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奴曼

哈奴曼

印度史詩的神猴
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之妻悉多,與羅刹惡魔羅波那大戰。羅摩是大神毗濕奴化身。羅摩之妻悉多非常美麗,被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用計劫走。羅摩在尋妻途中助猴王須羯哩婆奪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羅摩去尋妻。哈奴曼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火燒楞伽宮,盜仙草,終于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悉多。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話中的精品,哈奴曼不僅在印度家喻戶曉,而且在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心中亦敬他為英雄。
    中文名: 外文名: 來源出處: 别名:哈魯曼 姓名:哈奴曼 主要成就:解救悉多,與羅刹惡魔羅波那大戰多次救助羅摩王子 梵文:Hanuman 國籍:印度 身份: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 特征:四張臉和八隻手

事迹經曆

哈奴曼這一形象源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他勇敢機敏、忠君護主、本領高強,在印度文學、宗教和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哈奴曼是風神之子,他的出世就有着其不凡的經曆,哈奴曼得道于始祖大梵天的真傳,專為天地冥三界除惡揚善。他的武器虎頭如意金棍在鋤妖鏟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勞,其來曆與去向既令人稱奇,也使人迷惑不解。哈奴曼從小苦練功夫的精神感動了各路神仙,在衆天神的教導和幫助下,他的功夫與法力舉世無雙,天地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無法與他匹敵,尤其是他的智慧,在正義與勇武的糅合下産生的巨大力量,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他。哈奴曼率領猴子軍進軍楞伽島,殺死十頭魔王羅波那,救出大眼美女羅摩的愛妻悉多……全都是他的智慧、勇力、正義所取得的成果。哈奴曼具有無邊的法力和變幻莫測的本領。他一手能擎山。一步能跨海,還能把太陽神挾在腋下,他幾次救羅摩兄弟生命和拔山倒河的故事令人感歎不已;他善惡分明,扶正祛邪,除妖滅怪的故事。

地位

在新德裡的兩尊巨大的哈努曼塑像,一尊是在廟群當中,有五六層樓那麼高,頂天立地;另一尊是在一條高架路旁邊,高架路才到他的腰部。如此高大的哈努曼塑像确實讓記者吃驚。新德裡的高層建築并不多,街頭樹立的一些政治人物的塑像也就跟真人大小差不多,大多數居民都住在低矮破舊的屋子裡,然而哈努曼塑像卻如此之大,可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人們為什麼對神猴如此虔誠供奉,又是如何表達對他的敬意和向他祈求保佑的?一位印度老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傳說在一個星期二的早上,哈努曼覺得餓了,他來找羅摩的妻子悉多要吃的東西。他看見悉多的頭發分縫處塗有紅顔色,便問其原因。悉多告訴他說,假如一個女人想要她的丈夫健康長壽,就一生都會塗紅顔色。哈努曼想,那我要是把全身都塗上朱砂不就能讓我師傅羅摩永生不老了嗎?于是他把自己全身都塗成了紅色,去見羅摩。

從此,人們就把朱砂溶解在油中向哈努曼進貢。給哈努曼塑像塗朱砂的儀式就叫做“給哈努曼穿衣服”。所以哈努曼總是渾身紅彤彤的。人們供奉哈努曼,一方面是祈求本領高強的哈努曼幫助他們戰勝困難,一方面是由于羅摩曾經許諾過,隻要向哈努曼進貢朱砂和油,羅摩就會保佑他的願望實現。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在18世紀左右出現了泰國的地方版本,對泰國的文學産生了深刻的影響。簡單地整理了神猴哈奴曼形象在兩個作品中的異同,認為其從母本羅摩衍那到泰國的地方版本拉瑪堅中,變化并不十分明顯,基本保留了母本中的形象。但随着文學形式的改變,"泰版"的哈奴曼形象不僅變得十分具體,而且參入了些許人性的色彩,在泰國的宗教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羅摩衍描述

第三篇《森林篇》 描繪羅摩等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裡到處是羅刹。他們行兇吃人,攪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們懇請羅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羅刹王羅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來到林中,愛上了羅摩。羅摩把她轉介紹給羅什曼那。羅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于弟弟伽羅。随後又逃往楞伽城,慫恿羅波那來劫走悉多。羅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開羅摩,乘機劫走悉多。羅摩兄弟在林中到處尋找悉多蹤迹,遍詢樹木、小河、山丘、野獸,沒有得到确切的答複。他們倆後來遇到了金翅鳥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經被魔王羅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鳥王力勸羅摩與猴王聯盟,共同營救悉多。

