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

熊市

空頭市場
熊市,又稱為空頭市場(Bear market) ,指證券市場上,價格走低的市場。熊市與牛市相反。股票市場上賣出者多于買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稱為熊市。引發熊市的因素與引發牛市的因素差不多,不過是向相反方向變動。
    中文名:熊市 外文名: 别名:空頭市場

簡介

牛市下跌初步見底後,展開的由多輪小級别反彈行情組成的箱體震蕩行情,是熊市行情。一般來說,普遍把牛市見頂下跌開始,到下一輪牛市發動前的整個過程,統稱為熊市行情。

熊市股市行情萎靡不振,交易萎縮,指數一路下跌的态勢,在跌勢中股價的主體趨勢是向下的。這段期間管理層頻頻出台利好政策救市,但股市仍然下跌。成交額屢屢縮小,無熱點闆塊炒作,入市人數減少。

熊市的名稱,來自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美墨邊境的牛仔閑暇時常常比賽馬、鬥牛,或是抓灰熊來鬥牛,圍觀下注作娛。後來美國人就把熊和牛視為對頭動物。既然多頭市場稱牛市,空頭市場就戲稱熊市。并不是真的曾有“熊市集”。史上最有名的熊市是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恐慌。

特征

第一,漲停闆數量少,而且質量好的少;

第二,大盤和多數個股的成交量都很小;

第三,黃線走勢多數時間弱于白線,也就是個股跌的比大盤快。

過程分期

道·瓊斯根據美國股市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市場特征,認為熊市和牛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熊市第一期

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内加速擴張,收購合并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于股市升勢時,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别投資大戶已開始将資金逐步撤離或處于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迹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大跌就可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隻是上升過程中的回調。其實,這是股市大跌的開始。

熊市第二期

這一階段,股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太多,想要買進的人反因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于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于抛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許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上,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入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不可收拾。經過一輪瘋狂的抛售和股價急跌以後,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于是市場會出現一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于惡化,公司業績下降,财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着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後較大幅度下挫。

熊市第三期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于那些質量較差的股票已經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經不大,而這時由于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質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入低價優質股,待大市回升後可獲得豐厚回報。

一般來說,熊市經曆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隻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差異會有較大的區别。回顧1993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中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曆了股價的大幅漲跌變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轉熊,再由熊轉牛的周期性過程。

來源說

說法一

在1785年的英國,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書上,已經出現牛和熊這兩個名詞。但是,當時牛、熊的意義跟現在不同,當時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簡稱小街。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漲的人,而是等于今天靠保證金買進股票卻遭到虧損的人。 

荷蘭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發明了保證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倫敦,買股票似乎不用保證金,“牛”可以身無分文,就買進股票,希望在必須繳款前賣出獲利。根據當時的作法,一個人即使全部财産不到10英鎊,也可以在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大買股票,例如,這個人可以在3月時購買價值4萬英鎊、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資倍數高達四、五千倍。

這個人在結算前,可以想盡辦法,把自己買進的股票賣出去,解脫肩上超級沉重的負擔。如果整個市場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會遭到重大虧損,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須跑遍整個交易所,從一家号子逛到另一家号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滿希望和恐懼,表情陰晴不定,情緒低落、滿臉不高興、脾氣不好,跟牛的行為差不多,因此這種作手被人稱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隻是抱持悲觀看法的作手,還是實際放空的人,也就是賣出一批股票或公債,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交出他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因此他不斷的要找人,希望低價買進他未來必須交出來的證券,因此對所有不幸的新聞、壞消息、能夠壓低證券價格的謠言等等,他都會很高興,十足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樣子。

因此,當時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憂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斷東張西望,拿壞消息吓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價上漲,熊希望股價下跌。後來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漲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說法二

據記載,這兩個股市術語出現于19世紀早期美國股市。首先出現的是熊,在1709年就有所記載,最早指因為預計股價會跌就賣掉将來才發行而現在還沒到手的股票,這樣就使得投機商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購入股票。這樣的投機商就被稱為牛皮批發商,源自詞組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one has caught the bear。慢慢的,這個詞組就表示對于股價越來越不樂觀。為了區分市場的升跌,他們把健步向前的牛作為漲升的象征,寓意向上的趨勢不可阻擋.而把倔強好糾纏的熊作為下降的象征,表示下跌結束的遙遙無期。牛市的用法出現于1714年,也是受到了熊市的影響而産生的。

說法三

因為牛是往上攻擊 (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 (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

操作策略

(一)熊市中,遭遇個股利空的股票,第一時間逢高出局以免深度創傷。

(二)出現中長線利空的行業,逢高隻出不進。比如目前的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水泥、房地産、化工、紡織、印刷機械尤其是建築機械、輕工、部分醫藥行業。

(三)熊市的脾氣就是“不斷創新低”,因此,熊市中陽線是假的,應該逢陽線賣,陰線是真的應該逢陰回避。

(四)熊市中,弱勢股輕易不可碰,往往其基本面有“地雷”,所以才陰跌。

(五)賣出的時機問題上,股指反彈一天半到兩天就賣。

(六)盤中隻要繼續出現急跌股、跌停闆,則不管技術指标是否超賣,仍不看好。

(七)熊市中,短線指标金叉時候賣出是較好時機,因為熊市中金叉是假的。

(八)熊市中出現利好,也是逢高賣出的較好時機。

(九)熊市中阻力位上放量的時候,是較好的逢高賣出的時機。原因在于:熊市裡面市場本來錢就少,稍微一放量,市場的存量資金就用完了。

(十)熊市中地量不是底。而是下跌中繼。

(十一)牛市裡,利好未盡繼續漲;熊市裡,利空未盡繼續跌。

(十二)熊市下跌途中隻要出現十字星,往往就是反彈終結信号。

(十三)熊市下跌途中,領先上漲的股票,往往沒有闆塊效應,屬于超跌反彈。

(十四)熊市中20、30天線是中線下跌的壓力線,個股反彈到此,往往是逢高派發的時機。

(十五)熊市中,不要以為某個股票有莊家就好,莊家同樣可能被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