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将

蜀中無大将

出自《三國演義》典故
《蜀中無大将,赓化作先鋒》釋義比喻沒有特别出衆的人才,隻好讓一般人擔當重任。[1]《蜀中無大将》是個俗語,俗語是比喻團隊裡面沒有出衆的人才,即便是擔負重任的人也是能力平庸。也解作比喻團隊裡面沒有出衆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經驗的人來擔負重任。
    中文名:蜀中無大将 外文名: 别名: 屬性:典故 出自: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俗語

典故

維北伐時,當時蜀之大将死光,無人可用,隻得讓原來在關公帳下做書記的瘳化(做過山賊,歸順關羽)做先鋒。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時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将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王含、蔣斌為左軍,蔣舒、傅佥為右軍,胡濟為合後,維與夏侯霸總中軍,共起蜀兵二十萬,拜辭後主,徑到漢中。”

引用

《掃迷帚》第二四回:“好,好,‘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着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一:“‘好比何來?’亭面糊學着鄉裡說書的人的口氣。‘好比無牛捉了馬耕田,好比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

示例:‘~’,你這少年,公然充起着述名家來,怪極!怪極!★清·壯者《掃迷帚》第二十四回。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感慨或者諷刺。

具體事列

廖化﹐三國蜀将。三國後期﹐蜀名将相繼死亡﹐後主以廖化充當先鋒﹐成為突出的人物。後以"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比喻沒有傑出人才﹐平庸者也僥幸成名。這句話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嘲笑蜀國後期無大将,結果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必須使用廖化這樣平庸無能的人做先鋒,其實是對廖化的誤解,廖化并不是無能之輩。三國人物廖化畫像

三國志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将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于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将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内徙洛陽,道病卒。(載于陳壽《三國志.蜀書》)。

三國演義

其一,武藝還算不錯。廖化首先登場是解救劉備夫人,殺了杜遠,初識關羽。後投靠關羽一直是關羽心腹重臣,攻打樊城時,廖化已是先鋒,而關平卻副将(《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關羽戰龐德時,是令廖化獨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是大将曹仁,可見在蜀漢第一戰将關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賴的。關羽兵敗被圍麥城,殺出重圍,搬救兵的也是廖化(《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諸葛亮兵出祁山,襲擊司馬懿大營派的正是姜維、廖化(《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中,也多次重用了廖化,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蜀漢延熙十六年秋,将軍姜維起兵二十萬,令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三國演義》第一百九回)。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将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曹魏鄧艾催督先鋒鄭倫與廖化兩馬相交,被廖化一刀斬于馬下(《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從關羽時期的先鋒、諸葛亮時期的先鋒到姜維時期的先鋒,作為先鋒将軍主要是沖鋒陷陣,勇猛強悍,廖化正因為武藝很高強,才能很好地完成關、諸葛、姜的派置的任務。

其二,有軍事智謀,善于提出自己的軍事意見。鄧艾與姜維鬥陣法,卻派另一軍暗襲祁山。卻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賺我鬥陣法,卻引一軍襲我後也。”(《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劉禅诏姜維班師回朝,維令廖化、張翼斷後,蜀兵旗幟整齊,人馬徐徐而退(《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姜維臨興兵,問計于廖化,廖化曰:“連年征伐,軍民不甯;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将軍強欲行難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專也”。姜維不納,遂留廖化守漢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回)。

姜維兵敗沓中被圍,廖化建議是“今四面受敵,糧道不通,不如退守劍閣。再作良圖。”“白水地狹路多,非戰争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劍閣可也,若劍閣一失,是絕路矣。”姜維從之,遂引兵來投劍閣。(《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通過廖化幾次提出可行的軍事意見,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謀,是比較優秀的軍事将領。其三,廖化在三國演義從黃巾起義就開始登場了,直到蜀國滅亡,才死于亂軍當中。這麼長時間的磨練,可以想象此人的經驗會有多豐富了,這一點恐怕是無人能及的。總之,廖化的總體能力還算不錯,在三國中後期更是表現出色,不乏亮點。

三國志"廖化傳“

據《三國志"郭淮傳》記載:公元249年,魏将郭淮率兵攻打駐紮在成重山的廖化,結果大敗姜維、廖化的部隊。此時的廖化官居陰平太守。但在這之前,廖化還是打了個勝仗的。魏将王赟、遊奕就被廖化殺的大敗。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廖化還是具備一定的軍事指揮和作戰才能的。據《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公元263年,魏征西将軍鄧艾、鎮西将軍鐘會等分兵進攻蜀國,當時蜀漢的主力部隊及大部分将領都遠在沓中,後主劉禅派張翼、廖化等抵禦。結果防禦失敗,蜀國同年滅亡。這時候的廖化已經是右車騎将軍,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之類的職務也應該在這段時間。

從廖化的官職升遷和史料記載的事件看,廖化在蜀漢後期也是得到後主劉禅的賞識的,官職比諸葛亮時代還要高。公元238年,廖化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擊破南安太守遊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赟。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随姜維率軍西迎,于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公元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将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公元262年,姜維率衆出狄道,廖化說:“‘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于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果然,姜維為鄧艾所破,還駐沓中。;公元263年,魏将鄧艾、鐘會伐蜀,廖化同張翼、董厥等人率軍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維,繼而與姜維一同退守劍閣。後來,諸葛瞻被鄧艾破于綿,廖化等人随姜維繞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後主劉禅投降的敕令。公元264年,蜀國亡國後,廖化在被遷往洛陽的途中病故。

廖化傳

見陳壽的《三國志"廖化傳》首先,廖化是一個文職官員出身,主簿這個職務,是專門負責文書簿籍、掌管印鑒的官員,是州的屬吏,高于功曹書佐,而低于别駕。在當時人才濟濟的荊州能得到劉備、諸葛亮的賞識擔任主簿這個職位,應該說是要具備一定能力的(鼎鼎大名的“鳳雛”龐統,在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也隻是個縣令,經諸葛亮大力推薦後,才做了從事。這個從事的職務,比主簿也就高一級。);

廖化的投降,應該是迫不得已,從史書上看,似乎與自己母親的安危有關;另外,所做的千裡走單騎的精彩故事,比關羽的難度更大:關羽是得到了曹操的關照,一路順風順水、大搖大擺回到劉備的身邊,而廖化則是“晝夜西行”,還帶着自己的母親,風險可想而知。

關羽的千裡走單騎被後人稱之為“忠、義”,廖化的千裡走單騎則是“忠、義、孝”,有過之而無不及,境界超過了關羽,那個一聽說母親被抓就馬上被主而去并且快快樂樂的在曹魏做上高官的徐庶,和廖化比起來更是連提鞋都不配。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容易所疏忽:關羽兵敗的時間是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到達秭歸則是在公元221年底至公元222年初,在這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廖化卧薪嘗膽,矢志不渝,其忠義之心實在是難能可貴。難怪劉備見到廖化喜出望外,給了廖化個宜都太守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