館、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宮。

聖索菲亞博物館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将這座千年曆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将它改為博物館。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由于它的四周牆壁鑲嵌着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裡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谧,故又稱“藍色清真寺”。據

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系。

托普卡珀宮建于1478年。這裡除了收藏着土耳其曆史上許多珍貴文物和文獻以外,還收藏着1.7萬多件中國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據說僅次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德累斯頓藝術博物館,為世界第三位。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岸邊上矗立着著名的多爾馬巴赫切宮。多爾馬巴赫切宮建于19世紀中葉,建築精美,以精湛的雕刻和華麗的壁畫、吊燈和裝飾品着稱。因其與建于15世紀的托普卡珀宮類似,所以被稱為新宮,而後者被稱為舊宮。1973年建成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橋長1560米,一橋飛渡歐亞,天塹成通途。該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轉運全國57%的進口和11%的出口貨物,生産全國1/3的工業品。伊斯坦布爾不僅海上運輸發達,鐵路運輸也相當發達,這裡是歐洲“東方鐵路”的終點,又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

伊斯坦布爾舊城區内有7座小山,因當時羅馬帝國皇帝曾把這裡看成是新羅馬,羅馬有7山,此亦相仿。其中,6山沿黃金角,1山孤峙西南,這些山頂大多平坦,但坡道頗峻,7山分布的名勝古迹達40處左右。

第一山有聖索菲亞教堂、聖艾琳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艾哈邁德三世噴泉、彩磚閣、托普卡珀宮、馬爾馬拉海濱城牆。第二山有努魯奧斯曼尼耶清真寺、火焚柱、室内大市場。第三山有拉萊利清真寺、瓦倫斯引水槽。第四山有法蒂赫清真寺、舊伊瑪萊特清真寺。第五山有居爾清真寺、蒙古聖瑪麗教堂。

第六山有卡裡耶清真寺、阿德裡亞堡門、君士坦西宮。第七山有七塔堡、伊姆拉霍爾清真寺(即斯陶迪翁的聖約翰教堂)。市中心的商業區十分繁華。黃金角南岸古老的室内市場,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内市場。創建于1461年,後又幾經擴建,占地達3萬平方米。8面開門,内有4000家店鋪、20家客棧和65條街巷,每天車水馬龍,人如潮湧。

旅遊指南

交通

伊斯坦布爾是聯結歐亞的樞紐,海路、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1973年和1988年建成的兩座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使該市歐亞兩部分聯為一體。該市的阿塔圖爾克機場是土耳其最大的國際機場,規模宏大,可起降各種大型噴氣式飛機,與歐洲各大城市及中亞、中東、北非等地均有航班。

美食

面包是伊斯坦布爾居民的主食,在選用配菜時他們往往傾向于羊肉,伊斯坦布爾是葡萄酒的生産地,在伊斯坦布爾當地居民的飯桌上葡萄酒幾乎是每餐必備的飲品。伊斯坦布爾人民在飲食上很講究,業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美食,下面就帶大家領略一下伊斯坦布爾美食的獨到之處。

和國内新疆人類似,牛肉和羊肉是伊斯坦布爾人民的最愛,他們喜歡類似采用漢堡包的吃法來吃牛羊肉,通常先把牛肉羊肉用炭火烤熟,然後再拿刀把烤熟的肉切成片,再拿塊面包夾着吃,簡單方便,味道也不錯。伊斯坦布爾還有一種小吃叫做沙威瑪,這種小吃來自土耳其,當地居民喜歡在裡面放上羊肉,當然這是比較傳統的吃法,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發展,因為羊肉有些膻味的緣故現在的伊斯坦布爾人喜歡用雞肉代替羊肉,或者是在吃羊肉時配上一些帶有酸味的小黃瓜來遮掩羊肉的味道,如果去土耳其的話大家肯定有機會吃到這種特産的。

土耳其人稱烤肉料理為“卡八”,其中有一道著名的菜叫“多納卡八”,這種烤肉采用“回旋式”的手法烤制肉品,香味濃厚。另外“考夫特”肉餅在伊斯坦布爾也較受歡迎,人們通常稱它為土耳其漢堡,肉質鮮嫩,肉香的程度絲毫不遜于巴西烤肉。伊斯坦布爾人比較喜歡吃肉,但對于蔬菜也是來者不拒的,其中一道比較有名的沙拉叫“薩拉特”,原料是紅薯和小黃瓜,都是新鮮的蔬菜,把這些蔬菜用當地自産橄榄油一拌,鮮脆爽口。

說到喝的,伊斯坦布爾的葡萄酒不得不提,其中的特色“拉客”也叫獅子奶,是一種酒精含量很高的葡萄酒,口感極佳,帶有濃烈的土耳其氣息。另外一種飲品是伊斯坦布爾紅茶,這種紅茶通常是供應給碼頭的,遊客在碼頭歇腳,要上一杯紅茶,閑來無事看看來來往往的人群,和周圍坐着的人聊一聊風土人情,别具風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