第四篇《猴國篇》 主要講羅摩與猴王結盟的故事。羅摩同羅什曼那來到般波湖。爛漫的春光逗引起羅摩思妻之情。他們兄弟倆在這裡碰到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力勸之下同猴王須羯哩婆結盟,互相約定:羅摩助猴王殺死其兄波林,奪回王位;猴王則幫助羅摩尋找妻子。正在此時,波林來同猴王搏鬥。羅摩隐身樹後,用暗箭射死波林。接着就給猴王舉行灌頂(加冕)禮。但猴王複國以後,沉湎于酒色之中。羅什曼那罵上門來,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處搜尋悉多蹤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鳥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訴他親眼看到羅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羅摩于是率猴兵來到海邊。他派哈奴曼過海去偵察。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過大海以後,來到楞伽城。他變成一隻貓,潛入城内,到處探視。最後來到王宮的禦花園,發現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抗拒魔王引誘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羅刹女離開的時機走到她跟前,把羅摩的表記交給她。為了想試一試魔王的威力,他大鬧楞伽城。最後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燒着的東西。他伺機逃脫,所到之處,烈炎随之,火燒了楞伽城,然後縱身跳過大海,向羅摩複命。

第六篇《戰鬥篇》 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描繪羅摩率猴兵與魔兵搏鬥的情景。聽說羅摩率領猴子大軍來到大海對岸,魔王羅波那就召開軍事會議。他弟弟維毗沙那主張交出悉多,與羅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趕走。他過海投奔羅摩。羅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羅跨海造橋。猴子大軍渡海,把楞伽城團團圍住。接着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兄弟都受了重傷。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羅娑山去采集仙草,給羅摩兄弟治傷。但是仙草卻隐藏了起來。哈奴曼于是把整座吉羅娑山托在手中,來到兩軍陣前,用仙草治愈了羅摩兄弟的傷,又把神山托回原處。最後羅波那和幾個兒子都陣亡了。羅摩立維毗沙那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團圓。此時14年流放期滿,羅摩得勝回國。

第七篇《後篇》 是全書最後一篇,從内容上看是後加的。這一篇結構龐雜,約略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追述羅刹的來源和羅波那與哈奴曼的曆史,美化神猴;二是講羅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裡,羅摩從一個被迫害的受難者一變而為封建專制暴君。他懷疑悉多不貞,命羅什曼那将懷孕的悉多遺棄于野林中。蟻垤仙人收養了她。她生了兩個兒子。蟻垤寫成《羅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後來到了羅摩朝廷上,觐父認子。蟻垤把悉多領來,證明了她的貞操。羅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于地母,大地開裂,她一躍而入。最後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長尾葉猴

印度盛産長尾葉猴,并被賦予神話色彩。長尾葉猴又名哈努曼葉猴、喜馬拉雅葉猴、普通葉猴,是印度最普通的一種猴,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葉猴。其體态修長,頭小面黑,雙耳尖聳,長尾高翹宛如旗杆。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提到猴王孫悟空變幻多端,卻常常忘記收起尾巴的情節,使人很容易的聯想到長尾葉猴。有人提出孫悟空的原型是金絲猴,但金絲猴之尾不善高豎,又不及長尾葉猴的尾長,且遠離塵市,隐居深山,所以被文人詳細描述的機會較小。長尾葉猴恰恰相反,自古與印度人相伴左右,早在公元前五世紀,著名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便是長尾葉猴的化身。

傳說神猴哈努曼為印度人民除暴安良立過大功,所以被奉為神,受到敬重。據考證,吳承恩的《西遊記》取材于《大唐西域記》,這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後寫的回憶錄。那麼,孫悟空的形象源于印度的神猴哈努曼,便是順理成章的了。

印度的神猴不像中國僅僅出現在小說、戲劇中,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晨的花園中,黃昏的屋頂上,繁忙的公路甚至叫賣的市場,都會有長尾葉猴的身影。它們無處不在,又居無定所,來去無蹤,神乎其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